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综合规划】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日期:2024-05-22     

字号:

为切实提高我校教科研工作水平,坚持教科研为学校管理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宗旨,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提质”战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特制定我校“十四五”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建立我校教科研三级管理网络,规范学校教科研管理,构建比较完整的教科研工作制度,建立教科研三级管理网络。实现教师人人有课题,学校教研活动课题化,有二至三项学校主干课题能成为省、市立项课题,以此带动学校子课题、小课题研究的全面发展,并形成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总目标。

二、可行性分析

1.师资力量浓厚。我校有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多人,他们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具有扎实的教育及专业知识功底。同时我校很多教师过去曾参加过一些市级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教科研工作的经验和知识,是一支重要的可以依靠的教科研力量。

2.参与教科研,已成为我校大多数教师的迫切愿望。在即将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们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教科研的愿望更加迫切。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自觉反思,深入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教科研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和要求。

3.学校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科研工作,认为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档次,必须依靠教科研;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机,是“兴校之路”、“强师之本”、“提质之源”;把学校教科研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今后搞好我校教科研工作,创造了极好的校内环境。

4.领导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科研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政策导向,引导学校、教师重视教科研,参与教科研,为教师们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总体思路

1.整合发展我校教科研力量,努力营造学校教科研的浓厚氛围,通过学校龙头课题的研究带动全体教师的子课题、小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参与面,培养我校教科研队伍,普遍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使教师的科研论文和课题研究的获奖率不断提高,创出我校教科研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在省、市著名度。

2.学校教科研工作与学校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科研指导课改,以课改促进科研,增强教科研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关联度,不断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充分激发起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具体目标

1.建立学校教科研队伍和教科研管理网络,构建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

2.加强教师教科研培训,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学校教科研骨干力量。

3.启动学校主干课题研究,争取有省、市级课题立项。骨干教师能进行学校主干课题及市、县、校级课题的研究。

4.“以点带面”,以学校龙头课题带动二级课题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全员科研能力的,力争每位教师至少参与一项校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

5.使教科研工作在促进学校教育质量、促进课程改革中初显成效。

6.创造条件,做好各项工作,争取使我校成为市教科研基地学校。

7.进一步浓郁学校教科研工作氛围,使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课题化,真正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8.教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校教师的课题论文获奖面和获奖档次在全市初中中处于领先水平,初步显现我校教科研特色,显现教科研在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课改中的作用。

五、具体措施

1.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校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和教科研工作制度,使学校教科研工作网络畅通,信息灵敏,制度保证,从而使教科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加强教科研知识的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每位教师的科研能力,浓郁学校教科研氛围,努力建设教科研骨干队伍。

3.从学校实际出发,利用现有教科研力量,进行具有一定特色的龙头课题研究,带动各级课题的全面开展。

4.开展小课题研究,逐步实现教科研活动课题化,使教科研更加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每位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5.加强教科研的组织管理,特别是学校课题研究的三级网络管理,层层落实,促进教科研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

6.提高认识,加大投入。要把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作为我校创品牌、创特色的重要切入口,作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手段。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为教师的理论进修、业务提高创造更多的机会,为教师施展才华提高更多的平台,提高教师教科研奖励力度,激发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7.树立教科研的精品意识。教科研工作要紧密结合新课改,结合学校特色教育,努力创出我校教科研精品及特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