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情况】海阳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日期:2024-06-30     

字号:

育才中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继续加强新课程标准学习,根据教研室下发的课程和课堂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继续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注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现将我校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提升教学成绩的具体举措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学校多方面、多维度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助力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升教学成绩。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各种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局党组清廉从教“十二条禁令”“12件事”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硬五条》,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守初心。

2.召开校级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并部署学年工作。根据教研室会议精神,每学期伊始,召开学科领导、级部主任、班主任和学科组长会议,总结学期教学情况,布置新学期的各项教学任务,学习各学科大单元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共同研讨制定本学科备课要求及课堂实施方案,使每位教师的备课和课堂都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定期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将管理中的有效经验与大家分享,从而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学生日常行为有法可循,大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4.加强校级骨干团队建设。学校成立9个校级的学科骨干团队和12个特色骨干团队,如家教团队、心理健康辅导团队、录课团队、宣传团队、教师读书团队等。


(二)提倡教师阅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阅读是教师寻求教学智慧,形成教育思想和提高专业水平的源泉和基础。学校阅览室、图书室、教室的图书柜对全体师生开放。今年,学校新增图书200余本,充实图书室的藏书;同时更新班级图书角书籍。

1.学校成立教师读书团队,教师读教育经典名著,写读书心得体会,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学校组织开展师生共读“百首古诗”活动,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初中学段103首古诗,从中提炼学科教学点,为学科教学服务。

2.学校成立“育才报”。育才报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征文,并将优秀征文推荐到更高一级的报刊杂志。

(三)开展培训,夯实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积极参加省市级培训。学校校长带头,同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和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学习名校名师的先进经验。本学年,组织教师外出培训20多人次,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向本学科领导汇报学习收获,总结学习经验,让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学校落地生根。

2.积极参加海阳市级和区域内的培训交流。本学期,学校先后派教师到中英文学校、实验中学、亚沙初中、凤城初中、里店初中、发城初中等学习交流,走进兄弟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授课技巧和方法,同时也鼓励我们的教师到兄弟学校授课。学校借力海合教育集团的平台,组织开展“讲讲我的教育故事”“青春在奋斗中闪闪发光”等主题活动,加强区域内教师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

3.发挥名师带动作用。学校邀请齐鲁名师费祯红老师到校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各级名师名班主任的辐射作用,参与并带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4.邀请教研室初中室教研员到校指导。学校先后多次邀请各学科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课堂“把脉问诊”,开展沉浸式教研,教研员走进教师的常态课堂,指出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真真切切符合教学规律,让教师少走弯路。

5.开展青蓝结对工程,师徒结对,新老结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四)课堂授课和质量分析,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

1.加强各学科的集体备课研讨

(1)学期初,学科领导结合学生质量检测情况,组织本学科全体教师进行质量分析并进行集体备课研讨,确定本学期本学科的教学工作重点,同时为各级部后期进行集体备课做好例子,各级部各学科在学科领导和中心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对重点课例进行研讨。学校组织基于大阅读基础上的跨学科集体备课,师生齐诵古诗,并将初中的103首古诗融入的各学科的教学中。各学科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备课设计中去,体现出小组合作,德育渗透,教后反思等主要环节,让导学案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到学生活动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作业的集体备课研讨,备课作业一体化,体现教学重难点。严格作业审批制度。各级部作业同步,备课组集体研究作业内容和数量,备课组长严把作业质量关;级部主任严把作业数量关,控制作业时间。同时,学生作业记录本上必须有作业起止时间,有思维过程,有重难点标记。

(3)对每次测试,各学科教师做好个人质量分析;学科组长做好本学科的质量分析;级部主任做好本级部的质量分析,利用统计数据,有针对性的对教育教学方式和进度进行调整,班主任召开好学生班会及本班教师班教导会,学科组长召开好学科组会,级部主任召开好全体教师会,群策群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级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课堂展示

课堂授课和课堂效果是衡量教师是否把大单元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依据。根据教师的教龄和教学岗位,上学期,学校依次开展新入校老师提供交流课、骨干教师观摩课、学科大比武、骨干教师示范课、推门听课等活动。下学期,学校开展“百师讲堂”活动。

