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省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烟台市耳鼻喉头颈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始建于1955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内地市级医院本专业领域的头部科室和龙头单位,现为集医研产为一体的全国一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
接续奋斗发力,打造学科平台
科室最早于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医药卫生特色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尤其近十年来在学科带头人宋西成带领下,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性发展,先后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药物器械临床试验基地、国家内镜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平台10个,成功创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岗位、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精品特色专科等省级平台13个,实现了烟台市卫生健康领域多个“零的突破”。
聚焦特色诊疗,引领技术先锋
科室两院区开放床位共计217张,年门诊量19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1.2万多人次,年均开展各类手术1.03万余例。下设头颈外、甲状腺、鼻科、咽喉、耳外、眩晕耳聋-耳神经外、睡眠、变态反应、实验室、标本库10个三级学科,成立听力检测中心、听力与言语康复中心、眩晕诊疗中心、内镜检查中心、睡眠呼吸监测中心等11个临床诊疗中心,形成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手术、口咽癌切除及修复、咽旁间隙肿瘤切除、腔镜甲状腺手术、鼾症多平面治疗、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耳显微外科手术、耳内镜微创手术、CO2激光手术等10项特色诊疗技术。科室在头颈部恶性肿瘤、鼻-鼻颅底疾病、咽喉嗓音疾病、鼾症、眩晕、中内耳疾病、气管食管疾病等具有雄厚诊疗实力,尤其在晚期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腔镜下颈胸交界肿瘤联合手术、纵隔感染的多学科诊疗、多入路咽旁间隙肿瘤切除、导航内镜下鼻-鼻颅底肿瘤切除、侧颅底肿瘤切除等本领域重大疑难疾病方面诊疗优势明显,代表了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位居国内先进、全省前列。
注重梯队建设,筑起人才高地
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合理,现有医护10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17人,博士17人、硕士33人,欧美访问学者14人。科室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现有在站博士后9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0余人、在院规培医师50余人,先后派20多名中青年骨干到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等国际顶尖机构深造1年以上,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强大人才“储备库”。科室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二级教授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2人、杰青人才2人,烟台市十佳创新人才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人、山东省道德模范1人,山东省十佳科主任1人、山东省十佳医师1人,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2人、青岛大学博士生导师5人、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硕士生导师17人,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2人、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7人,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2人、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4人、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副主编1人、国际SCI索引杂志Allery等SCI杂志编委及审稿人10余人。
勇攀学术高峰,结出科研硕果
科室在甲状腺癌发病机制及风险预测、头颈肿瘤类器官及数字孪生、肿瘤神经免疫学、上下气道炎症性疾病多组学研究、鼻脑交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空单细胞与空间转录、耳聋发病机制等方向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200余篇。目前各类在研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1项、科技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细胞疗法研究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3项、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计划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山东省博士后基金2项,其余各类省级项目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33亿元。围绕基础临床研究、靶点筛选、新药研发、芯片攻关、智能诊疗设备研发应用,授权多项专利,开展20余项临床试验、18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实现10余项创新成果转化。科室累计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医学技进步奖、烟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余项,实现了山东省耳鼻咽喉领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近30年的突破和烟台市医疗卫生领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科技奖励成果质与量位居山东省耳鼻喉领域领先地位。
2.泌尿外科—烟台市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烟台毓璜顶医院泌尿外科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成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022年山东省首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全国卫生系统质量品牌单位、山东省特色专科、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卫生部内镜培训基地、烟台市临床医学中心。
科室目前总院区及莱山院区共编制床位175张,下设烟台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病区、尿动力学研究室、男科诊疗中心、体外冲击波碎石室和泌尿外科专科实验室等。科室医疗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专业人才结构合理,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
