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鲁峰小学明晰劳动教育新时代育人意义,改变传统劳动教育呈点状化、割裂化的现状,全路径推进儿童劳动教育评价改革,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同频共振模式,增加学生创造性劳动经历。学校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创新”四个维度,构建了“三阶四全五融通”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创新素养评价,达到“以劳养德、以劳励志、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以劳健体”的五育融合目标。全域生长评价体系努力建构劳动教育的“基地—课程—评价”一体化模式,帮助学生形成并发展面向未来的劳动素养。
一、基本情况
烟台市芝罘区鲁峰小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5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31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5处。
鲁峰小学为促进家园劳动教育的开展,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超的劳动师资队伍是关键一环。因此建立了“专任+兼职”“骨干+全员”的团队教师指导模式,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导,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课程实施团队,形成全员参与的劳动教育运行机制。
二、劳动课程的建设
鲁峰小学认真彻落实《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秉承“以劳养德,以劳励志,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劳动教育理念,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为深度推进家园劳动教育方案,保证学生劳动课时量,现拟出家园劳动教育1+1+X课时制度。
我校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特点,遵循“点-线-面-体”的课程建构思路,及“劳-学-评”一致性清单设计,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峰味独特”的家园劳动教育。我们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学科基础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家庭技能课程—社会服务课程”,丰富劳动教育的载体和路径,构建了家园生活课程、家园责任课程、田园体验课程、创意制造课程、志愿服务课程五大领域的劳动跨界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全时空、全人员、全领域、全素养的融合。
这样的课程结构守住了劳动教育的“本”,让学生收获了“真体验”、生成劳动的“真感受”、实现劳动素养的“真发展”。 (如图所示)
1.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在相关年级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做到专时专用、专课专用。在其他学科教育中也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同时,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在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确保1课时进行劳动启蒙教育、劳动技能学习以及劳动实践活动。
3.组织开展好各班学生的“十分钟劳动”、值日生、校园值勤等工作。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小制作、植物种植、校园护绿等实践活动。
4.学校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作为劳动教育的必要补充,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级主题汇编了《优秀小学生必做的50件事》家庭劳动实践手册,五年十个学期,平均每个学期5件事,各年级要循序渐进,寓教无痕。每年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等。
6.家园劳动教育以主题与项目相结合,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各个年级都要确定一个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实施。
7.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植树节”“劳动节”、“春节”等节日及寒暑假,通过社区活动、雏鹰假日小队小队活动等不同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8.根据学情、家情、校情和社情,打通“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共育管理模式,制定“同频共振”组织体系,成立校级、年级、班级和家庭“四位一体”的家校联动委员会,形成家校合力,保障家校劳动教育课时有效运行。
9.学校将在每学年度末,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
三、校内实践基地的开发
校园半亩田,劳动天地间。雅农知耕园,是我们为学生打造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承和校园文化创意开发相融合的劳动实践基地。三到五年级,每个班级一块“劳动自留地”,将课程理念转变为看得见的空间课程,让他们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倾听自然的声音、绘写种植日记等,多角度、多形式提升劳动技能。
“雅农知耕园”里,孩子们从翻地到播种,从除草到收获,“农”字贯穿整个劳动过程,品“农种”的辛苦,品“农赏”的乐趣,品“农收”的喜悦。我们把种植选择权完全放给孩子们。在种植之前,需要孩子们做一份详细的功课,需要对所选的庄稼或蔬菜的习性进行全面的了解,开展充分的种植前的调查和研究,方能在恰当的节气种植出适合的农作物。孩子们经历过这样的一个学习实践过程后,所收获的不仅仅是丰收的喜悦,更多的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我们每个毕业年级都为母校留下了一片小树林,也是我们的特色劳动实践基地——峰娃毕业林,石榴苑、柿子轩、碧桃园、杏子林、银杏路。每个年级认养一种树木,将课程理念转变为看得见的责任担当,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体验需求。我们把毕业林的养护依次交给下一届新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倾听自然的声音、绘写种植日记等,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并见证果树的抽芽、开花、结果、采摘等各个阶段,多角度、多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实现了劳动品格的转变。
