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教学在秉持以往的“规范、优质”基础上,继续按照市教育和体育局部署,依据教研室的工作要点,将“新课堂研究”“家庭作业管理”“学习习惯养成”“教材解读研修”“学生学业水平质量提升”作为重点工作,按照“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创新思路”的策略稳步前行。现将本学期工作作一总结:
一、推进“新品质”课堂研究行动
本学年,我们明晰了我校学本课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方向,本着不急不躁,稳扎稳打的原则,开启了我校“新品质课堂”的推进,让学本课堂研修扎实有效推进,课堂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成果进行梳理:
(一)成果——教师素养的提升
搭建理论桥梁,做好指导引领。对于“新品质”课堂,我们围绕纪局长学习材料“新时代品质教育行动方案设计与思考”和初校长的“基于全人发展理念的新品质课堂建设”,来做好理论、理念层面的教研培训与引领。
首先,组织课堂研修的动员启动会议。结合学校课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思路、要求,对全体教师进行具体、明确的解读;统一领导、教师的思想认识,提高对课堂研修工作的重视。
其次,进行专项理论学习,让教师进行研读、学习,对“新品质教育”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这些学习,给老师们树立起关注“素养”的思想理念,以此引领教师将“素养”理念有意、逐步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
(二)成果二——常规备课的规范
本学期,我们继续扎实开展“问题导学”和“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与学习。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研究,完善常规要求,探寻备课思路。学校统一常规要求,尤其是备课,各个学科进行“目标达成”的标注,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集体研讨,让老师更加清晰地感知到“教学评一致性”以及“学科素养”在课堂实践中的实践与落实,为自身的课堂实践提供了很好地参考和借鉴。
(三)成果三——“过关清单”作业研讨设计
本学期,严格按照教研室关于“作业管理”的要求,完善各项作业管理制度,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加强各学科教材解读主题研究。尤其是加强“作业设计备课”主题研讨,设计各学科“过关清单”,做好“课前测、课中任务单、课后延伸”的设计任务,“过关清单”做到“日日教研、随时教研”。
(四)成果四——优质课堂的展示
本学期,我们认真组织各学科进行“新调入教师”作课议课和“课堂教学大比武”比赛活动。我们以“课堂教学大比武”为契机,落实课堂实践。
1.以课堂观察量表指向课堂素养指标落实。我们结合“新品质”课堂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等内容,制定观课量表,召开教研会予以解读、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2.以问题策略探寻引领课堂问题研修。我们要求教师随机参与听课活动,并要求:每人要提交发现课堂习惯和教学评一致性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于2个,以及在观课中发现不少于两条比较好的学习策略。
3.扎实进行“级部赛”“校级赛”活动,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提升。
4.要根据实际观评课情况,结合评委小组意见,进行观评课。
本轮听课,推选出校级各学科优秀课例9节。做到了面对面的即时评课、指导,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每位教师课堂授课的具体情况。在全市课堂教学大比武中,数学学科高阿静、于洋老师获得全市复赛第一和第三的好成绩;语文学科高珊珊、英语学科赵阳也崭露头角,获得市直组初赛第二的好成绩。我校也将通过此次“教学大比武”学习课堂研修活动进行表彰活动,此活动的扎实、深入推进,让核心素养课堂面上落地,全面铺开。
(五)成果五——新教材解读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本学期,我们认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各个学科现场“新教材解读与应用能力测评”,学校统一了备课模板,重视过程性评价,强调了每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树立样板,修正问题。从测评来看,比去年要好很多。
(六)下一步课堂推进重点
1.走进课堂,寻找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清单梳理;
2.研究“新品质”课堂教学策略,更好落实“教学评一致性”;
3.做好专家高端引领,培养教师课堂授课水平。
二、夯实常规,规范管理
(一)统一要求,教师备课个性化
1.个性化备课:本学期,我们各学科继续按照教研室的常规基本要求,认真提前备好课,发扬个性,以备出精品课。学期初,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我们主题教研内容为:“新品质课堂研究”,备课环节重点突出“目标的细化与落实”“问题的明确与议读环节的处理”,尤其是德育目标和核心素养的指向确定。
开学第一个周我们便开会统一布置了新学期的常规基本要求。教师提前备好一周的教案;教后必须认真及时写好反思,规定学校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在开学第二个周便初查摸底了教师备课,严格按教研室规定落实了备课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个别老师进行整改。在双常规月展评活动、阶段性组织的两次全面检查与展评中,我们欣慰地发现教师们都能认真撰写教案,及时做好教后反思,并能写出自己的个性风格备课。
2.集体备课:各学科以集体主题教研和各级部自主教研相结合。
(二)树立样板,学生作业规范化
本学期,我们利用双常规月活动,进行了作业展评,利于中午自主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三、“双减”背景下学生家庭作业工作推进
本学期,我们以“作业改革”为突破,严格按照教研室关于“作业管理”的要求,完善各项作业管理制度,将重点确立为加强“作业设计备课”主题研讨。
1.规范完善各项“作业管理制度”,制定“亚沙城小学课外作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作业设计、审批、批改、监控、公告、激励、问责”各项制度。
2.加强过程性跟进指导工作。学校设立校长负责、教导处牵头、各学科领导和级部主任监管的指导机构,落实检查制度。
3.加强各学科“作业设计”主题研究--“过关清单”发挥实效设计各学科“过关清单”,做好“课前测、课中任务单、课后延伸”的设计任务,“过关清单”做到“日日教研、随时教研”。
4.增加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我是劳动小达人”-“劳动周”主题劳动成果分年级序列化报告。
四、好习惯养成
结合教研室的工作要点,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童蒙养正幸福成长”好习惯养成系列活动。
(一基础习惯的养成:“坐听写站”四姿基础习惯训练三步骤
1. 凤城小学“基础习惯”观摩学习活动。
2. 制定《亚沙城小学基础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各学科各班级按照要求进行课堂习惯专项训练。
3. 进行各班级学习习惯验收达标活动。
(二)学科习惯的巩固:(规范读写、积极表达、总结反思)
语文学科
1.书法习惯:利用两周一次的书法技能调研进行评选,以书写质量展评和双姿纠正的方式进行,语文老师利用书法课,其余学科利用常态课,齐抓共管,让学生提笔即练字,学校将两周一次和不定时调研,语文学科和跨学科相结合进行检查。
2.总结习惯:过关清单的梳理总结。
数学学科
1.总结习惯:过关清单的梳理总结。
2.表达训练:继续推进“数学小讲师”活动,在表达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素养的形成。
英语学科
1.听说一体化训练(倾听与表达)
(1)上课:尽可能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英语学习氛围;运用“自然拼读”法教学单词;运用直观教具,辅以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强化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听说交际活动为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2)课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兴趣,课后让学生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公众号),设置趣味浓、操作性强的听说训练,像学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表演课本剧等语言交际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3)学生口语能力检测:本学期组织口语100检测活动,将学生的口语测试成绩以等级或描述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总结习惯:过关清单的梳理总结
科学学科
总结习惯--科学思维导图
道德与法治学科
积极表达—三至五年级新闻之眼活动成果。
(三)劳动习惯的提升:
劳动实践——“我是劳动小达人”--“劳动周”主题劳动成果报告
五、扎实提升学业质量
本学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我校多方面入手,进行了系列举措:
1.薄弱学科师资力量配备(科学教师的选择)
2.桌边教研(“过关清单”的设计研讨--知识体系的梳理、各学科考点的研究)
3.重视课堂“四姿训练”习惯养成训练
4.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