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区五里头小学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牟平区五里头小学立足学校实际情况,整合课程资源,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活动开展为载体,全面实施实践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小学生担当负责、吃苦耐劳、有毅力、知感恩的品质;认同并初步形成勤俭、节约、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必需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课程架构,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劳动体系
为加强我校综合实践教育,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综合实践及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规划,构建了我校的综合实践及劳动教育体系。根据烟台市综合实践教材和我校自主开发的《我爱劳动》校本教材全面铺开劳动实践教育,同时组织劳动教师根据不同级部安排不同的特色课程进行重点研究。三年级重点安排“设计制作”项目,四年级安排“校内外种植”项目,五年级安排“考察探究活动”项目。三类课程共同组成我校实践劳动教育体系。
《我爱劳动》校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校内课堂学技术,在家庭和社会中勤实践。课程围绕“小厨师”、“小管家”、“小园丁”等劳动主题,为各级部学生量身打造了家务劳动清单。课程分一到五年级、四大版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校的事情主动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社区的事情积极做。同时制定了劳动评价手册,每年分个人、家长、学校三个层面,对学生劳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活动实践,正劳动观念,强劳动技能
(一)开发校内劳动资源
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发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实践种植基地,根据农时组织学生种植农作物,并搜集种植作物的特性、由来及相关文化,制定了“小小作物介绍牌”,学生在劳作的同时学到了作物的文化知识,使劳动教育更走细走实。
设置“劳动周”,开展家务劳动、学校服务劳动、面食和烹饪等主题活动。学期末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大赛,邀请家长代表担任评委,评选“劳动小达人”。学生在承担各项务劳动的过程中,掌握了劳动技能,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了“我是家庭、学校一份子”的责任意识。
(二)组织校外家务劳动
以“爱劳动”的劳动内容为基础,围绕自我服务、家庭服务、作物种植三项内容,制定低中高年级学生每月家庭劳动计划,鼓励家长参照劳动计划陪伴孩子在家中学习并坚持劳动打卡。以孩子为主体,家长为引领,孩子将自己劳动的过程和感受以劳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按照自我服务、家庭服务、作物种植三项内容分类整理成册,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个人专属劳动记录手册。
(三)组织走进社会研学活动
从杜木匠实践馆体验木匠劳作工艺,到莒格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劳动,体验本地田间农作物劳动。再到烟台鲸鲨馆了解烟台海洋文化,到张裕葡萄酒研学了解烟台本土酒文化,我们每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致力于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视野。研学活动的实际意义已经深入学生和家长们的内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评价跟进,保障劳动教育实施效果
为保证劳动教育实施效果,我们重视学生劳动过程性评价,借助劳动清单、劳动记录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对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
每年组织劳动比赛,评选“劳动小能手”“劳动明星”等劳动技能突出的学生。
主要成效
几年来,学生普遍有了劳动意识,都能积极参与家校日常生活劳动,自理自立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家务劳动,很多学生学会了多项家务劳动技能,并喜欢上家务劳动,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充分体现了劳动的实际意义。
我校连续取得了多项成果,关于劳动教育的特色做法发表在《牟平教育》上,多名师生的劳动技术作品在区级评比中获奖。随着劳动教育的进一步落地实施,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劳动观念,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努力让学生成为五育并举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