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脐灸

日期:2024-05-03     

字号:

一、什么是脐灸

脐灸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种,是以脐(即神阙穴)处为用药部位并加以艾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神阙穴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为“神阙”,神阙是十二经络的根,为经络枢纽,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神阙处的皮肤细腻,与肠道直接相连。因此,脐灸疗法选用神阙穴为施灸穴位可使药效沿经络循行速达病所: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作用,达到艾灸、穴位、经络、中药用药的综合效果,较普通艾灸具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艾灸的作用机理

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入门》曰:“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景岳全书·本草正》言:“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

艾灸能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五脏六腑,具有培补阳气、温益脾肾、益其真阴的功效。研究表明艾灸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艾绒燃烧火力温和,最善于补虚,还可在施灸过程中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渗透。

四、脐灸功效

1、调理冲任,温补下元: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以及孕前体质调理等。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大便不调、腹水、水肿、肥胖等。

3、健脾和胃,升清降浊:用于治疗胃痛、反胃、痞满、泄泻、呕吐等。

4、敛汗固表,涩精补虚: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泻、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5、防病驻颜,养生延年:用于治疗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五、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脐灸后,不可着凉,注意保暖。灸后半小时内不要饮用冷水以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去除脐灸药物后应用温水或消毒棉球轻轻拭去脐部残留的药物,若脐部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

3、脐疗后如果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脐灸。脐部有损伤、炎症者禁灸;孕妇禁用;月经期间不可灸;极度疲劳、酒醉、过饥、过饱、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