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蓬莱市小学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学校教研工作实际,学校教研工作将继续突出“巩固教学成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主题,扎实抓好“五个一”:即抓实一项常规——提升集体备课质量;带好一支队伍——大力培养青年学科骨干;聚焦一项改革——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夯实一个基础——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落实一项制度——严格执行作业监测问责制,努力推动全市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通过两个学年的教研组建设,我校各学科常规教研已经高效运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研文化,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学年,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工作将围绕“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和“课例研究”三方面进行。 创新教研模式,全力打造“相约星期四,铿锵三人行”校级教研活动和“相约星期四,研课共提升”团队教研活动。
(一)“相约星期四,研课共提升”团队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组织
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个人初备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每学期开学前,备课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一式两份,一份备课组留存,一份交教务处。
备课流程:主备介绍教学设计过程——辅备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问题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主备形成初步备课成果——教师进行个性修改,形成教(学)案。
2.集体备课时间、地点
时间:间周一次,各学科固定时间
地点:各学科教研室
3.集体备课原则
坚持“三定”“五统一”。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教材分析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和作业内容统一。
5.集体备课资料整理
每次集体备课,备课组应由专人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备课科目、主持人、参加人员、主备课教师、备课内容;主备课教师陈述内容及形成的评议意见;集体讨论内容(每位老师的发言要点)及形成的集体备课初步成果;个性修改后形成的教(学)案;课后教学反思;学区(校)检查记录等。(详见《集体备课手册》)
(二)“相约星期四,铿锵三人行”团队教研活动
1.活动组织
语数英各学科每三人一组,主办一次教研活动,其中一人主持,另外两人交流经验。活动采用“315”模式进行,即三人主办,每次活动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经验交流,其他版块自主安排),每个版块15分钟。
2.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间周一次,周四下午放学后
地点:录播室、101教室、102教室
3.活动原则
坚持“三定”“四坚持”。 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版块。四坚持:坚持全员性、实效性、发展性、激励性。
(三)“相约星期四”教研活动管理
(1)各学科教师要全员参与,无故缺勤者按学校会议考勤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2)教导处负责检查教研活动,并做详实记录。要进行过程指导和监控,每学期要对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列入优秀教研组评选项目。
(3)学校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组织集体备课观摩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引领。
(四)“相约星期四”资料整理
每次教研活动,备课组和主办人应由专人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并按时上交教导处。要求内容详实、真实、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美观大方。(详见《集体备课手册》和《校级教研活动手册》)
二、加强专业引领,培植教师梯队
本学期,学校将集中力量抓两头,带中间,在培养学科骨干,打造名师团队的同时,对任教5年内的青年教师和跟岗教师进行跟进指导,引领不同发展层次教师实现快速成长。运用跟踪指导、搭建展示平台、积极推荐等方式,对学科教学中涌现出来的能吃苦、肯钻研,具有课程开发意识并坚持做出成效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逐步推出一批“特色”教师及成功经验,并择优推荐参加各级培训。
三、加强课堂建设,引领教学改革
课堂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改革要回归教育本真,追求简约、常态、高效、实用,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新学年,我们将进一步研习新课程理念,研读课程标准,研透用好教材,做好新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通过举行红烛杯优质课比赛、烟台市优质课程资源评选和各级各类参赛课等专题性教学活动,持续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简约、高效的常态课堂。积极进行“阅读融入学科教学”和“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的实验研究,提高阅读量及阅读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促进习惯养成,夯实教育基础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小学教育是儿童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本学期重点围绕读书、书写等习惯进行重点培养,并坚持天天练,周周查,月月评,并把检查结果作为文明班队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强作业监测,落实“减负增效”
小学生作业设置和作业量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追求作业的实效性、选择性、趣味性,减少作业量和作业本数量,是全市小学近年来的重要减负举措。要对预习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实践性作业加强研究,利用作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通过对作业内容、数量、形式、评价、差异性科学研究,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学校完善各种作业制度,进行面向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抽查学生课外作业,实地查看各项作业、网上公示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增强作业实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