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港城小学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4-07-19     

字号:

基本情况:烟台市芝罘区港城小学有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9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1-5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劳动课教师根据每个年级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进行教学活动。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课外根据劳动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二、劳动基地建立情况

学校结合校园“水润”文化,对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作了整体规划,开辟“三园一廊”劳动实践基地,即“bai花园”“bai蔬园”“bai果园”和“缀珠廊”,约占地530平方米,助力学生成长为细心专业的种植小专家。依托“三园一廊”,学校以年级大主题、班级小项目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种植课程,由一至五年级33个班级划片管理“责任田”,种植蔬菜或农作物。责任落实到班主任,班主任规划每学期学生劳动实践的内容和时间。

学校充分整合资源,将春田里农场设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基地位于烟台市芝罘区黄务街道办事处南里村,总占地约300多亩,地势平坦,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周边环境良好。在家委会的协助下,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农业种植、园林技艺、作物采摘加工、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劳动实践活动。

三、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3.5万元,用于校内劳动实践园平整土地、施肥、购买劳动工具以及蔬菜种子和农作物小苗、制作劳动基地宣传展示设施等,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

四、选用教材情况

我校1-5年级选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为教材进行教学。

五、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做好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意见》、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育人目标

港城小学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劳动教育理念,结合校园“水润”文化,以“如水之趣”为切入点,依托生活型劳动、生产型劳动、服务型劳动三大载体,家校社三位一体,积极构建以“三能三育”为目标的“水之趣”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培养学生“能生活、能创造、能奉献”的劳动综合素养,助力他们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三)课程实施

坚持学校和家庭、社会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

1.“趣”生活课程群:实现赋能生活目标

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阵地,我们通过多样的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成为有责任担当的校园小主人。学校以每周一节的劳动课为基础,注重学科劳动意识的渗透融合。每学年开设一次劳动周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1)校园小主人课程。劳动课以年级为单位,设置不同层次的项目学习。我们设置了劳动项目学习清单,把学生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融入其中,增强劳动意识,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低年级劳动课重在进行劳动意识启蒙;中年级劳动课以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和培养劳动习惯为主要内容;高年级劳动课主要以主动承担劳动任务、主动分担家务、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为主要内容。

(2)家务小能手课程。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分年级建立家庭劳动清单,以“亲子劳动”项目为抓手,家校协同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2.“趣”生产课程群:实现赋能创造目标

(1)种植小专家课程。学校开辟“三园一廊”劳动实践基地,即“bai花园”“bai蔬园”“bai果园”和“缀珠廊”,以年级大主题、班级小项目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种植课程,助力学生成长为细心专业的种植小专家。

(2)传拓小达人课程。学校关注劳动实践教育特色,开展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社团活动,让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优秀的文化传承者。创建“墨拓古今”传拓艺术展厅,带领学生感受传拓的无穷魅力,成长为优秀的传拓小达人。

3.“趣”服务课程群:实现赋能奉献目标

(1)爱校小分队课程。学校成立“爱校小分队”,弘扬“团结”“友爱”价值导向。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宣讲爱心故事,学生从中不断获得激励,主动加入“爱校小分队”,为校园和谐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社区小义工课程。学校组建“社区小义工”队伍,弘扬“互助”“进步”价值导向。学生自觉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助力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四)督导评价

学校努力构建“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持”的劳动教育格局,制定多原则、多维度、多方式、多效能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1.评价体系多原则,促发展。一是课程评价注重层级区别原则,即低年级侧重劳动意识的启蒙,中年级围绕劳动习惯的养成,高年级突出劳动技能的培养;二是课程评价注重紧密衔接原则,即学段衔接、目标承接、内容对接;三是课程评价注重融会贯通原则,即不同学段劳动元素一致,劳动难度逐级递增,劳动类型逐渐丰富,劳动价值观逐渐深化。

2.评价体系多维度,厚内涵。学校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成果”“劳动创新”四个维度,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观念”主要评价参加劳动、树立科学劳动观念等内容;“劳动能力”主要评价各学段学生所具备的劳动能力;“劳动成果”主要评价成果展示、总结反思、交流表达等内容;“劳动创新”主要评价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评价体系多方式,强过程。充分联动“自我-同伴-教师-家长-社会”开展多元评价。立足学生平时表现、学段综合表现、劳动素养监测进行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同伴对学生进行校内劳动的月评,劳动老师对课堂表现进行即时评价,家长对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月评,班主任及社区对岗位责任落实和主题项目活动的参与进行星级评价,多个角度综合评比,形成劳动教育评价闭环。

4.评价体系多效能,重素养。在主题劳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视频、照片等手段,记录学生劳动的关键过程,引导学生对劳动成果进行创意与多元展示。为见证学生的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果,学校尝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莲”为校花,发掘莲文化,凝练莲精神,提升莲内涵,围绕劳动与实践素养这一评价维度,发掘“莲子”有播种希望、收获成长的特质,设置崇劳卡,从劳动技能和创新实践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会劳动、爱创造。同时,学校充分借助信息技术,通过QQ群、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等方式,适时推出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港小榜样”系列人物和优秀劳动作品,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做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提高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荣誉感。