在学校的西南角,有一处充满鸟语花香的地方,那就是孩子们喜欢的“鲁西西动物角”。这里圆了队员们的小饲养员梦,小兔子、小鸡、小猴子、孔雀、鸽子……小小动物角的魅力不亚于市区动物园。除了观赏动物,孩子们还能申报“小小饲养员”志愿者,亲身参与养殖小动物的活动,让学生获得了最丰富的直接体验。“小小饲养员”志愿者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参与其中,通过科学的喂养方式等实际操作,锻炼了孩子劳动技能的同时,树立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研究意识,也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而将动物的粪便转化成种树、种菜的肥料,又实现生态系统的合理循环,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强化经费投入
健全以自筹经费为主体、争取上级和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每年合理安排经费约5万元用于劳动教育,主要用于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充足保障。
五、选用教材情况。
我校1-5年级选用的劳动教育教材为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
六、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为此,鲁峰小学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小培养劳动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实施步骤和策略。
1.强化学科劳动教育的融合
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根据学科与劳动教育的关联程度,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劳动育人价值,以讨论辩论、实践 操作、案例点拨、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道德与法治、语文、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2.打造劳动文化教育氛围
通过学校宣传栏、文化墙、电子屏等宣传劳模精神等,学校文化融入劳动元素。学校办学理念要体现正确的劳动观念,融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持续开展“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音乐学科的“劳动号子”,美术学科的“劳动画”,语文学科的“劳动体验作文”等,也属于劳动文化教育的范畴。
3.严格落实劳动课程设置
劳动教育课程要覆盖到各学段,开足开齐开好课程。每周1课时,同时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使其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开设一次劳动周活动,以集体劳动为主。设立劳动实践节,进行学生成果展评。
4.规范落实劳动教育内容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和公益的事情抢着做,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围绕劳动意识启蒙,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3-5 年级)要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做好个人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的光荣。利用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结合芝罘区实际细化劳动项目,制定涵盖《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的10 个任务群,贯穿小学各学段,供各年级选择借鉴。
七、家园劳动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习《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的文件精神,把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爱劳的综合育人价值,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劳动实践周领导小组
组 长:王萍校长
副组长:李艳 李业英 杜声军
成 员:教导处(祁少怡 刘宏伟) 总务处(唐新涛) 班主任 各年级劳动教师
(三)基本原则
以劳动之美 育“峰彩”少年。围绕“以劳动之美 育‘峰彩’少年”主题,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和身体力行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四)活动时间
2024年4月29日---2024年5月6日
(五)活动目标
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自理。基本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包括衣、食、住、行方面。
2.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学会劳动。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包括劳动工具(尤其是农具)的认识和使用;体力劳动实践等。能从目标和任务出发,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约束条件,制订具体的劳动方案。
3.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学会担当。能自觉自愿地劳动,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
4.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学会探究。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了解并致敬身边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劳动者们创造。
(六)活动安排
1.学校活动-----集体活动
(1)开展“向劳动者致敬”主题班队会。
学校各班级以“向劳动者致敬”为主题召开班队会,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组织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时代劳模精神等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劳动,感知劳动。通过讲述劳动模范故事,传递“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号召师生在生活与学习中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学校活动-----分年级活动
(1)童心“绘”劳动
一、二年级开展绘画活动“画出心中最美劳动者”。孩子们请你拿出画笔,自由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最美劳动者,我手画我心,用手中的绘画来致敬劳动者,致敬每一个平凡的身边人。
(2)我赞美你,劳动者
三年级开展诗歌朗诵活动“我赞美你,劳动者”。同学们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请以录制视频的形式,用最真诚的声音,表达对劳动者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劳动者最崇高的敬意。
(3)平凡岁月,劳动最美
四、五年级开展寻找“最美劳动者”活动。孩子们,美就在我们身边,请你为身边的劳动者(门卫叔叔、清洁阿姨、环卫工人、警察叔叔、建筑工人等)送上一瓶水或一束花,或者说一句感谢的话,并尝试了解其职业的工作特点,参与其中,体验劳动的滋味,把这难忘的瞬间拍下来,一定是美好的回忆!
