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我校教学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市教研室整体部署和小学组工作要求,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切实抓好“常规工作”“重点工作”“特色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注重过程跟进管理,加大教研工作力度,提升教研质量,教学教研工作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结合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实际,做以回顾和总结。
一、明确“思路目标”导向
立足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学校数学教师队伍现状,因情制宜,确立了本学年学校教学教研的总体工作思路是,聚焦“核心素养”,全面抓好“学科教研”,夯实“常规教学”基础,突出“新品质课堂”工作重点,落实“学科育人”,关注教师“教材解读”与“能力提升”,创新“作业改革”实践研究,致力学生“习惯能力”培养,整体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品质发展。
二、严格“常规教学”要求
1.制定精细化常规教学基本要求。学年初,根据学校常规教学的总体要求和学科实际,五大学科均具体、翔实地制定了各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并由校长亲自过关。在开学初就从教师的教学计划、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方面,提出了明晰的要求,让教师教学明确了常规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也确立了常规教学检查的基本依据,提高数学常规教学的规范、有效和优质。
2.适切实用精致化设置常规项目。教师常规方面,我们突出“规范”“规整”“实用”的原则,进一步提升教师备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按“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要求,改进完善个性化备课,将学科核心素养细化到课时。学生常规方面,精简、精致化设置学生作业,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兼顾从“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实践拓展”等3个时间段精致化设计作业项目,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生能力、素养。
3.注重管理过程化跟进常规检查。在常规教学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化落实和问题跟进式整改。学期初,结合“双常规月”活动开展,扎实开展了常规教学“立标”“学标”“达标”活动,让教师学有“标准”,赶有“目标”。在9月底组织的常规展评活动中,学科领导认真检查每位数学教师的常规教学情况,逐一把关,人人过关,所有教师人人参与展评学习。通过常规内容的集中亮晒展评,也让老师们发现了问题,找到了差距,充分树立典型,推广学习好的常规范本、好的经验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教研会议集中分析,个别交流反馈,跟进式整改完善。本学期,我们分9月底,11月底组织了两次常规集中展评,每月一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常规抽查等活动,稳妥、扎实地推进常规教学,有效提升了常规教学质量。
三、重视学习习惯培养
1.细化学科习惯,一致落实培养
开学初,学科领导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各个学科领导细化学习习惯基本要求,研讨通过后,学科教研会上进行专题解读,让学科教师知道本学科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具体内容、如何操作、如何反馈等。
2.推门听课抓常态,习惯培养重落实
借助“双常规月”活动,五大学科领导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在推门听课中着重重点关注教师:课堂管理、教师教学言行,教师对学生关注及课堂重难点突破;重点关注学生:(1)学校八大基础习惯及学科特色习惯培养(2)全体学生学习效果(听讲状态、学习正确率等)。推门听课,随时点评,对发现的优秀教师培养学生习惯方法,群中分享;对于年轻教师及时反馈,交流。借助“双常规月”展评结束的学科总结会上,各学科领导结合平时课堂巡查状况进行总结,推动下阶段学习习惯养成更进一步。
3.及时调度反馈,发现问题再落实
为使全体教师明确学校学习习惯培养的一致性要求,提高教师对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校长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对本学年各个学科推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方案进行解读,让老师进一步明确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具体要求,全体教师一致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我校实行定期召开学习习惯调度会议,经过一个月的推门听课,各位领导共同梳理反馈在学生习惯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在学习习惯调度会上由校长集体反馈,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更为具体要求,并由分管领导对学生学习习惯要求再次培训,不断落实。
