【紧急救护】蜱虫咬伤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日期:2024-07-22     

字号:

夏季是蜱虫咬伤高峰期,蜱是一类重要的吸血节肢动物,绝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少数寄生在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蜱分为硬蜱、软蜱和纳蜱三大类。是传播病原体种类最多的媒介节肢动物,危害仅次于蚊类。

蜱虫咬伤的发病机制

(一)局部损伤和继发感染。蜱通过口器刺穿皮肤和血管壁而吸食人血,这种物理损伤通常导致局部伤口、瘙痒、红肿、疼痛、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局部感染,出现皮肤溃破、组织炎症等。

(二)神经毒素作用。某些硬蜱唾液分泌神经毒素,通过竞争乙酰胆碱受体,阻断宿主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递质的释放,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出现瘫痪,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只有在雌性蜱已附着于人体并开始摄食后,才会发生蜱瘫痪的症状。一般在蜱摄食 4~7 日后,才会出现蜱瘫痪症状。

(三)过敏反应。蜱叮咬人体时,其唾液中的α-半乳糖进入人血液,被人免疫系统识别而产生抗α-半乳糖 IgE 抗体,并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 IgE 受体结合。此后,人食用红肉后,红肉中含有脂肪微粒包裹的α-半乳糖,待脂肪微粒消化后暴露的α-半乳糖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上的IgE 受体复合物,从而引发稍延迟的 I 型过敏反应。

(四)传播病原体。蜱可以传播蜱传脑炎病毒(我国称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 少 综 合 征 病 毒 、伊朗包柔螺旋、拉氏包柔螺旋体、伯氏包柔螺旋体、贝氏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 鼠 疫 杆 菌 、布氏杆菌、兔热杆菌等,导致人体发生相应的感染性疾病。

蜱虫咬伤的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

当蜱和人类的皮肤接触后,蜱的假头以机械损伤方式插入皮肤,形似黑色的痣。伤口部位常明显红肿,也会有少量血液流出。用手触摸伤口局部皮肤有坚硬感。

(二)过敏反应。

1、过敏症状:

(1)皮肤黏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呼吸道阻塞症状:有喉部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等表现,甚至可因窒息而死亡;

(3)循环衰竭表现:患者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 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乃至测不到血压,脉搏消失,最终导致心脏停搏,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休克表现:收缩压急剧下降到 90 mmHg 以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三)蜱瘫痪症。

有些硬蜱叮咬过程中分泌的神经毒素,可以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患者最初出现厌食、嗜睡、失声,随即出现共济失调、上行性弛缓性瘫痪、过度流涎、眼球震颤、瞳孔不对称以及呕吐,通常死于呼吸衰竭,称为蜱瘫痪。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

(四)红肉过敏症。

一般在进食后 3~6 小时发病,起病急,通常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呼吸窘迫、血压下降等,更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五)感染性疾病。

人被携带病原体的蜱咬伤后可以引发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Q热、蜱传斑疹伤寒等,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蜱虫咬伤的处理措施

(一)治疗原则。

如果判断为被蜱咬伤,不可自行去除蜱,应立即前往医院,尽快取出蜱,迅速评估病情,尽早识别过敏性休克和蜱瘫痪,积极抗过敏、抗休克及对症治疗,同时注意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

(二)咬伤局部处置。

1、如发现蜱叮咬,切勿不要用力撕拉。蜱虫在叮咬时,会将头部扎进皮肤。如果用力劲硬拽,容易将蜱虫头部残留在人体内,增加感染风险。

2、可在伤口周围用盐酸利多卡因、酒精、碘酒作局部封闭,麻醉蜱虫,将镊子贴近皮肤,夹住其头部,慢慢向上提起,取出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特别注意蜱口器里的倒刺不能留在皮肤内,采用碘伏(聚维酮碘)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在不具备麻醉条件时,可用平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拉起,当皮肤出现张力左右晃动缓慢拔出;

3、如蜱的口器已经残留在皮肤内应行手术取出;

4、持续观察,如若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红斑或其他不适症状,怀疑自己感染,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有蜱虫叮咬史,局部发生细菌感染的,应当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

(三)过敏反应处置。

症状较轻者: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口服抗组胺药物,或肌注苯海拉明、异丙嗪等抗组胺药注射剂。

(四)蜱瘫痪处置。尽快除去蜱,进行对症治疗;若患者已经出现呼吸受损,应输氧并辅助呼吸。

(五)蜱传疾病的治疗。对蜱咬伤患者进行随访,出现蜱传染性疾病相关症状者应尽快接受相应的传染病诊疗。

蜱虫咬伤的预防措施

1、野外活动时,可在衣服上喷洒驱虫药。

2、外出活动时,穿浅色宽松的长衣及长裤,束紧袖口、领口及裤脚,预防蜱虫叮咬。

3、外出携带宠物时,特别是在草坪或郊外等地遛狗时要注意,宠物身上是否会有蜱虫。要及时对宠物进行清洁,避免把蜱虫带回家,从而受到叮咬。

4、野外游玩回家后要及时检查身体或衣服上是否有蜱虫附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