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日期:2024-07-01      来源: 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

字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参照《海阳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劳动教育实际,多措并举,整合现有和待开发的劳动教育资源,本学年度实施了如下几方面的劳动教育:

一、课程目标和任务

(一)课程目标

劳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必备劳动能力、养成良好劳动品质和习惯、培养真挚劳动精神、训练创造性劳动思维,使学生具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解决问题、激发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1、通过开展劳动专题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二)课程任务

1、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设置要求。

2、认真贯彻执行《海阳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中相关要求。

3、开展我校2312为主体架构的劳动教育活动。

二、课程设置及开设安排

(一)课程设置

经学校党支部研究决定,我校确定了2312为主体的劳动教育管理与课程体系。2即“两条线管理”,在学校党支部引领下,全员参与劳动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坚持劳动实践教育两条线管理:一条是“学校劳动实践处+劳动实践教研组+劳动实践骨干教师”;另外一条就是“级部+班级+劳动实践专(兼)职教师”。3即“三维劳动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特点,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三维”劳动教育。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12即“十二课程模块”,是各年级结合校本课程和本学科的特点开设的具体课程,日常生活劳动设置手工制作、创意设计、校内卫生和厨艺营养;生产劳动课程设置手工制作、农耕体验、植物栽培和创意设计(创客、3D打印等);服务性劳动课程设置社区服务、敬老活动、职业体验、研学体验(追寻红色足迹)等。

留格初中劳动教育管理与课程设置

(二)开设安排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我校确立了531X的劳动时间的保障体系,即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三节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确保每周5节劳动实践课;每学期开学后前三个月的每月第3周定为劳动周,即上下学期各3个劳动周;每学年5月份和10月份为主题劳动月;X表示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在家随时做家务劳动和随时学习农耕生产劳动等。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劳动月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三、课程实施

(一)是党建引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建立了校内党员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生产劳动,传递“劳动最光荣”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审美观。

(二)是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多彩实践日”活动相融合。学校安排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共开设蔬菜种植、面食制作、衍纸、剪纸、刺绣、十字绣等多样化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体验中丰富情感。

(三)是将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为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学校将每学期前三个月的每月第三周定为主题劳动周,将五月和十月定为“劳动月”,倡导学生回家后洗衣做饭、炒菜刷碗、打扫卫生、下地干活等,让学生亲身体会劳动的艰辛。同时每生每周以填写一张“家务劳动情况记录表”的形式进行活动记录,每周进行自我小结,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家务劳动情况进行积极客观的评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

(四)是开展 “阳光田园”种植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因地制宜,将校园内空地开辟成劳动种植基地,按条块分给每个班级,让每个班级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实行田园种植管理责任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几种田园种植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引领学生亲历平整土地、倒沟起垄、打窝浇水、播种培土、间苗拔草、施肥松土等栽培管理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五)是劳动教育与校外研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性。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先后走进海阳市综合实践学校和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以手工制作、农耕体验、蔬菜和花卉种植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产劳动过程,增强动手能力。通过系列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在劳动中收获自信与成长,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刻苦学习的热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六)具体实施

1.劳动课。教师利用每天的劳动课,结合学校“2312”劳动课程体系,以劳动清单、学校特色劳动课程资源为基础,以“531X”的劳动时间保障体系,落实《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3种类型10大任务群的相关教学要求。学校根据各级部具体情况,制定了各年级劳动清单,相关课任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确保完成各年级相应任务群的劳动项目学习。

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学生劳动清单

级部

劳动类别

劳动内容

劳动形式

评价项目

初一

日常

生活

劳动

1.讲好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

居家劳动

评选劳动之星(1-5星),计入劳动教育档案袋。

2.会分类整理学习用品,能快速整理床铺。

居家劳动

3.饭前能主动摆放碗筷,饭后收拾餐桌。

居家劳动

4.能熟练使用工具,及时有效完成班级和校内卫生区的清扫。 

校园劳动

生产

劳动

1.能进行家庭花卉、绿植的养护。

居家劳动

评选劳动之星(1-5星),计入劳动教育档案袋。

2.学会简单田园种植技术与工具的使用。

田园体验

3.学会剪、刻、衍纸、钻石画等手工制作。

校园劳动

4.学习电脑创意设计海报、宣传画制作等。

校园劳动

服务性

劳动

1.打扫社区卫生。

社区体验

社区体验

评选服务之星(1-5星),计入劳动教育档案袋。

2.清理乱涂乱画。                    

3.到敬老院慰问与服务。

社区体验

4.到场馆学做小小讲解员。

社区体验

初二

日常

生活

劳动

1.能进行衣物洗涤,并能晾晒,收纳。

居家劳动

评选劳动之星(1-5星),计入劳动教育档案袋。

2.教室保洁(拖地、物品摆放等)

校园劳动

3.宿舍内务整理与收纳。

校园劳动

4.厨房小学徒,学做一道凉拌菜。

居家劳动

生产

劳动

1.学习纸艺、布艺等简易手工制作。

校园劳动

评选劳动之星(1-5星),计入劳动教育档案袋。

2.花式面点制作。

校园劳动

3.学会农作物种植(花生、玉米等)技术。

田园实践

4.学会贺卡、标本的制作,

校园劳动

服务性

劳动

1.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环保宣讲员等)

社区体验

评选服务之星(1-5星),计入劳动教育档案袋。

2.参加社区大扫除活动。

社区体验

3.职业体验:我做小木工。

基地实践

4.研学体验:红色文化研学。

场馆体验

初三

日常

生活

劳动

1.能进行房间的收拾整理,衣物洗涤与收纳。

居家劳动

评选劳动之星(1-5星),计入劳动教育档案袋。

2.校园保洁(垃圾分类、拖地、物品摆放等)

