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初家中学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4-05-22     

字号:

基本情况:初家学校,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初一至初四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动手创意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

基地建立情况:校内学校开辟了果园劳动基地,内栽杏树、桃树和李子树,大约400多平方米。校外基地位于校外一公里初,以种蔬菜为主,面积大约600多平方米。

经费投入情况:基地是在校师生共同管理,学校投入经费一千元,用于劳动工具和种子的采购。

选用教材情况: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初一和初二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初三和初四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2023-2024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国家、省、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规划方案。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术,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教育目标

1.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的家务劳动。

2.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认识各种温带水果的种植过程。

3.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省、市、区相关文件,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内的杏树和李树园,一年要除草数次。果树需要施肥、浇水、修剪,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由学生承担。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同时开设校外劳动基地,进行蔬菜种植,每个季节每个孩子在基地进行简单的劳动,热爱田园生活学习生物科学的奥秘。其次,组织学生参加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开辟校外劳动教育基地。此外,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要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莱山区初家中学十一劳动周方案

亲爱的同学们,十一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在这个丰收的金秋时节,让我们和父母一起,体验秋天的快乐。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快乐学习有机结合,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特制定十一假期“秋收里的快乐”劳动清单。

初一级部:农忙时,做父母坚强的后盾——收拾家庭卫生(填写记录表1+照片2张,视频1个)

开展“田间秋收劳动”---掰玉米、拔花生等活动(填写记录表2+照片2张,视频1个)

初二级部:以秋收作物为食材进行“厨房大作战”(填写记录表3+照片2张,视频1个)

初三级部:以秋收作物为主要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填写记录表4+照片2张,视频1个)

初四级部:完成一项公益活动,如帮助邻居或孤寡老人秋收、社区志愿者等(填写记录表5+照片2张,视频1个)

利用十一假期,每天完成一项,直至5项全部完成。同学们按照附件一的要求,将活动瞬间用照片或视频形式记录下来,保留下美好的回忆!


附件一:提交说明

1.照片要求:横版,原图,正脸,清晰美观,主题突出。(可以电子版)

2.视频要求:包含整个活动过程,图像清晰,人物有正面特写,有全景镜头。配讲解(可以同步讲解也可以后期用APP配音,配文字,例如:剪映手机APP。)

3. 提交方式:根据任务要求完成五项任务清单,上传至班级群作业。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收齐。


初家中学十一劳动周“秋收里的快乐”活动记录表1

姓名


班级


日期


清理地点


选用工具


清理过程感受:



照片:

家长说:



课题

2咸蛋、皮蛋的制作

内容

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⒈学会咸蛋的制作方式

⒉学会皮蛋的制作方式

3.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重点

⒈咸蛋的制作

⒉皮蛋的制作

难点

皮蛋的制作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导入

咸蛋、皮蛋图片导入

二 咸蛋的制作

腌咸蛋的制作方法

1、黄沙腌蛋法。备黄沙500克、精盐100克、精油50克、水适量。腌制时先将黄沙倒入盆中,加入精盐、精油和水,搅拌成糊状,再将洗净晾干的鲜鸡蛋逐个放入粘泥,待鸡蛋均匀粘上泥沙后取出,放入食品袋或其他容器内,3周后即可取出洗去泥沙煮食。若无黄沙,可用其它泥沙代替,如果沙的粘性不好,可加少量粘土。

2、饱和食盐水腌制法。水和盐的用量按鸡蛋的多少来定。腌制时先将食盐溶于烧开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浓度约为20%)。待盐水冷却后倒入坛中,并将洗净晾干的鸡蛋,逐个放进盐水中,密封坛口,置通风处,25天左右即可开坛取蛋煮食。此法腌制的咸鸡蛋,蛋黄出油多,味道特别香。

3、面糊腌制法。取面粉适量,用热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五香粉和白酒并拌匀。再把洗净晾干的鸡蛋逐个粘裹面糊,然后滚上一层食盐,放入坛中,密封坛口。食盐与面糊融和在一起,让盐分渗入蛋内,25天后即可取出煮食。

4、白酒浸制法。按每5公斤鸡蛋和60度白酒1公斤、精盐0.5公斤备料。浸腌时先将晾干的鸡蛋放在白酒中逐个浸蘸一下,再滚上精盐,放入容器内,密封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处,约30天即可取出煮食。

