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600004260061H/2024-13530 成文日期: 2024-05-23
发布机构: 市市场监管局 组配分类: 社会建设

第1803063号:关于对“关于推动牟平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建议的答复

日期:2024-05-23      来源: 市市场监管局

字号:

李林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动牟平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人社局,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牟平区政府进行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市区两级联动 推动牟平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生物医药是我市重点打造的产业链之一,全市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发展规模,先行先试“链长制”工作机制,构建“1+3+X”产业发展格局,并将牟平区作为领建园区,牟平区委区政府出台优化调整牟平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体系文件,由战亮副区长担任牟平区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成立链办承担产业研究、企业培育、招商推介、项目推进、平台建设、督导考核等工作。同时,在牟平区打造蓝色药谷·生命岛、蓝色药谷·超级工厂两个生物医药片区,其中生命岛园区面积3.2平方公里,可建设开发土地1600亩,重点布局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医美抗衰等产业板块,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造了“拿地即开工”的“牟平效率”,成为全市首个“四证齐发”项目,蓝色药谷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大平台创造了“70天封顶”的牟平速度,建设当年即有部分企业入驻投产,成为全市项目建设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四个当年”的典范。

二、针对您提到“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建议回复

2023年,由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等单位牵头,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聚焦重点产业链,编制人才需求目录,着力推进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摸底,根据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情况,更新补充人才需求目录,加快集聚青年人才来烟就业创业。

市委组织部牵头构建“顶尖人才亿元支持、领军人才百万资助、青年人才万元补贴”扶持体系。对院士等顶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政策,以5年为资助周期,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或1.5亿元直接股权投资支持;对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在中央、省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以5年为资助周期,可再提供最高600万元的配套扶持,在省内配套支持标准最高、范围最广;对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博士、硕士、重点高校本科生、普通高校本科生、专科生等五方面人员,每人每年分别发放3.6万元、2.4万元、1.2万元、6000元、3600元生活补贴,补贴3年;分别发放2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1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等。

牟平区作为领建区市,成立半岛人才科创集团,制定出台了《加快集聚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若干措施》,积极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军事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及市内外高校合作,全力支持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级本科院校和滨州医学院牟平研究生院建设;创新出台“带编入企”政策,铺设高学历人才“一轨双向”成长路径,累计引进医药领域硕士及以上人才239名,其中高层次人才7名。针对园区人才出行、子女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需求,新开辟公交车线路1条,实施东海路、东兴大街等亮化工程,新建新城小学、妇幼保健院暨中医医院东院区、烟威旅游集散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统筹推进龙湖、养马岛等滨海一线商贸配套,补齐周边商业、酒店、娱乐短板。在毕业生求职旺季,市人社局组织开展“名企名校行”、“名校人才直通车”、“留在烟台·青春无忧”驻烟高校专场招聘会、“千企万岗进校园”、“魅力烟台”就业体验日、“烟台学子看家乡”、“海聚山东”等引才留才活动,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下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推出精准服务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专项政策,对关键技术攻坚人才、核心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向下延伸政策扶持条件;以生物医药产业链为试点,推广实施牟平“带编入企”政策。牟平区将针对企业陆续投产需求,通过租赁、购买、建设等方式,储备一批人才公寓。落实好已出台的配套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在牟平区范围内自主择校,对高层次人才及家属就医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三、针对您提到“加大政策扶持和补贴”的建议回复

2021年7月,烟台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促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烟政发〔2021〕9号),出台了新一轮指向精准的差异化扶持发展政策,围绕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集聚发展、建设专业化园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人才集聚等方面,给予最高1亿元的扶持。政策实施三年以来,在创新产品研发、落地生产、人才奖励等方面,我市生物医药企业共有69项符合政策扶持条件,累计奖励金额3.25亿元,目前正在逐步兑现。

2022年12月,省科创委办印发《山东省创新药物与高端医疗器械引领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对在省内转化创新药(1类化学药、1类生物制品和1类中药)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最高给予6000万元资金支持。其中,东诚药业(包含旗下企业)3款创新药研发及1款仿制药落地生产均达到扶持条件,扶持资金预计1519.3万元。