3.学习劳动——分年级实践
低年级(1-2年级)
劳动服务自我
(1)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没有一粒剩饭菜。
(2)学会自己整理衣橱中的衣服。
(3)学会清洗自己的小衣服,如袜子、内衣裤等。
(4)学会自己清洗整理自己的书包。
劳动服务家庭
(1)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2)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如捶背、梳头等。
劳动服务社区
主动打扫家门口楼道卫生,可以亲自到社区参与劳动服务。
中年级(3-4年级)
劳动服务自我
(1)知道2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 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会洗自己的小衣服。
(4)学会洗自己的鞋子。
劳动服务家庭
(1)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2)在父母的协助下学会做一道菜等。
(3)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如梳头、洗衣服等。
(4)可在家人的带领下,学会到超市集市等挑选蔬菜、水果、家具用品等,并做好用钱统计。
劳动服务社区
(1)可在家长的陪同下到海边参与“净滩活动”。
(2)主动打扫公用空间如楼道、街道等,给小区或者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等社会实践活动。
高年级(5年级)
劳动服务自我
(1)知道4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并能讲述他们的事迹。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 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
(3)学会用洗衣机洗衣服。
(4)学习用针线缝扣子等。
劳动服务家庭
(1)整理自己的衣橱,并帮助父母整理换季衣服,衣橱。
(2)学会做两道菜和煲汤。
(3)帮忙洗车、擦地、擦玻璃、清理卫生间。
(4)“我和父母换一天岗”,做一天父母每天要做的家务活,体验劳动的甘苦,并记录下你劳动的心情。
劳动服务社区
(1)可在家长的陪同下参与社区的绿化活动或各类劳动的社会实践活动。
(2)拿出笔画出春天的美景,再对你的作品的每一种植物做一个美丽的描述,或者用一首古诗,或者用你自己的美丽的话语,去描绘春天的诗意。
(七)劳动成果展示
同学们可自行打印以下成果展示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劳动时刻,也可通过照片展示自己劳动的精彩瞬间,分享自己的劳动喜悦。
1.自我评价:根据自己对活动中表现的满意程度,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家长评价:根据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家长给予评价。
3.教师评价:老师将收集自评和家长评价数据,再根据劳动过程照片及心得体会进行评价。最后,每班将评选出“劳动小达人”数名。
(八)给家长的建议
1.劳动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家长要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2.营造轻松的劳动氛围。在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的时候,可以说说笑话、打打气,或者播放轻松的音乐。
3.要关注孩子的态度和贡献。鼓励孩子坚持完成。
4.不要因为其他原因就轻易“代劳”本该孩子做的家务。帮助孩子调整并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以继续帮助家里做家务。
5.家长要爱劳动,成为孩子的榜样,并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九)活动愿望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课。此次“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教育,我们希望通过让孩子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能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在劳动中,孩子们通过肢体运动更好地帮助大脑活动,增强洞察力和感知力,促进肢体和大脑的发展;在劳动中,增长孩子的生存技能、促进亲子关系、培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八、学校劳动清单
我们将劳动教育渗透与“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班队课程——社会服务课程”,丰富劳动教育的载体和路径,衔接社会、学校、家庭三者之间的协同,以更多样的课程融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开放的平台上,以体验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
劳动教育不再借助每个学科,或以某项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要价值追求。
附:四年级劳动教育内容指南
九、学校特色教学设计
十、学校特色劳动护照
劳动护照,一本会说话的书。我们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确定为过程性评价指标,把学生的劳动轨迹作为考量评价学生劳动素养的主要内容。《爱鲁峰·爱生活·爱劳动》劳动护照就是一本会说话的书,记录着学生动态的、完整的、立体的、发展的成长轨迹,鲜活而生动、丰富而多彩。教师和家长记录孩子在校和居家劳动的精彩瞬间,积累有价值的图文素材,形成个性化的家务劳动成长档案,让劳动习惯在坚持与肯定中养成。
十一、学校特色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