(五)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领导和各年级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2.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聘请一些校内外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兼职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教研活动,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3.统筹协调

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作用。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定期安排学生利用研学活动到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4.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地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防患于未然。

六、学校劳动实践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劳动作为生活当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的途径。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决定开展以“品耕种之趣 享播种之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播种、耕种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每位学生的实际行动中,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学生积极劳动的热情,培养好的劳动习惯,对劳动成果能够进行尊重。

(二)活动主题:品耕种之趣 享播种之乐

(三)活动时间:2024年4年23日——2024年4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1.开展“致敬最美劳动者”主题班会

各年级利用班会、晨会时间,讲述劳动者的动人事迹,鼓励学生学习身边的劳动者,如:在班级里认真打扫卫生的同学,每天清洁校园卫生的保洁阿姨,使学生体会身边每一位劳动者的平凡与伟大。学生可以为身边的劳动者画像,用实际行动向他们致敬。

活动范围:全体学生  

2.开展“学做小小劳动者”活动

(1)各班级利用综合实践课及班会课等时间,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植物或果树,教授学生一些关于种植的小技巧,激发学生对种植的兴趣。(观察时注意保护果树,人数不宜过多,可分组体验。)

活动范围:全体学生

(2)各班级利用周末时间鼓励学生将自己学会的种植技巧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回家也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活动自愿参与。

各年级在家委会的帮助下,开辟自己班级的小小种植园,师生携手共育新苗。

七、学生劳动清单


阶段

目标

年级

类别

日常生活劳动

生产劳动

服务型劳动

小学低段

学会日常生活自理,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懂得人人都要劳动。

一年级

1.做好个人卫生2.学会自己叠衣服3.整理学习物品4.择洗瓜果蔬菜5.学会系红领巾6.学习扫地、擦桌子

1.养护水培植物2.制作实用手工3.参与菜园种植

1.做好班级值日2.体验校内服务岗

二年级

1.做好个人卫生2.学会自己叠被子3.整理自己房间4.清洗自己的小件衣物5.学习蒸煮简单食品6.参与家庭购物  

1.种植盆栽花草2.制作装饰作品3.照料家中动物4.参与菜园种植

1.做好用餐管理2.体验校内服务岗

小学中高段

主动分担家务,养成劳动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三年级

1.清洗个人衣物2.学习自己缝扣子3.整理衣柜4.学习拖地技巧5.切削蔬菜水果6.接待来访客人7.使用家用器具

1.开辟一方菜园2.独立菜园种植3.学习简单木工

1.结对帮扶新生2.参与社区公益

四年级 

1.学习清洗书包2.缝制小沙包3.整理美化房间4.做好厨房清洁5.学习擦皮鞋6.制作简单餐食7.完成家庭购物

1.独立菜园种植2.体验布艺编制3.体验动物饲养4.尝试非遗项目

1.参与校园服务2.参与社区公益

五年级

1.清洁教室公共区域2.擦玻璃 3.整理卫生间4.清洁校园绿地5.制作简单的鲁菜6.完成垃圾分类

1.独立菜园种植2.学习中草药种植3.完成非遗项目4.学习编程

1.体验社会服务岗位2.帮助关爱老人

港城小学劳动教育清单

八、教学设计

整理书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初步使学生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我说一个谜语,大家听好,考虑好了再举手回答谜底。

身体短来耳朵长,各种知识肚中装。上学我要把它背,放学我要它帮忙。

书包是同学们离不开的物品,我们要把各种文具、作业、练习本、书本等装入书包,然后背着书包进入学校学习,放学时,又要把学习用品装入书包,背着它回家去。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怎样用正确的姿势背书包,正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装书包

1.整理分类。

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较多,有课本、作业本、橡皮、铅笔、文具盒等。先将这些东西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课本类,一类是作业本、练习本类,还有一类是文具类,如橡皮、铅笔、小刀等。然后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语文课时多,放在最上面,其次是数学,依次是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社会、劳动。要让学生记住这一顺序,以便取放。作业本、练习本也要按照科类或按课上使用课下使用分,文具要装入文具盒内,让学生练习,同桌检查。

2.装书包。

所有的学习用品整理分类后,即可装书包,要先装课本类,再装练习本类,最后装文具类。装好后,同桌要互相检查一下,然后,老师训练学生熟练地取出、装入某种学习用品。反复练习几遍。书包整理好后,要放在桌洞里或桌旁,如果在家里,可以放在自己的写字台上或挂在适当的地方。

(三)讲授背书包

1.认识不同样式的书包:单肩式、双肩式、手提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双肩式书包。

2.背书包的方法。单肩式书包可以将带子直接挂在左肩或右肩上,书包顺势垂挂在左腰或右腰下;也可以将书包带子套过头,带子挂在左肩,书包垂挂在身体右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背法,都要将书包带子的长短调整好,而且左右肩轮换使用。

3.可简单介绍一下手提式、双肩式书包的背法。

(四)练习背书包

可按小队分组,让学生背起书包,在教室里走一走。

九、成长档案

(1)种植手抄报

(2)种植记录

(3)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记录劳动历程


十、学校成果展

1.劳动实践展评活动

(1)低年级莲花彩泥作品



(2)学生作品展


(3)宣传评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