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日期:2024-06-28     

字号: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关于劳动科目的学分设计和科目安排,发挥高中学段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基础教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育人理念,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水平,创建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通过与企业和社区合作,组织实施劳动课程,促进学生认识了解社

会,培育责任感、使命感,形成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

        学校现已建成3000平米的校内劳动基地,签约中村百贸蔬菜农场、留格田胜网纹瓜基地为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今年冬天想建设一个暖棚,定位两到三个特色单品种植,如多肉、白黄瓜等,开发配套的校本课程。基本情况: 海阳市第一中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1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2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2处。

1.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高一高二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

        本学期开展10个劳动社团,每月活动一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促进了学生多元化发展,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全面优良的综合素养,展示了我校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2.基地建立情况。

        学校把西南角空闲土地规划为种植基地,分班级种植作物,让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农物种植劳动。基地大约10亩。

        手工劳动坊成立于2020年8月,约1200平米,是一所集剪纸、印染、雕刻与一体的多功能手工实践室,通过动手实践、劳动创新,让学生们加入到传承民族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提升学生的艺术和劳动素养。学生手工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蜡染《中国加油》参加东京奥运会新闻发布会展,《海阳大秧歌》入选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剪纸社团被评为烟台市学校优秀社团,参与剪纸百米长卷《中国大运河》的创作,入围民艺山花奖终评。

        学校签约两处企业为校外基地,山东核电体验基地、留格网纹瓜种植基地。实施要求:学生们在基地劳动体验、实地考察,寻访家乡的特色产业,感受家乡的变化、时代的进步。在基地中亲手操作,感受劳动的艰辛,从自己的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端正劳动态度,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3.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100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方面3万元。

4.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高一年级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第一册。高二年级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第二册。

5.学校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及省市文件精神,发挥高中学段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基础教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育人理念,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新品质教育”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水平,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育目标

        劳动教育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我校劳动教育由日常教育和专项教育两种途径相结合实施。

        第一,通过组织校园劳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自理能力,并在过程中增强学生协作能力,锻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品格,形成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

        第二,通过学科课程中的渗透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劳动能力。重点整合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两门学科,把劳动教育与技能教育、生涯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

        第三,通过家校协作开展家务劳动,培养必备的基础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对学生进行生活技能和孝亲教育。

        第四,创建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通过与企业和社区合作,组织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劳动课程,促进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培育责任感、使命感和公益心。

        三、劳动教育保障措施

        1.规范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开齐开足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应配置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置劳动技术专用教室和必要的装备,配备管理人员,落实设备保养和维修以及相应装备按时配置到位,以确保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2.丰富校园劳动文化。学校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组织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劳动技能达人等集中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图书整理、班级布置等环境建设,弘扬垃圾分类新时尚,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成果展示等校园活动,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劳动文化。

        3.深化劳动素养评价。构建发展性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导向作用,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4.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提供照片等)。



                                                                          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劳动周活动方案

                                                                                                                          ----劳动创造美  生活凝聚爱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每年十月的第四周,我们定为学校的劳动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热爱劳动的认识,掌握劳动本领,感受劳动乐趣,丰富课余生活,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我校实际今年的劳动周我们将举行“我爱我家”家庭劳动活动及校园“最美生活达人”劳动技能大赛。

项目一:“我爱我家”家庭劳动活动

        家庭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锻炼家务劳动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涵养高尚的劳动品德,我校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从整理、清洁、种植、手工、烹饪等方面提出不同的劳动任务。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内容中选择劳动项目完成。

        活动要求:

      1.选择三种劳动项目完成;

      2.用照片记录你的劳动瞬间,并用文字记录你的劳动感受;

      3.将你的劳动瞬间照片和劳动感受分享到班级群。

项目二: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卫生大扫除、捡拾垃圾、植树护林等可操作性活动。

劳动清单。

家庭劳动(选做四项)

  • 每月整理一次衣橱

  • 每月清洁一次厨房或卫生间

  • 用洗衣机为家人洗大件衣物

  • 周末或节假日独立为家庭做一顿正餐

  • 为家庭策划一次出行活动

  • 承包家用小电器、网络设施等的基本维护与修理                                       

  • 每学期完成一次家庭环境美化设计

学校劳动(全部完成)

  • 每天整理宿舍内务

  • 合作完成卫生区清扫

  • 每月参与至少一次校内志愿服务

  • 每学期合作完成一次班级文化设计与刊板制作

  • 每学年完成一次校园文化设计或校园环境美化

  • 为班级或学校策划一次大型节会活动

社会劳动(全部完成)

  • 每学期进行一次赛事、场馆、春运等志愿服务

  • 每学期参加一次敬老、助残、扶弱等社区服务

  • 每学年参加至少两次职业体验

教学设计。见附件。

(取有代表性的一份 )

成长档案。--见附件《学生劳动评价表》

海阳一中依托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精彩化发展。校外劳动课程基地建设是对于学生作为学习行动者的身份赋予,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培育多彩土壤。长期以来,在知识、教师、学生的地位博弈中,知识始终处于统治地位,教师则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只是吸收知识的机器。课程基地建设试图改变这种教育生态,通过基地引入丰富课程资源,通过核心知识模型建构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通过物化教学环境创设,让学生从实验、实践和活动中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基地”中学生能够以学习行动者的方式存在,“基地”具有了学习场域的基本属性。

        学校先后签约山东核电科普基地、新兴农业园种植基地。平日里同学们走进核电建设现场,了解核能知识,感悟央企文化,树立科技报国的壮志。走进种植大棚、工厂劳动基地生活体验、实地考察,寻访家乡的特色产业,感受家乡的变化、时代的进步。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喜悦,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展现自己的创新才能、合作才能和组织策划才能,在实践体验中发挥多样化的聪明和才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