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家中学“小老师讲堂”第二期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莱山区初家中学生物组进行了组内教研听课。教师不应是知识传授者,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的课堂教学,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尤其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堂设计巧构思,让教学更适合学生,贴近学生。贺岩峰老师的设计不拘于教材,将“为何出现沙尘暴,如何治理?”这一大问题提到前面来,精心的设计使课堂更加流畅,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积极创设情境,让整堂课都在这一大情境下进行,形成一条主线,让学生对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部分内容理解更加透彻,明晰。李晴雯老师在课堂的开始,请几位同学担任“小讲师”,用PPT演讲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历史上的重大传染病,并让班里戴口罩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情况,让同学们从自身出发,分析感冒发生的原因,应该如何预防感冒等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设置“手握手传面粉”小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教学过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引入课堂实验,让学生沉浸式学习。精心设计实验,让生物课堂成为探究式课堂,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实验的设计上,李治城老师让同学们把家里的种子带入课堂中,分析种子的形态结构,让同学们感受生物的多样性的同时,去找到不同种子的异同点,又让学生亲自解剖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观察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异同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在完成组内听课后,生物教研组又进行了组评课,分析优化教学过程,让每个人都有所思考,有所进步。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生物教学征程中,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有更高的山要爬,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每一位生物教师将增强质量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