科室年门诊量50000余人次,年出院病人6000余例,年住院手术5000余例,科室人才梯队合理,目前医师42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3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硕士学位1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作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科室与青岛大学合作培养博士后。科室人才项目优异,拥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科室多人次有海外博士后留学经历,分别在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韩国仁荷大学(Inha University)、美国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从事临床及基础研究,一直保持交流合作。近年来,科室多人次到伦敦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卡迪夫大学医学院(Cardiff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皇家医院(Adelaide Royal Australian Hospital)等国际顶级医学中心进修学习机器人微创、肿瘤诊疗、盆底修复、肾移植等前沿技术,成绩突出,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学科在泌尿系疾病基础研究、腔镜及机器人微创手术、肾脏移植、男科专病和结石腔内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SCI收录文章200余篇,出版《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操作与技巧》、《现代活体肾移植》等人民卫生出版社专著5部。科室历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接收国内外见习及进修医师100余人。
3.肿瘤内科—烟台市恶性肿瘤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烟台毓璜顶医院肿瘤内科始建于1998年,是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和综合治疗的专业科室,现开放床位100余张,医护人员50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2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肿瘤内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学科发展的特色,即集化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一体的肿瘤综合治疗的学科发展模式。2002年被高教部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成为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多中心研究基地,2010年申请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和GCP中心,2013年批准为烟台市重点学科,2014年被山东省卫计委授予省重点学科。
近年来,医院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建立了生物芯片实验室及烟威地区唯一、全省领先的标准肿瘤标本库,更好地为直接探究肿瘤发生、发展和迁移机制建立了良好技术平台。另外,医院还投入100余万元建立了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开展了DC-CIK治疗,目前其技术已达省内领先。近几年科室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市级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文章100余篇。
4.消化内科—烟台市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消化内科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高级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中国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治规范基地,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首批基地,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省临床重点专科,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市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科室近23年连续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自2014年医院实行综合目标考核9年以来一直居全院内科系统首位。科室综合实力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科室开放床位200张,年门诊量9.4万余人次,出院病人1.3万余人次。现有医护118人,其中医生51人,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13人,二、三级教授2人,具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历/学位者43人,博导、硕导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卫健委及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学会常委、委员及省级学会副主委21人,中华级期刊编委3人。科室内设食管与胃疾病、胆胰疾病、消化道早癌、肝病、肠道疾病、胃肠功能性与动力性疾病6个亚专业。
消化内镜中心共开放操作间17个,年开展消化内镜诊治7.7万余人次,其中胃肠镜检查5.7万余人次,内镜下治疗2.0万余人次。1998年3月开展了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EIS)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ECI),2000年6月开展了ERCP,2001年3月开展了超声内镜技术(EUS),2004年8月开展了双气囊内镜技术,2008年1月开展了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2013年1月开展了消化内镜隧道技术(POEM、STER、ESTD)。现年开展ERCP 1200余例、ESD及隧道技术800余例、EUS 8000余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1200余例、双气囊内镜技术800余例、EMR 5000余例,规模均居国内或省内领先。
近年来,科室获计划内科研课题41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2012年“消化道内镜微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为我省历史上第三个二等奖;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厅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发表论文332篇,其中SCI收录72篇。主编大型专著9部,2002年出版大型专著《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2次。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7名,年接收国内外见习、实习、规培及进修医师200余人。近20年来成功举办了十一届“烟台国际消化内镜手术演示会”、八届“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学组全国年会”。
学科带头人黄留业教授,现任毓璜顶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山东大学及青岛大学博士生导师。2015年4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8年1月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年12月被评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静脉曲张学组及超级微创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胰腺病学分会委员,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市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市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主任。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等众多国家核心期刊编委。自1999年4月任科主任以来,成功开展了消化内镜下手术62项,均填补了烟台市空白,被全市消化界同行专家公誉为“烟台市消化内镜手术创始人”;是国内少数能熟练操作消化内镜最高难度4E所有手术的专家之一;2011年12月在山东省第六次消化内镜学年会内镜手术操作评比中总分居全省第一,获唯一一个一等奖;现年开展三、四级消化内镜手术2700余例,是国内极个别操作ERCP超过万例的专家。近年来,获计划内科研课题25项,其中任第一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任第一作者获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193篇,其中任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6篇。主编大型专著4部。已培养博、硕士研究生3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