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烟台市蓬莱区易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管理制度

日期:2024-05-07     

字号:

一、集体备课时间与考勤要求

1.教研活动每周四下午放学后4:20(午睡时5:00)准时开始,5:00(午睡时5:40)结束。要求全员准时到齐,不能早退。

2.每周四的教研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哺乳期、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要避开教研时段)。

      3.考核方法:每次由分管领导按上述要求记录,定期将结果反馈到各级部。

二、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资料的整理要求

1. 教研组长在每次教研活动结束时,布置下周备课主题。主备、辅备表要围绕主题用心思考,认真填写主备辅备表格。要求:主备内容详实,德育实施要点及实施办法必须写具体,不能是空话套话。辅备要针对教学重难点和德育实施点,写出具体可行的实践办法,避免套话,重点处用红笔画出。

2.每个周四教研活动结束时,分管领导当场收主备、辅备表或三人行资料。

3.考核办法:分管领导根据主备、辅备表内容进行评价并定期反馈。

三、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每人都要发言,不准聊天耽误时间。  

2.教研组长组织好每次教研活动。

3.考核办法:分管领导全程参与,根据教研情况给予评价。

     四、集体备课模式

    (一)对症下药开处方——“三备两改一过关” 集体备课模式

从集体备课的病根出发,在不断追问下生成了拓展思路、解决问题的新处方——“三备两改一过关”集体备课模式,实现了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共享。

1.划分单元、确定主备——让集体备课任务更明确

计划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完美。学期初,在教导主任的指导下,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制定学期集体备课进度计划。即先按照每学期18周的教学时间(预留出复习和考试的机动时间),将教材内容和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单元为单位具体计划到周;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组内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单元主备教师。“集体备课进度计划” 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小任务分包到个体,从内容、时间、主备人三方面构建了学期集体备课的整体框架,使得集体备课力量更集中,责任更明确。

2.主备形成预案,辅备聚焦重点——让集体备课有的放矢

以往集体备课你一言我一语,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现象,使得集体备课不能聚焦主要问题,浅尝辄止、游离于表面。鉴于此,我们学校采取“主备形成预案,辅备聚焦重点”的策略,以“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重难点突破”两张表为抓手,引领老师进行前期备课准备。具体做法是:主备人认真钻研教材,搜集相关信息,提前一周完成教学设计预案(见教学流程设计表),发至学校网页“集体备课”栏目内。辅备教师须在充分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对主备案做适当调整,并重点结合学生的困惑,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思考,提出突破重难点的好方法,以备集体研讨时交流(见教学重难点突破表)。这样做既能关注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又能聚焦主要问题,让集体备课重点更突出,主题更鲜明。(其他学科表格略)

(三)聚焦问题、集体研讨——让集体备课日趋完美

集体研讨时,先由主备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流程及每一步的设计意图,然后辅备教师交流自己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最后结合大家的意见调整教学流程设计,初步达成共识。为了使教师能深度参与、深度对话,教研活动时我们安排了“激励员”和“挑战员”两个角色,激励员负责寻找每位老师发言中的亮点给予肯定,挑战员负责针对老师的观点进行追问和质疑,在不断地肯定、质疑、追问下,引领集体备课向深处发展。

(四)个性修改、实施教学——让集体备课彰显个性

 在讨论交流中,执教教师结合并吸收组内教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修改主备人的预案,形成个性化的、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以个性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后,要及时进行反思,特别是加强学生学习达成情况的反思,做好典型错题记录与诊断,以此作为编写“单元过关题”的依据。

(五)课例研讨、改进教学——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课例研讨即主备教师从本单元所备课题中选取一节精备课进入课堂,面向组内教师上教研课。由于老师日常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所以每学期只要求每位老师上一节研讨课,课后进行评课、反思,将每节课的得失进行分析,对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完善从而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保存下来的完善的教学设计也为下一届教师备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六)单元过关,查漏补缺——为集体备课问诊把脉

“单元过关”的形式灵活多样,对于作业,可以采取面批、个别辅导的形式,“共性问题”重在“集中辅导”,“个性问题”重在“个别辅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过关”,由主备教师在征求每位教师学生学习达成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难懂易错题进行变形或拓展,拟出单元过关测试题。检测完毕后,教师要统计成绩,分析学情,提出单元整改措施。

 四、评价引领促高效——“四维度捆绑式”单元集体备课评价方法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单元集体备课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变 “教师个人评价”为“教研组捆绑评价”,建立了“四维度捆绑式”单元集体备课评价体系,使老师们认识到个人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集体的利益,不仅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活动的主人,更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得分=集体备课过程得分(30℅)+集体备课资料得分(20℅)+教学成绩得分(30℅)+课堂教学得分(20℅)

(一)集体备课过程得分。各学科教研组必须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按时进行集体备课。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集体备课督导评估小组,采取学科领导不定时参与、不定期抽查的方法进行集体备课过程评价。过程评价重在关注以下几点:(1)主备教师教学流程设计及表述(2)辅备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讨论交流情况(3)教师参与热情和思考深度(4)集体备课是否做到按时进行、全员参与。根据参与及抽查情况,对每个学科的五个教研组按2:3的比例评出一、二等奖,一等奖100分,二等奖80分。

(二)集体备课资料得分。学期末各教研组将集体备课资料整理完善后上交教导处,教导处从各级部挑选部分骨干教师组成评价考核小组,在认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将每学科五个级部的集体备课资料进行排名。分管学科领导根据排名,按2:3的比例评出一、二等奖,一等奖100分,二等奖80分。

    (三)教学成绩得分。教学成绩是检验集体备课成效的重要标准。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成绩考核评价标准,学期末由分管学科领导根据此标准进行评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