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烟台市蓬莱区易三实验小学考试管理制度

日期:2024-05-09     

字号: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为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学校成立四级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

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学部门负责)

(一)严格执行教育体育局颁发的课程计划

按照教育体育局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定课程表,各班要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足、上齐课程,不得有违规侵占等现象。学校要将课程表上传至网站,接受公众监督,并不定期进行抽查。

(二)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1.备课

教师在假期中,熟悉整册教材,并由备课组长负责,将整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排列整理,有的放矢地完成假期备课作业——提前备出前2个单元的课。每学期备课检查不少于两次。

2.上课

施行课堂教学磨课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反复研究,使先进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形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再上课……”的新的教学常规模式,在反复研磨中提高整个备课组的教育教学水平。

3.听课

分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时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并针对听课内容作出有针对性的点评。

4.作业

由年级组和教研组根据年级和学科特点规范作业类型、格式以及批改的要求,提倡分层作业,要求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必须及时,原则上当天上交的作业当天必须批改完毕,特殊作业(如中高年级作文等)一周内完成批改。学校每学期对作业批改的检查不少于两次。

5.监测

①单元过关

分管领导做好单元卷的把关工作,原则上每个单元一张综合卷。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根据教学情况做好单元卷的修改和调整工作;任课教师做好单元卷的分析和补习工作。

②质量监测

教导处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质量监测,对部分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情,及时进行教学调控。

③质量分析

教师在每次质量监测后做好质量分析工作,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逐类分析得失分的缘由,提出有效性整改措施。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分管人员做好汇总和后期辅导工作,对相对薄弱的班级要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商讨下阶段教学整改措施。

6.教研

分管学科领导每周要有计划参加各年级备课组教研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学科教研活动,指导和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会同备课组长组织好公开课备课、试教、评课等工作。

二级监控:教研组监控

(一)教研组要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教研计划、教研时间、教研内容、活动小结四落实。

(二)教研组长牵头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单元计划,严格落实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

(三)教研组长负责监督检查本组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并在教研例会中及时反馈。

三级监控:教师自控

(一)教学人员要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常规要求,认真备课,按时上课,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二)每天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订正,针对作业反馈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三)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时进行单元监测,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清理教学漏洞,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四级监控:学生、家长及社会监控

建立学生、家长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定期发放评价表,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

学生、家长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建立学生、家长及社会监控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四大体系的构建,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状态。

教学评价

(一)学生发展性评价

新课改理念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善于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1.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不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情况定位,是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促使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有兴趣。

(1)考试内容。既要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也要有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的考查;既要考查口头、书面表达,也要考查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有考查学生个体的试题,也要有学生合作完成的试题。要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考试方法。重视考试过程,采取多渠道、多角度考查的方式。考试在形式上不惟一张纸卷的做法,要追求灵活多样。如学生自测互测、辩论、小发明小制作、特长展示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对于一些开放题,答案不搞标准化一刀切,只要学生的答案有理由,就应给予肯定。

(3)考试评定。为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使考试成为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考试结果不集体公布,不排名次,加强整体情况与个别情况分析,重在根据学生的等级情况向学生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及时对学生予以激励。

2.采取多渠道、多角度评价的方式。

(1)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看学业成绩,要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只进行终结性评价,要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考核评价有机结合;不能只由老师评价,应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全面考虑,力求使评价科学、公正。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从而发挥好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一张潇洒的生活照,一篇刚发表的小日记,一幅自鸣得意的漫画,一张在墙报园地展览过的作业纸,一份自己参与主持的节目单……都可以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要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善于捕捉他们成长过程中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为孩子积累丰富多彩的评价材料。“学生成长记录袋”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设。所提供的材料一定要能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

(3)关注个体差异的“星级评价”。单项评比:学校提供评比项目,如学习标兵、小小科学家、环保小卫士等20几项,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减删改,评比一般放在学期末进行;十星少年评比:评选办法是以中队为单位,在认真学习“十星”评选要求的基础上,每月举行二次中队评选,按照队员自主申报(可多枚)、汇报展示、队员评议的程序进行。两个月统计一次获星情况,获得7颗星的队员,学校统一颁发“金星”奖章,获得十颗星的队员,授予“十星少年”称号,并作为“十佳队员”、“好少年”等各项荣誉的候选人。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

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具体参照《第二实验小学教职工素质教育目标考核评价方案》实施。

督导指导

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提高管理效率,学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检测评估制度,全面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校要不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改革等情况,教导处每学期对教案、作业进行全面检查不少于2次,抽查不少于两次。检查的结果必须有评述性的书面语言。学期末,要对教师备课、上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撰写教学随笔和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鼓励。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