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总结】栖霞市桃村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总结

日期:2024-07-10     

字号:

我校以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为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桃小教师队伍,紧紧围绕校园石刻文化中的“责、思、健、雅”四个字开展工作,着力培养“有责任担当、善思乐学、身心健康、温文尔雅”的桃小学子,办好让“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农村学校。

一、教育教学工作的特色与亮点

(一) 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推进教学改革,研发教学教研模式

学校倡导并推进“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改革,研发“15254”教研模式,即一纵、五横、两化、五步、四一致。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研范式有效凝聚了教师的教育合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凝聚力和学习力不足的问题。“15254”特色教研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科建设的规范性,精准落实了新课标规定的核心素养,有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落实“双减”工作,促进质量素养“双升”

为扎实开展“双减”工作,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我校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开展了“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活动。全体教师深入研究学习“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基本流程,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4人或6人小组,选定组长并按照成绩为组内成员编号,方便互相学习。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精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利用大课间和文体活动时间,加强阅读和体育锻炼,通过学科竞赛、“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个性特长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双减”和“五项管理”为契机,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作业设计,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切实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开展多彩课后服务,开设作业辅导班、机器人编程班、音体美兴趣班等共12个班级,减轻家长校外辅导负担,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真正做到了减负不降质。

3.成立教育集团,带动有效辐射引领

作为教育集团中心校,承担着联盟区域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责任,本学年应教研室要求,开展课堂教学研讨、班级管理研讨、名师讲座研讨、青年教师提升研讨活动。教育发展联盟与优质课竞赛相结合,开展赛课活动;教育发展联盟与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教育发展联盟与“双减”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教育发展联盟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开展班级育人研讨。充分发挥中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切实提高了联盟校的教育凝聚力和区域教育质量。

4.注重教师培养,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我校优秀名师骨干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使青年教师“一年过关、两年达标、三年成熟、五年成为教学骨干”的目标。开展各类赛课活动,督促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

教师自学、分组学习、集中学习相结合,教师自学主要以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教育知识为主,并书写读书笔记;分组学习以教研组教研为主,定时间、定内容、定方式开展学习,确保教研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准备;集中学习以参加学科网络培训、新课标网络培训等各类培训学习为主,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业务能力。

5.开展数字教学,提升信息化智能化

我校是烟台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试点学校,2024年5月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与创客教育融合的创新学习实践与探索》已经开题,进入研究阶段。2024年7月烟台市信息化专项课题《基于编程的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顺利通过结题答辩。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立足校情探索并实施信息化教育教学“2334”模式,让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让编程与学科融合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提升,为学生播撒创新的种子,衍生创造的希望。

(二)创新开展特色教育

1.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开展亲子阅读、好书推荐、读书小名星竞赛,必读数目打卡阅读、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指导课,做到阅读常态化,尹浩云同学在2023年山东省中小学生“暑假读好书”活动中荣获“齐鲁书香之星”,张津海同学在烟台市第十一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中初赛中获小组第二名,学生作品《党在我心中》获栖霞市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

2.创新开展音体美特色活动

组建莺歌合唱队、飞扬舞蹈团、器乐合奏队,在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合唱《军港之夜》《少年中国梦》,舞蹈《大山支教》,口风琴合奏《亲爱的旅人啊》均获栖霞市一等奖。成立“丹青墨语”美术工作坊,2023年9月在山东省小学书法教师双姿展示活动中,孙晓娜、王鹏两名教师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2024年4月在“烟台市儿童友好绘画比赛”中我校两幅作品荣获优秀奖,2024年5月,我校六幅作品入选烟台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参展。开展花样跳绳活动,强健体魄,我校的特色课间操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2024年6月我校获栖霞市小学跳绳比赛第一名,2024年7月在烟台市学生运动会中,我校跳绳队获集体第八名,其中张福海同学获男子30秒单人双摇跳第三名,潘瑞霖同学获1分钟10人长绳集体跳第五名。特色教育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发布的美篇宣传作品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3.扎实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我校依托家务劳动契约制、校园劳动契约制、社会劳动申领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劳动为主题的活动,如结合农民丰收节开展劳动周活动,举办丰收节运动,结合母亲节开展制作康乃馨活动,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走进广场社区进行保洁活动等。利用学校实践基地,带领学生经历种植、管理、收获、储藏全过程,使学生真实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公众号展示了“金色银杏,幸福童年”“遇见白彩的美好食光”“第五届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金秋好丰景,校园秋收忙”被烟台综合实践教育公众号发布报道。在栖霞市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中,我校的面塑作品《荷韵》荣获一等奖。