(1)新入校老师提供交流课

今年我校共有5位新入职教师,还有部分年轻教师调整到初四毕业班,开学初我们让这部分教师每人提供一节交流课,同学科老师参与听评课,通过听评课交流,了解这部分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结合大单元教学基本要求和本校各学科课堂基本要求,取长补短,让他们尽快融入本校教学活动中。

(2)全体教师进行授课比武活动

开展校级授课比武活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级授课比武活动。所有学科授课比武活动由学科领导和中心备课组长牵头,全员参与听评课活动,做到“人人参与,节节研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骨干教师提供观摩课和示范课

学校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情,利用检测、考试、竞赛等不同的契机,举行不同课型的观摩课和示范课,先后进行了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的观摩课,既为年轻教师做好榜样示范引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互相促进提高,通过评课,集体研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研究具体的改进措施,通过观摩和示范课,教师了解各种课型的基本要求。

(4)通过“推门听课”走近课堂

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学科分管领导、级部主任根据前期的听课活动推进情况,对部分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推门听课”活动,及时了解老师的课堂授课改进情况,掌握课堂要求的落实情况,对课堂进行跟踪指导。

(5)邀请教研室领导进校指导课堂教学,

邀请教研室学科领导到校指导课堂教学,教师提供一节课进行观摩研讨,同学科老师参与听评课,教研员老师结合评课,点出问题,明确要求,教师通过听评课,结合自己的课堂,明确努力方向,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撰写教后反思。

(6)加强区域交流研讨

借助教育集团的平台,集团校内四所学校在课堂、教研、信息化教学等方面开展区域研讨交流活动。四所学校校情不同、学情不同,在交流研讨过程中求同存异。各校对本校的优势学科进行经验交流,集团内各校取长补短,为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搭建平台。

(7)学校从本学年下学期开始开展“百师讲堂”活动,跟进学校100位中青年教师的课堂,通过课堂听评课,着力打造骨干教师课堂,每学科至少培养2-3名能随时讲课的骨干教师;对部分课堂效率低下的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回头听,保证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堂首先要合格,授课教师要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教后反思。学校对教师的课堂和教学常规实行“两条线”管理。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学科分管领导、级部主任走进课堂,通过评课活动,对教师课堂存在的优缺点及时反馈总结。

二、学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举措。

(一)各级部开展常规管理月。级部主任统筹计划,通过召开班主任会布置相关事项,班主任通过班会课和自习课培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任科教师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期初,特别是初一的学生,新入学很多规矩不懂,对校园不熟悉。各班拿出一节课的时间,从入校门口开始,到交作业顺序,进教室的秩序,早晨读书的习惯开始,班主任手把手教会学生。各级部通过评比,将流动红旗颁发给常规管理优秀的班级。

(二)书写方面:学校制定书写大比武活动方案,组织班级、级部和校级的书写比赛。4月份开展校级书写比赛,师生共同书写并展开评比,利用升旗仪式为获奖同学颁奖;各级部组织开展优秀作业展评,对书写卷面以及做题得分率的作业展示评比,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彰;学校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并对作业情况进行反馈,督促教师的批改和学生的作业书写;抽查学生的草稿纸。


(三)读书习惯:各级部固定一节阅读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更新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优质阅读材料;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养成边读边想边积累的习惯;背诵打卡接龙,提高学生的背诵积极性;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增加知识储备。

(四)听课习惯:各级部通过班会强调听课要求,落实学生的课堂笔记记录情况和错题集整理情况。

(五)考试习惯:规范考务,在检测和考试期间,对学生进行考试诚信教育、考场纪律教育以及答题规范和得分技巧培训。级部抽查并反馈学生草稿纸的使用情况;学生通过易查分查询个人成绩。

三、学校教学亮点工作

(一)开展基于大阅读基础上的“百首古诗”跨学科融合,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本想活动,活跃了教师的思维,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并形成学校跨学科融合的校本材料。

(二)学校开展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百师讲堂”活动,走进中青年教师的课堂,培养优秀骨干教师,把脉青年教师课堂,对课堂效率低下的课堂进行回头听,打造真实、实用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师课堂授课水平。

(三)扎实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通过班级内部、班级之间、级部之间的活动竞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


2024年6月30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