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少高危场所暴露。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类主要栖息地长时间坐卧、晾晒衣物。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浅色光滑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不要穿凉鞋。
2.户外活动前做好防护。蜱虫活跃季节,进行露营、采摘、农耕等户外活动前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靴子和露营装备,并通过多次喷洒以维持保护效果,或可购买使用氯菊酯处理过的衣服和装备。裸露的皮肤涂抹避蚊胺、异丙啶等驱避剂。
3.户外活动后及时检查是否有蜱虫附着或叮咬。蜱虫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体表,进入室内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重点检查手臂下方、耳朵内侧和周围、毛发之内或周边、肚脐内侧、膝盖后侧、腰部、腿根部等部位,发现蜱虫应及时清除。
人被蜱虫叮咬后,应该如何处理?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其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
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不要扭曲、猛拉、用火等刺激蜱虫,这可能会导致蜱虫的口器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如方便,也可先用酒精喷涂在蜱体,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重要的是要尽快去除蜱虫!清除蜱虫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
如在清除蜱虫后的2周内出现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等,请尽快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可能的蜱虫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