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核电区小学2024-2025年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日期:2024-07-12     

字号:

海阳市核电区小学劳动教育以日常生活劳动为重点,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借助传统节日和节气,积极开展以日常生活劳动实践为主线的序列化劳动教育活动。依托“校园、家园、田园”三园联动的劳动教育价值链、实践场、课程谱,打造劳动教育的主旋律、主阵地、主渠道,突出真劳动、日常化、成合力的特色劳动教育,让“田野式”劳动在我校真实发生。其中家园是劳动教育发生的重要地点,起基础作用,我们把家庭当作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技能提升、习惯养成的第二阵地。如何让家校合力持之以恒培育好学生的劳动习惯?我校利用每日早晚、周末、假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家务劳动项目,形成家务劳动作业清单,用清单“做事”,让学生家庭劳动成为自觉,为学生专门布置家务劳动作业,包括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整理生活物品、烹饪等,让学生学会照顾自己,养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依赖别人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让家务劳动常态化真实发生。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设计家庭劳动清单

我校根据市级家务劳动契约制文件要求,按照学段划分设计了家庭劳动清单,目标层级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目标设计的差异性。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学校应依据《劳动课标》中相关学段的目标及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及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对家庭劳动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例如,小学低年级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侧重于开展劳动启蒙教育,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需求出发,进行个人生活自理练习,如整理书包、洗红领巾等,同时兼顾简单工具的使用,重在培养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懂得劳动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初步养成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小学中年级侧重于开展劳动合作实践,进行生活技能的练习,如煮米饭、整理沙发等,同时兼顾生活用具的使用,重在初步领悟劳动的意义,能够规范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小学高年级侧重于开展服务性劳动,发挥劳动的服务功能,如电器维护、制作家常菜等,重在培植学生对服务性劳动的兴趣,适当参加公益性质的校内外服务劳动,树立劳动责任意识。

二、统筹推进家庭劳动教育的多样化实施

1、每日家务劳动足迹,落实家务劳动清单

我校在清单设计的基础上,创建了“四。二。一”家务劳动清单活动模式,即每月坚持四(四周劳动)+二(每周在班级劳动群至少上传两次针对性劳动图片或者视频)+一(每周履行一项劳动清单任务)。我们设计了核电小学周周亲子家务劳动契约足迹记录表、班级劳动微信群打卡活动来落实每日家务劳动清单,记录亲子家务劳动足迹。

2、每周亲子劳育课堂,深耕家务劳动清单

为了进一步推进深化我校亲子家务劳动契约活动的真正落实和发生,解决劳动清单中的难点项目,我校在原有的“家园劳育课堂”的基础上,开设了周末“亲子劳育课堂”,建立家校联动合作微信平台,深耕家务劳动清单项目中的难点项目——烹饪与营养。组织实施了周末亲子劳育课堂劳动习惯养成微信打卡活动,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帮助、督促中每周末学做一道菜或者一项面食,亲子全程参与,并以图片、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亲子劳动学习过程和劳动成果。家校协同,在共同劳作、完成家务的活动中,增进亲子感情,让劳动从校园走向家园,成为常态。













 

3、假期亲子家务劳动主题活动,巩固推进家务劳动清单

我校利用假期时间,进一步巩固推进家务劳动清单的落实,就组织实施了系列化亲子家务劳动主题活动。比如:五一劳动周,我校劳动教育团队设计的大主题劳动教育活动跟着节日去劳动——“致敬劳动者,做最美少年”。活动前,团队成员召开活动主题教研会,研讨各年级各学段的劳动清单任务,制定校级大主题活动方案,团队教师针对各年级各学段主题进行主题备课,形成主题活动指导纪实,录制主题活动微课视频,下发班级群与家长分享。活动中,教师通过线上指导和家长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有序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师生、家长互动交流分享。活动后,各班级把学生的劳动作品成果以美篇、公众号、视频号的形式进行主题活动总结,发布班级群与家长分享主题劳动活动的成果。

三、家校联动助力家务劳动遍地花开

⑴一日常规检验劳动成效

为了检验加固学生的家务劳动成效,我校在每个学期初都会通过划分班级卫生区、年级劳动区,来设置班级“小蜜蜂”岗、校级执勤督导岗,让每个班级的每名学生都明确知道自己的劳动岗位和职责,让家务劳动在校园得以进一步巩固练习和深化。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校园日常劳动工作的落实、管理、评价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他们自己动手打扫、清理、整理收纳,自己监督检查,校级督导委员会成员进行记录、督导、反馈评比,一周一总结、一周一评比,“优秀班集体”“卫生优胜班级”流动红旗的争夺激励制度让班级学生在家庭习得的日常家务劳动技能在班级得以再练习。天清晨,学生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劳动工具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擦桌子、摆放物品、整理书桌、清理垃圾等),用劳动开启美好的一天。













 

⑵搭建平台锤炼展示家务劳动成果

为了彰显延伸每名学生的家务劳动成果,我校充分利用学校食堂这一劳育圣地进一步让学生把在家庭习得的劳动技能在学校得以锤炼和展示,每周五天,一天一个级部,利用级部劳动教育课、中午午餐时间,学生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纷纷走进餐厅,进行帮厨劳动活动,包包子、捏花卷、摘菜、洗菜、切菜、刷碗、摆放餐具、擦桌子、分饭等等日常家务活在学校食堂得以锤炼和展示。













 

⑶借助家庭教育宣传周,宣传展示推动家务劳动

为了宣传展示推动亲子家务劳动契约活动的真实发生,我校借助家庭教育宣传周,组织召开家长会、校委会,学校领导、班主任纷纷利用此机在会议中详细深入直观地讲解了亲子家务劳动契约活动和我校的劳动教育教学和业绩,并现场开放了每名学生的劳动档案袋,家长们通过翻阅学生的劳动档案袋和白板播放学生在校、在家的劳动视频,赞不绝口,直击人心,纷纷表示大力支持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为孩子能在核电小学得到此锻炼,参加各种劳动活动而骄傲自豪,非常感谢学校。家校联动,让家务劳动在该发生的时机真实发生,是无声的宣传和推动。






































 

霍姆林斯基强调: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家庭劳动清单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更在于让学生在亲历劳动的过程中,发现劳动的真谛,在“做事”中不断丰富自我的劳动思想、创意和经验,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使劳动成为一种自觉。家务劳动的价值也不是在一次比赛中得以肯定和展示的,家务劳动是在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的学习、练习、在练习中水到渠成的真劳动中收获劳动成果的。

“家校联动”真劳动教育的实践,让我们体会到家校即生活,联动即创造,劳动即成长,儿童即未来,教育即美好。多年来,我们不改初心,建构起完整的“家校”劳动教育场域、课程和序列化主题活动,让劳动教育站在儿童生命成长的最前排,敢于作为,自成格局,趋向成熟;让儿童有了自己存在的表达,有了自我肯定的机会,有了生命质感的底色,它让亲子家务劳动真实发生,最终实现我劳动育人、立德树人的办学特色品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