同时,牟平区在认真参考全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人才来烟就业创业三年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苏州、上海等先进园区产业扶持政策,历经10余次专题研究,精心出台了《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招引全过程工作机制》等4个文件,对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上市、服务等各阶段给予针对性地扶持,构建形成分阶段、递进式的政策体系。特别是针对生产型企业、医药研发及医药科技服务企业、销售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入驻园区企业“量体裁衣”提供更加精准的厂房租赁等扶持政策,对特殊配方医学食品、药品独家品种、放射性药物生产类企业等12类企业除了市级规定牟平区应支付的扶持资金外,给予额外奖励。

下步,市市场监管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优化政策兑现流程,规范兑现标准,修订新一轮产业政策实施细则,围绕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集聚发展、建设专业化园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人才集聚等方面,继续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同时,结合市医保局提出的支持医药产业发展12条措施,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牟平区将结合全市最新招商引资政策,持续修改完善招商扶持政策,最大程度让利给企业,助力企业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四、针对您提到“由政府牵头建设相关的医药研发平台”的建议回复

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1个中科环渤海高研院+80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联合高校、企业搭建起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包括以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方剂效应与临床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平台11个,以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为代表的省级平台69个。在此基础上,我市委托烟台职业学院牵头,与本市生物医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成立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整合烟台市生物医药工业产业和科教资源,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赋能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

烟台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打造的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市科技局牵头谋划,积极布局,指导建设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围绕新药创制的战略需求和科学问题源头创新,建设化药、现代中药、高端制剂、抗肿瘤药和代谢与神经精神疾病药五大研究中心,开展创新药物的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公共技术服务、产业孵化培育以及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等,助推高研院加速走向科研平台搭建和研究成果转化的关键阶段。

下步,我们将加快推动新药创制省实验室建设、人才和科研团队引进工作及海经大厦改扩建工程,强化源头创新能力、打造省内领先的医药研发平台。深化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开展医药健康领域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发挥新药创制省实验室原创候选新药研究、新药临床前研究优势,立足烟台医药产业特点,加强与本地医药企业合作。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对符合条件的按照政策给予补助,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对牟平区企业、单位创新性强的项目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给予立项支持,推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五、针对您提到“引入投资基金,优化融资环境”的建议回复

去年,烟台生物医药母基金正式启动运营,签约总规模73亿元的首批9支子基金;成功举办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大会、资本赋能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会议,牟平区政府,国丰集团、市医药集团共与7家投资机构、26家医药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牟平区完成烟台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母基金整体认缴份额的10%(8亿元),已实缴8000万元,同时依托烟台市总规模100亿元的生物医药母基金,与国丰集团合作,联合盈科资本、德福资本、石药集团、东方证券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6.9亿元的德福资本三期基金(牟平占比23%,已实缴5000万元)、总规模为20亿元的牟平蓝色药谷产业发展基金(牟平占比20%,首期认缴1亿元),为项目落户、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下步,重点围绕以下六方面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精准引入投资基金。国丰集团牵头,推动首批子基金全部落地运营,适时启动母基金二期出资和第二批子基金招募,通过子基金合作引进更多头部投融资机构;发挥母子基金群招商引资作用,建立区市招引项目和子基金管理人的对接机制,畅通对接渠道,协助区市招引优质项目落地;积极向子基金推介本地优秀企业、优质项目,谋划引进生物医药领域天使基金或创投基金,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产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向产业内优质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优惠利率贷款,确保医药健康产业贷款稳定增长。  

(三)加强科技赋能,丰富信用贷款产品体系,降低抵押担保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据信息流、资金流等数据评价结果,积极为龙头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实现医药健康产业企业的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提高,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四)加大对医药健康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提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群体的融资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融资规模,用好再贴现专精特新和科创引导专项额度,创新开展专精特新成长快贷、“小巨人”信用贷等,促进医药企业创新式发展。

(五)发挥好LPR 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到内部定价环节,本着商业化原则逐步降低医药企业贷款利率,精简企业授信申请材料,压缩授信审批时限,切实降低医药企业融资成本。

(六)探索在医药产业集群所在区域设立专营机构或融资事业部,在客户准入、信贷审批、风险偏好、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国有大型银行发挥网络渠道、业务功能协同等优势,为医药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注重发挥管理半径短、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立足当地,服务中小,积极开发针对中小型医药企业的特色化、专业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5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