校园劳动

3.宿舍内务整理与收纳。

校园劳动

4.厨房小学徒,学做一道炒菜。

居家劳动

生产

劳动

1.学习版画、电烙画等艺术品制作。

校园劳动

评选劳动之星(1-5星),计入劳动教育档案袋。

2.学习提篮编制、纸浆画制作。

校园劳动

3.学会农作物(葫芦、黄瓜等)栽培技术。

田园实践

4.学习Flash动画制作以及3D打印技术。

校园劳动

服务性

劳动

1.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法治宣讲员等)

社区体验

评选服务之星(1-5星),计入劳动教育档案袋。

2.参加社区大扫除、敬老院服务活动。

社区体验

3.职业体验:我做小电工。

基地实践

4.研学体验:生态文化研学。

场馆体验

初四

日常

生活

劳动

1.能对自己的内务进行整理与收纳。

校园劳动

评选劳动之星(1-5星),计入毕业档案袋。

2.餐厅保洁(拖地、物品摆放等)

校园劳动

3.校园卫生大扫除。

校园劳动

4.食堂小帮厨,学做一道炒菜和一道凉拌菜。

居家劳动

生产

劳动

1.学习篆刻、泥塑等艺术品制作。

校园劳动

评选劳动之星(1-5星),计入毕业档案袋。

2.学习农副产品加工(制茶、果脯制作)等。

校园劳动

3.学会农作物(蔬菜、小麦等)种植技术。

田园实践

4.学习简易编程,体验机器人编程。

校园劳动

服务性

劳动

1.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垃圾分类科学宣讲等)

社区体验

评选服务之星(1-5星),计入毕业档案袋。

2.参加社区大扫除、敬老院服务活动。

社区体验

3.职业体验:我做小交警。

社区实践

4.研学体验:湿地文化研学。

湿地体验

2.   劳动周。

利用现有劳动课程资源,我校上学期设置了“面点制作、农耕体验、丰收体验”三个主题的劳动周,下学期设置了“纸艺手工、蔬菜种植、社区服务”三个主题的劳动周,分别在开学头三个月的第三周进行。各级部按计划制定本级部活动计划,报学校备案,劳动实践处进行调度,确保级部间的劳动资源和工具不发生冲突。

劳动项目

时间

级部调度

备注

农耕体验

9月第3周

周一初一

周二初二

周三初三

周四初四

丰收体验

10月第3周

周一初二

周二初三

周三初四

周四初一

面点制作

11月第3周

周一初三

周二初四

周三初一

周四初二

纸艺手工

3月第3周

周一初四

周二初一

周三初二

周四初三

蔬菜种植

4月第3周

周一初一

周二初二

周三初三

周四初四

社区服务

5月第3周

周一初二

周二初三

周三初四

周四初一

四、课程评价

我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音、体、美、信息、劳动实践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工作评价纳入《留格初中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中,经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档案袋评价”。要求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档案袋,里面包括劳动教育出勤登记表、劳动教育活动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成果等与劳动教育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4)学分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学校、家庭、社区劳动评价表,通过师生、家长和社会进行监督落实。

留格初中学生学校劳动清单

班级:

姓名:

劳动项目

活动记录

教师评价

每日 劳动清单

1.能熟练使用工具,及时有效完成班级和校内卫生区的清扫。

2.能够保持自己的书桌、书包整洁有序、无杂物。

3.坚持垃圾分类投放,回收。

每周 劳动清单

1.主动认领管理学校种植园或绿植,参与养护实践活动,做好记录和成果整理。  2.参与食堂执勤,餐后清理餐桌及环境卫生。

每月 劳动清单

1.能够创意设计和制作班级宣传栏、黑板报,美化教室。

2.体验图书管理、餐厅帮厨、校内文明岗、教学器材整理等服务性工作。

3.选择一种材料如纸、木、皮、布、纱线、泥沙等,使用适合的工具,完成一件有创意的作品。

留格初中学生家庭劳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劳动项目

活动记录

家长评价

每日 劳动清单

1.参与一次义工服务,如慰问老人、环保、义卖等活动。

2.会分类整理学习用品,能快速整理床铺。

3.饭前能主动摆放碗筷,饭后收拾餐桌。

4.坚持垃圾分类,并用行动影响家人。

每周 劳动清单

1.能独立洗头、洗澡。

2.能用洗衣机为家人清洗衣物,并能晾晒,收纳。

3.能进行家庭花卉、绿植的养护记录活动。

4.能主动洗碗筷、清理灶台。

每月 劳动清单

1.能分类整理书柜和衣橱,会换洗枕巾、床单,打扫自己的房间。

2.能主动进行家庭大扫除,独立清理洗手间。

3.帮助家长去市场买菜,并根据营养搭配,为家人准备一道家常菜。

4.学会花草养护技巧,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

留格初中学生社会劳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劳动项目

活动记录

自我评价

每周 劳动清单

能适当参与社区、街道组织的公益性劳动实践活动。

每月 劳动清单

1.参与一次义工服务,如慰问老人、环保、义卖等活动。

2.主动根据时间节点参加一定的农事生产劳动或各类校外职业体验活动。 

五、课程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经费保障

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校内通用技术教室的改造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拓展,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四)设施保障

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在前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联系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田、山林、采摘园等作为学校的学农实践基地,联系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五)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

2024.07.01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