5、辣味咸蛋的腌制。备辣酱精盐各一碗,洗净的新鲜鸡蛋若干个,腌制时将瓷罐用清水洗净,并用开水烫刷后擦干,把鸡蛋逐个在辣酱中均匀蘸一下,再在精盐中滚一遍,然后轻放进瓷罐里,顶上层撒精盐少许,加盖并用牛皮纸严格密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30-40天后即可开罐煮食。

6、辣咸酒味蛋的腌制。取稠辣酱、白酒,按8:2的比例调拌均匀,把洗净晾干的鸡蛋逐个放入均匀滚蘸后,再在精盐中滚一遍,然后放入瓷罐内,严密封口,腌制70-90天即成。这种腌鸡蛋呈辣红色,酒香四溢,咸中微辣,味美宜人。

7、五香咸鸡蛋的腌制。取花椒、桂皮、茴香、生姜、精盐,用等量水煮沸20分钟,倒入一瓷坛内,将洗净的鸡蛋泡入,封严坛口,40天后即可煮食。这种鸡蛋香味浓郁,微咸可口。

三 皮蛋的制作

(一)原料配方

鸭蛋30个, 纯碱150克,生石灰150克, 食盐150克 ,草木灰、红茶末、开水适量。

(二)制作方法

1.煮茶汁:将红茶末与水一起放在锅内煮沸后,捞出或滤去茶叶渣。

2.拌料:称量所用的开水(包括茶叶汁水),放在不漏水的容器内,再逐步放入块状石灰(粉碎已氧化的不可用)。放石灰不能过快,防止氧化剧烈,沸腾过猛,水溅出来烫伤操作者。当80%的石灰已溶化时,将纯碱、食盐全部加入容器里,并将剩余的石灰全部加入,搅拌均匀,然后清除渣石。渣上粘附的配料,要用开水(或腌皮蛋用过的卤水)洗清。如渣石过多,应酌量补足石灰。洗渣石用的水应倒回容器内。

3.拌草木灰:将配方中草木灰的一半,倒入上述容器内,充分拌匀后再将剩下的草木灰加入,拌和至料泥起粘后,全部倒在水泥地面上摊凉。10~20小时后,料泥可冷至室温,结成团块。

4.复拌:将上述料泥团块捣碎,并不断地搅拌,至料泥起粘后,放入缸内待用。如用不完,每隔1小时要上下翻拌一次,防止卤液渗出。

5.包泥:左手拿蛋,右手用刀刮料泥约30克重,均匀地涂在蛋上,不能留有空白。如带手套操作,为防止手套粘料泥,可先在手套掌心部位撤一点草木灰或桑柴灰,这样包起来方便也易包匀。

6.滚糠:料泥包匀后,放入砻糠中滚一下,防止相互粘结。

7.装缸:滚糠后的蛋,横放在缸内,放整齐,最好呈盘香形,缸内不宜放得过满,上面留有空隙。缸口盖好后,还必须密封使之不漏气,然后贴上写有封缸日期的标签。

8.贮存:密封后的蛋缸,宜放在阴凉处,不能日晒,温度以15~20℃为宜。封缸后第3~20天内切忌搬动,以免影响蛋白质的凝固。贮存期要定期抽样检查。一般情况下夏季经30天,春季约40天,秋季约50天,冬季约60天可以成熟。

四.小结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九、教学反思】

通过各个环节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让同学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设置的游戏和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多进行提问,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分享看法。

初家中学劳动教育活动总结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劳动教育与快乐学习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烟台市莱山区初家中学在十一假期期间开展了“秋收里的快乐”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在农忙时,学生帮助爸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做父母农忙时的坚强后盾。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光芒,那是辛勤工作后的自豪和喜悦。学生们化身“秋收小能手”,通过亲自体验农事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幸福,切实感悟到盘中餐的来之不易。身体力行,感受劳作之不易。



一日三餐看似平平无奇,却承载着生活本真。学生用秋收的作物为食材进行“厨房大作战”,提高了日常家务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



学生在悠悠光阴流转中感悟生命最本真的意义,用秋收作物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工艺制作。劳动也在不知不觉中演绎出它的形状。

学生利用国庆假期进行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在行动中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劳动素养。 



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务农艰辛,到“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耕作之乐,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美学......劳动教育不仅是孩子的乐园,更是孩子们的实践课堂,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体会沉积厚重的农耕文化,享受丰收的喜悦,感受劳动的快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