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6月
参加人员:校长、教学副校长、学科领导、任课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教学研究活动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建设品质课堂
中心发言人:孙娜娜
一、活动讨论
佟林老师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重视各种读,读生字、读句子、读文章。教师在范读中引导学生朗读,并在朗读时感受阅读的兴趣。
孙娜娜老师《我要的是葫芦》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抓重点段,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抓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赛读、范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课文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和技能。
曲凤超老师《搭船的鸟》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感悟写法。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脉络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平淡之中突遇惊喜”的波澜,我借助了插画、多媒体课件等形式,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创设出独特的氛围,引导学生想象、体悟,去体会翠鸟突然出现带来的惊喜与好奇,去品味翠鸟的美丽与敏捷,从而让学生明白细心观察的好处:留心观察才能获得新知,才能发现美好,感受快乐。
孙丽莉老师讲授的《麻雀》,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朗读感受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在课堂上孙老师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朗读上的指导,而且在需要加深感情、帮助理解课文的环节进行了范读。
刘静老师讲授《长相思》一课,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借助词句想象画面并交流表达,体会词中的思乡之情。学生基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课件的提示中想象画面,基本能够将自己的想象清晰的表达出来,并能够在体会中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心系家乡的感情。难点在于让学生初步感受词人及更多的诗人是借助不同事物、景物表达思乡之情,从而为后续学习另外两首诗并初步感受诗中的静态和动图描写打下基础,为本单元的学习要素做好铺垫。
二、活动总结
集中研讨环节,语文团队的教师们结合评价量表,从课堂中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展开评课,并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三、活动成果
经过教研活动,不但在教师中掀起了比专业、比能力、比课堂教学的热潮,而且促进了学科教研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