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日期:2024-06-14     

字号: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全面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现将我校体育工作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地处烟台、潍坊、青岛三市交界的全国重点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沙河镇驻地,始建于1969年2月,位于原掖县沙河公社驻地的长胜街,原名掖县沙河公社长胜小学。1981年教育机构改革,更名为掖县沙河公社中心小学。1984年撤公社改镇,1988年,掖县撤县改市,更名为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小学。1995年9月布局调整,撤沙河完小及所属的胜建、民主、交通三处村小,并入中心小学,原东杜小学变为中心小学村小。1999年9月撤东杜村小并入中心小学。2004年9月迁入新校址,撤郑村小学、蒋家小学并入中心小学,原国家小学变为中心小学村小。2006年9月撤国家村小并入中心小学。2009年9月撤西杜小学并入中心小学。2021年7月撤黑羊山小学并入中心小学。学校现占地64933平方米,建筑面积13909平方米,绿化面积17760平方米。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现有教学班41个,在校学生1848余人,专职体育教师6人,兼职体育教师10人,学校四角还树立着肋木、单杠、双杠、健身器材等运动器械。运动场内绿化、照明、设施完善;同时我校的体育器材均已达到标准,并且设有专门的体育器材保管室。

多年来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大力开展篮球体育运动(学校特色),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在校锻炼达一小时以上。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1)学校体育课程设置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学校专门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并确保一、二建有300米塑胶跑道一个,2个塑胶篮球场,1个水泥篮球场,5人制足球场2处,配有体育器材室2个,篮球50个,足球300个,十几张张室外乒乓球桌,一个沙坑以及各种田径、体操器材。年级一周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年级一周三节体育课。同时,制定体育计划,在春、秋两个学期都要召开综合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2次,开展篮球、足球、阳光体育活动、国防军训活动、冬季越野比赛等多项单项比赛。要求人人参与,班班有体育活动,个个有项目,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

(2)两操活动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都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通过这种形式,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并得到落实。我校开展两操评比活动,由学校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全面评比。建立“周评月结”制度,检查结果纳入各班级目标管理考核成绩及班级量化考核成绩。并与学期末对优秀单位进行表彰。

(3)国家体质健康测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我们积极发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通过合理科学的锻炼,确保学生顺利达标。我们努力做好学校好体质测试工作,对学生的健康负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出贡献。

(4)体育竞赛

学校除了日常的体育教学之外还组织了许多全校性的体育比赛如:国防军训活动(队列广播操比赛)、迎元旦跳长绳比赛、校体育节;全镇比赛如:春季运动会、乒乓球比赛、阳光体育比赛;同时我校还积极参加全市各种比赛如:市篮球比赛、市乒乓球比赛、市田径运动会、市橄榄球比赛、市阳光体育运动会。我校积极组织参加体育锻炼,在各项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被授予“精神文明单位”等称号。

(5)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社团训练一直都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为推动特色创建,多年来我们常抓社团训练工作不放松,确保社团训练人员和时间,利用上午大课间一周5次,一次训练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次是训练内容要有别于课堂教学,三四年级新发展成员主要是技术动作扣细、扣严,高标准要求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五年级的社团成员主要以战术学习为主,战术掌握熟练后,以实战为主,为校、镇、市三级比赛做准备。体育社团训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开展学校特色体育的途径。社团训练涉及篮球、足球、太极拳、跳绳、踢毽、田径男女队共十几个社团。社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校、镇、市级比赛发现、储备后备人才。

我校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将体育教学作为学校的重要内容来抓。学校体育工作及设施纳入了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都体现学校体卫艺工作。立足学科结合年级学科教学实际,制定适合我镇实际的体育学科教研计划。本学期依据“1+1+N ”体育教学模式和新课标要求每节体育课增加体能练习,选项设置为:主项篮球、副项跳绳。积极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推进“1+1+N”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与艺术“2+1+1”项目工程,先后投资15万元购置篮球、足球及训练设备,配备符合要求的球门、运动装备等;花费近1万元购置健身器材。不定期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外出活动,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三次校级体育教师教研。体育装备日趋完善,体育教师更加专业,学校体育文化更加浓厚,学校特色与更加明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