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和检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一)规范教研活动,提高备课效率。
本学期召开三次学科负责人和备课组长会议,明确教研时间、地点等,不断强化集体备课的资源意识、合作意识、规范意识。针对每周教研活动,教务处日检查周总结。
(二)落实教学规范,提升业务水平。
开学初明确教学常规各项要求、检查标准,坚持做好月达标反馈、“堂清”、“周测”,召开班教导会,及时诊断班级问题;坚持教学常规月检查机制,抽查教案、作业共八次,听课记录一次,出简报五次。在期中、期末检查前,下发教学常规自查表。利用质量分析会和个别谈话进行常规检查反馈。举行作业、备课、听课等优秀教学常规展。
(三)规范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多次召开备课组长会、班主任会、全体教师会、青年教师会、音体美微教师会等专题会议,强调课堂行为规范,课堂问题。通过每日巡课、推门听课等发现亮点与不足,共出简报5期,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并与相关任课老师沟通反馈问题。本学期大部分老师们都能做到提前两分钟侯课及课堂衔接,学生侯课习惯比上学期有所提升。
二、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本学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复习课、习题课。通过开展复习课解读培训活动、示范课(语文组张继平、生物组郇艳丽老师)等活动,让老师们对复习课、习题课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本学期57节次,领导、教师坚持听课评课470人次。亮课分为常青组、中间组、青年组,根据不同组别教师把脉他们的课堂,进行更精准的指导。亮课成绩较好的有:王梅、冯璐璐、宋新丽、邵甜、姜鑫淼、蒋丽、王宏、张伟、赵婷、高磊、王心羽、王丽皓、王斌鸿、史笑玮、许露丹、郇艳丽、赵雪、翟燕。
四、教研培训,笃行致远
(一)组内携手,共同成长
本学期,学科组教研活动更规范、内容安排详尽具体,团队分工明确,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科组凝聚力。利用教研活动磨课多达40余次,其中物理组、语文组、体育组帮助赛课教师磨课,充分体现学科组老教师的责任心、青年教师的虚心及学科组的精心。
(二)以研促教,教学相长
为了更好提升教师素养,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本学期外出学习9人次。学习归来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学习体会撰写较好的有:乔成芳、刘洁。学期末,组织学科负责人进行总结分享,老师们在教学教研活动中相互切磋分享经验,在学习中碰撞思想火花,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成长。
(三)依托课题、比赛,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能力
《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中数字素养评价方式研究》立项为烟台“十四五”规划课题。组织教师学习了解数字素养包含哪些方面,如何与学科教学融合。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优课制作,假期各备课组基于信息技术制作微课为假期答疑服务。
五、多方举措,减负提质
以两分钟候课制为切入点,班主任、任课老师齐抓共管,提升学生课堂效率;初一年级组织召开优生会,分享学习经验树立期末学习目标;依托小组量化和网格化管理,提高学生学习和假期作业的自主性;开展作业设计培训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探究设计分层作业、培优作业、实践探究作业等方式,不断挖掘学生潜能,提升教学质量培优补弱,分层教学;坚持推门听课,听取不同年龄段、各学科教师常态课,把脉课堂,引导教师反思课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初二、初三会考是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之一,为了更科学合理进行备考,多次组织召开结业考试备考调度会、会考动员大会、班主任会等,确保会复习时间、人员等,使本次会考取得圆满成绩,同时给我校会考工作积累经验。
六、工作中的不足
1.个别学科组集体教研薄弱,发展不均衡,与相同层次的兄弟学校差距较大。
2.个别教师培优扶弱工作浮于表面,不了解学生情况,工作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具体,缺乏实效性。
3.教师研究教学不深入,无小课题研究意识。
4.教育教学工作:规范意识不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要求和管理水平存在差距,导致了班级间学习成绩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