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7月1日
参加人员:姜萍、董明臣、王丽娜、崔菲菲及所有语文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第六单元大单元集体备课研讨
中心发言人:姜萍
一、活动讨论
二、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教研室姜萍主任针对这次集体备课做了富有专业指导性的讲话。从实践层面,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老师们提供了形象化、具体化、可视化的集体备课模型,老师们从案例中深深的震撼于集体备课对唤醒学生内驱力、提升课堂品质的强大凝聚力;从教研理论层面,希望教师强化理论武装,聚焦问题研究,助力教师成长。姜主任的专业赋能使与会人员不仅明确了主题教研的策略以及提升教研品质的路径,更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教研工作的重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大家的目标更加清晰,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新元小学校长董明臣做了总结发言,衍生“三个感动,一个希望”。感动于每一位教研组长和主备教师研前的辛勤付出、精品初案;感动于每一组年级学科教研团队研中的精诚合作、深入研磨,让我们实现了合作共赢、精益求精;感动于教研室领导研后的精准指导、专业引领,为我们注入了源头活水、锦上添花。希望我们新小各个学科团队越办越精,为新小及海阳教育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活动成果
(一)单元主题解读
“多彩童年”单元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文本展现了孩子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快乐、成长与感悟。这些文本从多个角度描绘了童年的纯真、好奇、勇敢和友谊,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的美好,同时也能引发他们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展现童年生活的方法,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 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理解课文内容。
• 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珍惜童年时光的意识。
• 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 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
•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童年生活的真谛。
•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单元教学策略
1. 整合教学资源
• 将本单元的课文、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补充与童年生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 多样化教学方法
•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 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注重评价与反馈
•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单元教学过程
1. 单元导读课
• 引导学生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了解单元主题和内容。
• 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 精读课文教学
• 逐篇讲解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描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3. 略读课文教学
• 让学生自主阅读略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
4. 语文园地教学
• 学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内容,巩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 开展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 单元总结课
•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 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单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