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烟台福安中学有兼职劳动教育教师10人,校内劳动活动基地1处,进行陶艺制作。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6-9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劳动课教师根据每个年级的《劳动实践活动手册》进行教学活动。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课外根据劳动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二、劳动基地建立情况
结合实际,学校对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作了整体规划,学校后面专门建设一处教室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大约占地100平方米,可以制作陶艺手工等。
三、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1万元,用于购买陶艺原材料、加工、后期制作等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
四、选用教材情况
我校6-9年级选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为教材进行教学。
五、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我校结合实际将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贯穿始终。在安排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项目时,以使用传统工具、传统工艺的劳动为主,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顾使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劳动。开足专门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基础上,将劳动教育必修课实践环节中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相重叠的部分,整合起来统一实施。落实课程教育,每周1课时,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全面实施到位。
(二)活动方式
(1)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指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所必须从事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家务劳动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开展家务劳动。根据家务劳动需要,遵循家务劳动安全要求,使用相应的工具、材料,开展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可包括衣物洗涤、物品整理、卫生清扫、垃圾分类、做家常餐、制作面食等。
2.选择劳动工具或材料。根据家务劳动需要,选择适合的工具、材料。如衣物洗涤要选择洗涤用品、水盆、洗涤手套、洗衣板等;物品整理要选择各种收纳用具,了解各种物品的基本特点;卫生清扫要选择笤帚、拖把、抹布等常见的卫生清洁工具;烹饪要选择家常餐的食材种类(谷类、肉类、蔬菜、水果、食用油脂、
调味料等)和基本的烹饪方式(炒、煮、蒸、炖等)以及制作家常餐的工具等。
3.展示劳动成果,反思劳动过程。展示成果的形式是多样的如照片、视频、实物、感悟体会等。要在教师指导下反思家务劳动的全过程,重点反思参与家务劳动的态度、家务劳动技能技巧的掌握与熟练情况、家务劳动的成果优劣等。
(2)班级劳动
1.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开展每月一次的学校大扫除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3)节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班队会,学唱《劳动最光荣》,诵读《粒粒皆辛苦》等活动。
(4)劳动技术
劳动技术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进行设计,并动手制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金工、陶艺创作等,以此增强技术意识和工程思维,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教师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
劳动技术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 创意设计。
在收集信息基础上,对某一物品进行创意设计。
2. 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
根据设计需要选择活动材料和工具。设计制作的材料可以包括纸、木、皮、布、纱线、泥沙、金属等;工具可以包括锯、钳、锥、钻、锉、针、仪器、笔、电加工等传统工具,以及激光切割机、摄影摄像机等现代化工具。
3. 动手制作。
根据制作方案要求,学习制作的基本技法,掌握工具的安全使用规程,将创意设计物化为物品或作品。动手制作包括折叠、裁剪、切割、测量、烧铸、制模、作图、激光雕刻等。
4. 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学生展示交流物品或作品,说明设计意图及制作技法。可在教师指导下从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学会相互欣赏、借鉴。在展示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改进,如可从创意、方案、制作、作品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方案,优化作品。
综合与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材料并上交政教处。(政教处根据上交材料情况,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录评比。
(5)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 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
开展一项社会服务活动首先要确定服务对象及其需要。服务对象的选择可从以下几个范畴来考虑:一是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构或组织;二是除了人之外,还包括动物、植物、环境等;三是从地域上来看,服务对象还可以包括学校、社区等。服务对象的需要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来确足。
2. 制订服务活动计划
3. 在明确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好服务活动计
包括服务对象及需要、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组织、活动内容、保障措施等。
4. 开展服务行动
根据制定的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活动。活动中要做好活动记录,及时记录服务体验与收获。
5. 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思服务的全过程。反思可以运用多种形式,例如撰写小论文、组织讨论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文章、照片、艺术作品、视频幻灯片和表演等与老师、同学分享活动经验与不足
(三)总结评价
根据劳动总结情况,政教处处评选“劳动好少年”。每年5月份,开展一次劳动好少年评选活动,每班民主选举3名。在升旗仪式上晨会时间由团委统一颁发奖状和奖品。
六、学校劳动实践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4月1日——4月30日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掌握生活技能
孩子们要从小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参与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二:陶艺制作活动
(参与对象:六、七年级学生)
活动三:自我服务快乐多
(参与对象:全体学生)
具体形式:
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教室内的卫生,合理、有序、整齐摆放教室物品,整理清扫用具;主动维护黑板、课桌、讲台、教学仪器;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享受快乐。依托学科教学和社团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劳动工具动手操作,灵活掌握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七、学生劳动清单
(一)家庭劳动
1.自己洗头、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2.自己刷鞋
3.整理衣橱,保持个人衣着整洁
4.每月洗一次枕巾、床单
5.每月整理一次厨房调味品
6.每月完成一次洗衣、晾晒、收纳
7.做一周家庭记账员
8.每月独立为家人做一次三菜一汤一饭的正餐
9.每月清理一次洗手间
(二)学校劳动
1.合作完成班级值周及卫生区的清扫任务
2.认领一种绿植,坚持日常养护管理
3.冬季每逢下雪后及时清扫校园积雪
4.每学期至少参与 1 次餐厅帮厨
5.每学期体验一次图书管理、校内文明岗等岗位工作
(三)社会劳动
1.参与一次义工服务,如慰问老人、环保等活动
2.进行一次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职业体验
八、劳动照片及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