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栖霞市观里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2024-07-11     

字号:

本学期,观里中心小学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高效课堂为切入点,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和常规管理,逐步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全体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工作、学习热情,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工作亮点

“双减”在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观里中心小学在实现课堂增效、严格作业要求、课后分层服务、劳动教育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多方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双减”的前提是课堂增效,课堂增效的起点是教师对课标、教材进行研读、把握、执行,教师要做课标的忠实执行者,教材创造性解读、使用者。这就要求教师脑中有“纲”(课程改革纲要)、胸中有“标”(课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教师要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课标教”的意识。

1.以研促教,教研并举

本学期以来,学校紧抓教学质量提升,专注教研,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上积极探索。实现课堂增效,需要满足“四有”条件:有精准的教学目标;有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实在的教学效果。我们借助学校的教研常规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实效。

(1)安排骨干教师聚焦核心素养示范教学

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各上一节公开课,呈现“双减”新政下的学思融通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通过“学校大教研、级部小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立足课堂主阵地,上好常态课

学校要求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同级部同学科多教研,多交流,做到对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训练到位,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高效课堂。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和信息化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无论用什么方法教都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3)“推门听课”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关注五年以内新入职教师,教导处人员与结对师傅“推门听课”,听完课后当堂检测,查看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评课,给予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助力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

2.以生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双减“政策,我们认为要让”双减“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保证学生在学校及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树立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在学习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师层面来说,学校要求,不仅是班主任,每个班级的任课老师都要对班级的学生特点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并伴随不断深入的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思路。各学科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探讨制定“课前预习卡”“导学提纲”,通过交流学生的预习情况,做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照本宣读。从学生层面来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每周进行小组量化积分评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规范作业,精心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完善作业管理制度

制定了作业精编制度、作业布置公示制度、作业检查制度和考评细则等,并纳入量化管理;教务处细化作业管理要求,落实作业公示制度,作业质量评价制度;学校分管领导及教务处定期做好作业情况调控与反馈。严格按照学校制度,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1小时,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根据作业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每周五由教导处对本周作业布置、批阅和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要求有问题的学科做出整改方案。

2.精心设计分类布置

各教研组分年级先周研究课后作业,指导年级学科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减轻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作业进行分类布置。作业包括基础作业、拓展作业、实践作业。要求任课教师依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分类、分层布置作业,鼓励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将家务劳动、综合实践及体育活动等纳入家庭作业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动脑能力。开展一些跨学科性以及其他一些丰富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实践,不只是指在书面上完成作业。例如,三年级数学实践作业:请选择家中你不满意的地方设计一个装修方案。例如:重新粉刷墙壁的颜色。方案中有解决装修方法,装修材料来源、价格,装修金额,装修问题等等。这样的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规范批改激励为先

根据作业管理制度,老师对作业进行全批全改,批改符号正确规范、评语恰当,记录详实。精准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学业提升。例如:数学课堂作业教师必须全批全改,同步练习册可采用多种形式批改,错题点明并要求学生予以纠正,纠正错题不能在原题更正,应在老师批阅下面写上“改正”两字后再改正。优秀学生作业鼓励用小印章或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批改作业符号要规范,作文必须详改,对佳句和学生未发现的错别字要用符号批示或注,错别字要求学生更正。病句要予以纠正,眉批和总批要有针对性,指导性、激励性。文中点评要贴切、指导性强。

(三)因地制宜,有效落实课后服务

学校地处农村,学生家长早晨要早早上山干活,有的学生到校较早;中午大部分孩子在学校就餐午休,针对这一情况,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

1.做好早读服务

在早晨7:30——8:00进行早读服务,一二年级以课本、经典诗文诵读为主。三至五年级语数英三个学科采取课时轮流分配模式进行早读。教导处每天对早读服务教师进行点名,确保早读服务秩序。

2.“兴趣”拓展课程服务

中午12:20——12:50开设“兴趣”拓展课程服务,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开设了7个以“多彩实践”为主题的社团:绘画、书法、合唱、朗诵、竖笛、足球、乒乓球等社团,努力把文化知识教育、人文科学素养、民族传统文化等要素融入课后服务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杜绝机械无目标指向服务。参加课后服务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兴趣体验活动:经典诵读书声朗朗、笛音缭绕、合唱表演歌声悠扬、书法教室翰墨飘香、足球队员英姿飒爽……学生在各类课后服务活动中释放天性、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增强体质,学校致力于将中午的课后服务打造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

3.辅导课后作业

傍晚放学后一小时,由课后服务教师负责监督指导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服务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辅导、答疑解惑,确保作业“不回家”,师生面批面改,作业效果更佳。完成作业的学生到班级图书角借阅图书进行自主阅读。

二、不足之处

尽管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个别教师还不能用学到的理论很好地指导实践

课堂教学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效率不高。由于对”双减“政策的解读不够深刻以及对新理念的认识不足,个别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还是追求“高分”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长远上来看,这种做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工作精细化还需加强

由于本校地处乡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所以对于“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各种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制定的各种制度会比较粗糙,实验性比较强,需要在后续的实践中不断去改进,完善。

3.特色活动开展的不够实在、不够深入

对于学校开展的特色活动,形式大于实效,看似百花盛开,实则问题较多,比如怎样对这些活动进行评价,通过活动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这些活动最后指向何方等,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