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食源性疾病是什么?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日期:2024-06-17     

字号:

食源性疾病是什么?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的人群也在逐渐增多,这种现象一般都是由进食过冷饮、隔夜饭菜、未清洗干净的水果蔬菜等行为引起。这是什么情况呢?这也是一种疾病吗?我们可以预防吗?

图片


01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夏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02
常见致病因子

   (一)肠道致病菌:常见的肠道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另外像剩饭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

   (二)食源性病毒:一般是通过食品传播的病毒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戊肝病毒等,在感染后很容易引起病毒性甲肝、腹泻等;

   (三)毒素:比如黄曲霉毒素、河豚鱼产生毒素、毒蘑菇中的毒素等;

   (四)寄生虫:像华支睾吸虫,在感染后会引起肝吸虫病,还有阿米巴原虫,在感染后也会引起阿米巴痢疾;

   (五)化学性污染:指的是杀虫剂、灭鼠剂、农药等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也是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03
常见症状

图片

   食源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因病原体的不同而异,但一般包括胃肠道症状、发热、全身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症状等:

(一)胃肠道症状:这是最常见的,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摄入了受污染的食物,例如细菌、病毒或寄生虫;

(二)发热:食源性感染常伴随着发热,是身体对病原体的一种自然反应;

(三)全身症状:可能有头痛、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这些都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表现;

(四)神经系统症状:在某些情况下,特定的食源性病原体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共济失调等;

(五)皮肤症状:有些食源性疾病可能导致皮疹、瘙痒等皮肤问题。


图片


04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一)食物存放妥当:很多人习惯把所有食物都塞进冰箱里面,不管是生肉还是熟食都放在一起,这样容易导致熟食被生肉污染,食用后容易导致食物中毒的情况。生活中建议生熟食物分开存放,当天做的饭菜最好当天食用完,剩菜放冰箱里也容易滋生细菌,可能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情况。

图片

(二)注意食物卫生:新鲜的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后食用,如果不洗就吃,也有可能会导致食物表面的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三)不食用霉变食物:各种谷物保存不当,会产生了霉变或真菌繁殖,一旦食用就容易导致真菌性食物中毒,例如粮食容易出现黄曲霉大量滋生的情况,滋生过程中,黄曲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会造成人体的肝脏损害,若过量食用发霉的谷物也可能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