四、突出“品质课堂”重点
在学校“新品质课堂建设”活动整体部署下,我校重点工作及特色工作是以校本培训推动教师的成长,促进品质课堂的建设。
1. 学校整体培训,把握新品质课堂方向
由于我校青年教师较多,对新的课堂理念、要求理解不到位,本学期,由校长对教师进行“学评教理念下评价任务设计”培训、“基于全人离你那的新品质课堂建设”培训、“向教学常规要质量”常规基本要求培训、“学习习惯基本要求”培训等全方位的培训,教师能够把握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及方向。
2.抓好学科教研,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1)本学期我们关注各学科的学科教研,行政办公会时,学科领导汇报学科教研内容,学校统一调控、调整,在安排学校各项活动时,以不耽误各学科教研活动为基本原则。
(2)寻找抓手促教材研读。鉴于以往教研活动,个别学科无教研方向,青年教师授课知识点把握不到位,本学期我们以过关清单为抓手,围绕每课时的内容如何设计课堂活动,设计怎样的巩固性内容,确保教研实效。
3.课标引领,找准课堂方向
新课标颁布后,所有的教学教研活动及课堂实践都离不开课标的总体方向,我校制定了《辛安一小新课标学习方案》,从一起读课标、一起背课标、一起悟课标、一起用课标四个方面开展了课标的学习,并通过课标的检测活动,加强教师的理解应用。
4. “三课”基本功的展示,以用促教师成长
本学期我校着重从“评课”“说课”“上课”三课来培养老师课堂基本功。
(1)学期初,对新入职两年的教师课堂进行跟进式的指导
学校借大比武时机组织了级部和校级赛两个层面的课堂赛课活动,赛课中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课堂评价表观察教师对课堂整体把握,通过习惯培养观察表评价教师前阶段习惯培养的基本成果。
(2)授课结束后,以个人执讲课题,按照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教师进行了教后的说课,在说课中加深对课堂的理解。
(3)在大比武中,我们通过同观校级大比武课堂,现场分组评课的方式,培训教师评课的思路及如何抓住评课的关键。
五、双减背景下学生家庭作业工作推进
1.作业设置研讨,整体规划。每学期开学初,各个学科对本学期作业设置的主要内容、类型以及每个单元适合进行的多样化作业特色作业的种类、次数进行研讨,做好作业整体规划。
2.过程化常态作业研讨,规范实效。在作业整体规划基础上,为确保作业过程化、常态化、实效性落实,具体到每个单元的作业内容、形式、作业量,我们组织教研组内的过程化常态作业集备研讨。为保证作业的规范、实效。本学期借助过关清单,对每课时作业进行集体教研,对这一个信息窗的“巩固性作业”“导学作业”“实践作业”等各类型作业进行统一规划和设置,必做为巩固性作业和导学作业,选做是各类实践作业。教师每天布置作业从教研出的作业中进行选取,教师做好个人的作业备课,使常态的家庭作业规范有效。
3.加强作业过程管理
本学期我们实行级部主任学科领导教导处三方面对学生作业进行监控。学科领导负责带领各教研组进行作业设置与设计的研讨,审查作业设计的合理性;级部主任负责监控作业量的规范性,负责及时均衡本级部所有学科作业量,教导处每月对家庭作业进行抽查,确保作业不超量,作业设计有效。
六、关注“教学质量”生命线
教学质量,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中心和主线。树立教学质量核心地位,想方设法,抓成绩提升。
1.知识本位。借助过关清单,充分抓好教研组内集体备课,进行教材解读,梳理知识点,理清题型,形成各学科清清楚楚的课时和单元知识体系。
2.研究习题。分析研究课标、教参、教材,结合调研、抽测、学业水平测试等相关命题,进行集体教研分析、教研组分析。
3.测评跟进。一是结合学生早午间自主活动,在学生中有序开展各科基本能力训练。二是做好阶段性的质量分析会。本学期校长参与各个学科的质量分析会,对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建议具体的做法。三是精心设计各类作业,做好日常的巩固。
本学期,我们关注教师培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关注优质课堂的建构,精细作业的设计以及深入教研的探索,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继续探索,力求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七、艺体活动丰富多彩
1.体育活动。学校强化体育课程刚性化管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在校锻炼时间,不断提升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质量,阳光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我们本学期先后开展了广播体操和队列比赛、足球比赛、体育达标运动会及数据上传工作、师生趣味运动会等系列阳光体育运动。在比赛活动中,我们也逐步规范了比赛规则,加强裁判工作,在健身的同时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
2.艺术活动。我校音乐和美术教育也在逐步规范,进一步加强课程刚性化管理,逐步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我们加强了日常管理,进行了歌咏比赛、绘画比赛,开展了歌声满校园活动,并且录制视频上传,组织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学生艺术素质不断提高。
海阳市辛安镇第一小学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