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伍建设主要目标
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本学年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以适应课程、教材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任课教师达到专业性、专职性要求。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信念坚定、发展潜能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多种层次为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使海阳市级骨干教师达到3—5人,烟台市级骨干教师1—2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培养一支学风浓、教风正、身心健、业务精、有思想、有智慧的新型教师队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1. 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内容为《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师德建设方面的有关文件和材料。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原文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 以师德为中心,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职业道德评价方案》,通过开展师德标兵评选、签订师德承诺书、争做学生家长满意教师、树教师形象创人民满意教育等活动,深化师德教育,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表彰优秀。
3. 把安全工作纳入师德建设的范畴。以“尊重生命,安全第一”的首位意识指导落实常态的安全管理,强化全体教师的“一岗双责”职责,细化分工,落实责任。
4. 以“师德规范”为依托,认真落实《教师一日行为规范细则》,要求教师一言一行都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于有声之处传播文明的声音,于无声之处体现文明的魅力。
5. 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坚持教师违规、渎职一票否决制度,排除消极因素。
(二)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安排好教师的远程研修、函授学习、外出培训,将继续教育成绩作用考核、晋级的重要依据,建立制约、奖励机制。
(三)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日程、纳入学校办学规划。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1. 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学科教研网络工作平台建设,实现学科性的教研常态;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演讲比赛活动”、举办学科教学能力竞赛活动、课堂打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能打造——理论提升——和谐高效的发展目标,从而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压力,使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鼓励骨干教师著书立说,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推荐教师优秀教育教学经验、研究成果,不定期将教师随笔、论文、教案、案例、反思等集结成册,指导教师总结经验、深入研究。
3、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强化课题意识、研究意识、行动意识、成果意识,指导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善于发现、敏于行动、勤于积累、长于分析、精于总结”,以科研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
4.进一步夯实教研组建设工作,加强教研组的常规教研、主题教研力度,让集体备课、即时教研成为教研组工作常态,以团队成长促进骨干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全体教师均衡发展。每学期中和学期末分别组织进行教研组工作展评交流、汇报评估。
(四)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提高教师工作水平
加强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评价方案》、《教师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班主任岗位目标考核细则》,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规范评价引导、激励教师模范地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教书育人,积极进取。一切以能力和业绩为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岗位靠管理,待遇靠贡献,发展靠能力”的人才资源与管理制度。
(五)加强教师工作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教、依法管理水平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政,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严格教师依法执教,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如有发生采取“一票否决制”,该教师在两年内不得评优、评先、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