4.积极宣传学校教育特色

组建青年教师宣传小组,开展教师专项培训学习,开展“我是好书推荐人”、“我是数学小讲师”活动,适时宣传学校各类活动。“我是好书推荐人”已发布38期,切实提升了讲的孩子的表达水平,激发了听的孩子的阅读热情。“我是数学小讲师”已发布50期,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建设虽初见成效,但教师科研意识待进一步提高。在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传递知识,与教育教学研究在时间、精力上会存在冲突,做研究就是变相地增加负担。一提起“研究”二字,有些教师将之与宏观理论建构和抽象思维联系起来,对研究缺乏信心和勇气。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只掌握自己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缺乏相应的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科研专门知识和其他跨学科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探究精神,没有形成查根究底的态度,教育科研经验欠缺,当发现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但对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敏锐性不强,不会或不善于收集处理各种资料信息,不能或不敢创新表达,使得有些研究没有形成文本记录,最后不了了之。 

2.教育发展联盟工作中的问题。纵观联盟四所成员学校,办学条件与师资条件都有较大的差异,极不均衡的发展水平,作为联盟牵头学校,如何在联盟化办学工作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特色办学经验、教研成果、师资力量等优质教育资源在联盟内各学校之间进行融合、共享,从而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联盟工作的目标和宗旨。目前教育联盟办学主要依靠联盟间经验的交流,但经验总结始终是朴素的、简单,不能真正触及联盟办学的本质,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联盟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牵头学校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教学名师到各成员校指导。选派出去的优秀管理人员及名师本身就有自己任教学校的工作任务,所以下沉指导的时间和次数都受到限制,要想带动成员校的师资快速提升,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在教师发展层面我们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培训、教研活动、竞技比赛等,但学生层面的发展和整体成绩得到提升还是不够显著。

3.部分青年教师工作内驱力不足,成长速度相对较慢。部分青年教师对教材内容、学生性格特点、学生学习困境、教师指导策略、学业成就评价和家校沟通等不熟悉,当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时,感到无所适从,对教学产生焦虑,影响青年教师的心理,个别青年老师进取意识不够强,内驱力不够,布置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或者质量差强人意,需要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理论培训、实践提升,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4.“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高效课堂建设效果明显。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入高效课堂模式,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调动活跃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效果,从而也就提升了学习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表现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明显提升,甚至导致接受知识更加困难,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存在“假学”等现象。比如在小组讨论时,组内所有同学都动起来,既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漫无目的的闲谈,也不能成为个别学生的唱独角戏,使大多数学生成为看客。说明高效课堂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仍有少数教师不能适应改革需求。

三、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健全校本教研建设

创新教研模式,营造“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良好教研氛围,通过定期开展教学专题调研,强化教研制度建设,优化教研工作体系,推动教研工作创新,使教研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持续探索、建构以及实践新的教研范式,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加强课程、教材、教学、作业、评价等重点环节研究,更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在教学目标引领下的“评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格局,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教师培养机制,选好教研组长,用好教研组长,真正发挥教研组长的传帮带作用,整体提升教研组教学质量,将信息化技能培训纳入教师考核,并将信息化应用能力作为教学大比武考核重要条件,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

2.完善教育联盟教研制度

继续发挥中心校的教研优势,寻求有效教研方法,做好教育发展联盟与教学大比武、青年教师培养、“双减”工作、德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开展多彩教研,以课程共建、教学共研等渠道以及骨干送教、送课下乡等活动加强集团联动。

充分利用编程、希沃等工具,协同教师培养资源,构建集团内教师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学科”课例共研、远程互动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助力集团教师成长,提高教育集团的教学质量。

结合各成员校自身特点与优势,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打造亮点课程,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组成跨校科研团队,继续研读落实新课标要求,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等。

3.加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中流砥柱,我校将继续加强年轻教师外出培训工作,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拓宽青年教师视野,开阔思维,通过共享培训资源,传播学习经验,实现“一人外出,全集团受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整体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去虚务实,开展好师徒结对活动,将专家型教师与年轻教师进行捆绑,实行施行手把手培养,以老带新、精准助力。每月开展两次集中学习,开展思想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提升的同步培养活动,构建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培训、项目学习、成果应用推广等研究氛围,打造研究型教师教研梯队,提升青年教师思想境界,提高教学质量;依托青蓝工程、读书交流、信息化学习等相关活动,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4.重视“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

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加强与高效课堂应用的相关培训及指导。定期组织与高效课堂有关的讲座,给予广大教师更多的学习和高效课堂有关知识的机会。选出优秀的高效课堂示范课,组织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和学习,带动其他教师进行效仿和学习。

施行学生习惯培养全员导师制,并纳入课堂教学管理,加大习惯调研考核力度。

新的学年我校将继续贯彻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工作会议精神,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真正把工作干成职业,把职业干成事业,敦本务实,革故鼎新,全力提高教学质量,抓党建、促教学,凝心聚力,努力实现“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打造富有特色、创新精神的桃村中心小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