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6个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0个市级数字农场,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
对已提报初稿的区市和企业进行审核反馈,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按要求提交盖章正式版,对有意向的区市和企业继续组织申报。
二、组织重点苗种企业开展南方优质品种选育和培育,开展南渔北养技术攻关。
明波水产北繁基地首座9720㎡车间顺利投产运行,分批次倒入10万尾斑石鲷、红瓜子和黄带拟鲹苗种,转运成活率高、系统参数稳定、养殖效果良好。进行了斑石鲷抗病家系构建、多倍体育种、杂交选育等,完成50个斑石鲷家系构建,开展了云龙石斑鱼回交、金虎杂交斑多倍体等前沿育种工作,聚焦优质性状品种开发,完成斑石鲷育苗103.15万尾、金虎杂交斑苗种60万尾。
三、壮大烟台苹果、白羽肉鸡、海参、葡萄与葡萄酒等优势产业。
1.扎实贯彻《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的通知》(烟政办字〔2023〕52 号),印发2024年任务清单,加强日常调度,在各有关部门、单位一季度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形成全市海参产业一季度进展情况。 2.指导烟台海参产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一届三次理事会,交流研讨今年海参市场情况,分析面临问题,指导海参产业健康发展。3.召开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组织区市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政策文件,传达全省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海参苗种及产品抽检工作,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4.采取实地查看、电话联系等形式,对芝罘、高新区等区市重点企业调研,详细了解野生岛、佳岛等重点海参企业发展规划,推进重点海参项目建设。5.加大宣传推介,前后多次组织东宇海珍品、万事如意、森淼源等重点海参企业参加东莞国际食品博览会、武汉良之隆食材展、福州渔博会、好客好品·好水好鱼全国渔业品牌成都站推介会等活动,展示烟台海参优秀品质和良好形象,畅通国内销售市场,提升烟台海参品牌知名度。
四、完善海上安全协调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三无”船舶整治,清理海上非法养殖,构建海上大安全大应急格局。
6月19日,市海安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全市“三无”船舶整治提升年行动阶段性评估的通知》,对市直各部门(单位)和各区市开展阶段性评估。截至6月,全市累计排查渔村、港口码头等重点处所4861处(次),组织执法检查2285组,出动执法人员6172人次,查扣“三无”船舶103艘。 截止6月26日,长岛综试区已完成禁养区养殖清理和退出实施方案报批稿;督导黄渤海新区禁养区养殖清理和退出机制组织实施,已按照清退方案清理海上养殖266.67公顷(4000亩);其他相关区市持续加强禁养区内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禁养区内海水养殖复养行为。
五、健全海洋生态灾害预警体系,加强绿潮赤潮监测。
1、根据《2024年烟台市赤潮、绿潮专项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完成了6月份北部海域绿潮预警监测和赤潮监控区预警监测任务,共布设站位28个,采集水质、生物、沉积物样品84个,获取监测数据494组。进入6月以来,每日根据监测情况,详细分析预测浒苔扩散趋势、分布等,形成《烟台市南部海域大型藻类预警信息》,为后续研判处置提供支撑。同时,组织辖区3艘渔政执法船,在执法巡航的同时,随时反馈浒苔绿潮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监控、早处置”。 2、投入大马力船赴海阳市养殖区以南进行前置打捞作业,全力减少近海浒苔量。在海阳万米海滩、核电设施等重要敏感区提前布设18千米拦截网,储备80艘打捞船,全部港口待命,最大限度进行近海拦截。成立了由350人组成的岸上清理队伍,做到潮间带、岸边浒苔“当天发现、当天清理”,上岸浒苔全部进入工厂进行无害化处置。
六、严格海洋空间管控治理,分类实施陆海污染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流总氮浓度削减,完成海洋生态修复。
海阳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初步设计已修改完善上报省局,待省局批复后开展施工招标工作。
七、建设“透明海洋”,发挥海洋经济研究院、渔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作用,争创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
根据市直各单位提供数据及需求,编制完成“透明海洋”信息平台建设方案,赴大数据局对接方案编制情况,根据大数据局意见进一步优化方案;配合大数据局开展智慧海洋大数据公共平台国产化适配方案论证工作;根据《烟台市人民政府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国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绿色健康养殖、休闲渔业,推动中韩渔业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6月,2024年中韩渔业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韩国京畿道华城市和烟台市同步举行,双方政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韩国国立水产科学研究院代表参加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友好协商”的原则,推动两国渔业关系平稳发展。
八、加快建设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规模化养殖平台和产业支撑保障体系,塑造现代海水养殖示范样板。
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编制完成《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终稿,现正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相关工作。
九、持续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新建6座深远海养殖网箱,建成6处大规格鱼苗繁育基地。
赴牟平区开展3个大规格鱼类苗种繁育基地项目现场踏勘,督导项目单位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项目资料档案;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资金管理使用的环节和流程,加快推进项目进展,确保按时完成项目验收。
十、大力实施经略海洋战略,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800亿元。
顺利完成五经普海洋经济调查招投标工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有序推进五经普海洋经济调查工作;完成1-5月全市海洋经济运行调度工作,及时掌握14个区市主要海洋产业发展动态,经初步测算,1-5月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预计上半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顺利完成上半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高于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增速的目标。
十一、提升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水平。
龙口裕龙岛海水淡化项目热法淡化部分设备安装完成100%,并完成设备调试。万华化学(蓬莱)海水淡化项目完成整体进90%,其中消防设备安装完成100%,电仪安装完成100%,单体送电完成90%,单机调试完成70%。相关项目建设工作按计划进度顺利完成。
十二、发展海洋功能食品、特医食品。
1.赴高新区、蓬莱区等区市实地考察泰欣生物科技、华康生物医药等公司,了解企业产品品系,掌握公司发展方向,摸底金枪鱼、海参精深加工产业情况。 2.筹备2024世界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结合博览会的举办,筹备海洋功能食品发展论坛,邀请业内专家学者、重点企业齐聚烟台,探讨产业发展。目前,正在完善论坛工作方案,着手邀请专家学者、重点企业参会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