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烟台傅家中学有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进行农业种植活动。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每班每周一节。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劳动课教师根据《劳动实践活动手册》进行教学活动。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课外根据劳动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二、劳动基地建立情况
结合实际,学校对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作了整体规划,学校食堂天台开辟一块“种植基地”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园。学校分配后,由初一、初二年级18个班级划片管理“责任田”,种植蔬菜、农作物或中草药。责任落实到班主任,班主任规划每学期学生劳动实践的内容和时间。
三、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做好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意见》、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领悟劳动的价值,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2.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实施
坚持学校和家庭、社会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
1.落实劳动课程设置
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劳动课程,实行1+X课时制度,每周1课时,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家务劳动、校园劳动和校外劳动等。学校加强日常督导,确保落实劳动实践时间。每学年开设一次劳动周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2.确定教育内容
围绕“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主题,针对傅家学子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结合实际,开展一些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相关内容和活动,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3. 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加强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规划,开展劳动主题教育,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
① 注重学生的自我服务。学校日常工作中渗透劳动教育,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级的物品可以分工管理,让学生人人参与。
② 建立校园值日生制度。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清洁和绿化美化,做好校园种植活动。学校加强各项工作的日常管理,班主任加强本班学生劳动技能培训,通过“争先创优”提高学生的劳动光荣感和集体荣誉感。
③开展好劳动教育活动。学校依托学科教学和社团活动,指导学生灵活掌握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鼓励日常家庭服务劳动。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密切家校合作,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要求孩子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孩子学会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① 各班级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利用家访或家长会的时机,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②家长督促检查,形成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利用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有所收获。
③形成班级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家务劳动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和选择劳动工具和材料,学会家务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如洗涤方法浸泡、揉搓、漂洗等,厨艺技能揉、擀、包、切、洗、拌、炒等。
(3)丰富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学校以“研学活动”为载体,组织公益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助老助残、绿化美化公益劳动。利用相关的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家长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新农村,体验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化。
(四)督导评价
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坚持自我评价,辅以教师、同伴、家长等评价,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定期开展劳动素养监测。
在活动过程中举办劳动成果和作品展示,可以通过文章、照片、艺术作品、视频、表演等形式分享活动经验。针对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各班级可以充分利用公众号进行分享与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
(五)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中层领导和年级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2.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配备2名兼职教师,聘请一些校内外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兼职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教研活动,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3.统筹协调
加强组织协调,充分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作用。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每学期安排中高年级学生利用研学活动到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4.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地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防患于未然。
四、学校劳动实践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4月1日——4月30日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掌握生活技能
孩子们要从小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具体形式:
做好自己房间的卫生清理、物品归整等;利用班级农场作物,上网或向家长学做一道美食,在学校食堂进行厨艺的比拼和展示,为家里的餐桌添一抹温馨。
活动二:校园种植活动
具体形式:
学校开辟了校园种植实验基地,各班级划分相应区域,予以精心呵护。各班级自行准备蔬菜种子,开展植物种植活动。班主任加强本班学生劳动技能培训,利用劳动课讲解种植方法,认识各种农具。学生定期为植物浇水、施肥、写出种植劳动日记,感受呵护生命成长的喜悦。
活动三:自我服务快乐多
具体形式:
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教室内的卫生,合理、有序、整齐摆放教室物品,整理清扫用具;主动维护黑板、课桌、讲台、教学仪器;认领绿植并进行养护等,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享受快乐。依托学科教学和社团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劳动工具动手操作,灵活掌握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四:向劳动者致敬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的确如此,生活中的一切美好来源于劳动。你也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劳动及劳动者的崇敬和赞美吧!
具体形式:
以手抄报、绘画、书法、贺卡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对劳动者的尊敬和感恩。
(三)评价与奖励
日常劳动卫生与卫生检查评比工作相结合,纳入常规先进班评比;评选“劳动之星”、“劳动小能手”、优秀劳动班集体,成绩纳入常规先进班评比。劳动实践月有关活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展示。
五、学生劳动清单
1.随时、随地熟练清洗生活用品(包括洗衣、晾晒、叠放);在家长指导下学会熨烫衣服;
2.房间整洁,生活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整理衣柜,做到科学分类,按四季分类存放;学习资料、用具及时整理,有序摆放;
3.设计绿色健康食谱,独立确定食材清单,购买食材,独立烹饪,能做“四菜一汤”,小范围招待客人;
4.坚持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饭后主动收拾碗筷;
5.能更换灯泡(灯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清洗空调过滤网、清理灶台和烤箱等常用电器;
6.手工制作家居装饰,美化家居空间;熟知1-2项科学种植技能;
7.管理家里一周生活开支,并作数据分析,给出建议;能根据家庭成员意愿和收入,合理规划家庭旅行路线,带家人安全出行;
8.帮助邻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按电梯、开门、搬物品等,学会礼让和宽容;在家长指导下,积极参与捐助等慈善活动;
9.关注家人身体状况,学习基本的家庭应急治疗方法;学会基本的家庭防火防灾等紧急情况的应对与处理;
10.其他符合学生年龄的家庭劳动项目。
六、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