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教体局2022年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让教育真实发生”的办学理念,树立“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向善而生 向美而行”的育人目标,倾力打造“人人向上而行的优质化学校”,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一、党建引领学校整体工作
(一)拓展党建特色品牌内涵
党支部按照区教体局“创新、创优、创牌”的“三创”要求和“公道、实干、创新、守纪”的教体精神,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在“思源”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开展学校各项工作:感恩党和国家—思道路源泉;育红色童心—思文化源泉;树时代新人—思发展源泉;立报国之志—思梦想源泉;立平凡功业—思力量源泉;正师德师风—思制度源泉。
(二)加强政治学习
坚持党建为统领,加快学习型组织建设。全体党员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
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在理论学习中始终坚持走在前,干在先,通过党员大会、党小组学习等方式,学习各级各类文章,做到时时学、处处学,常学常新,真学真信。
(三)亮身份、担职责、践承诺
党支部开展了“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党员教师率先垂范,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科研、业务成长等方面争创一流业绩。积极开展双报到活动,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党员教师在开展创城工作和迎接各项临时性工作任务时,发扬奉献精神,牺牲休息时间,主动到校加班;我们开展的“党员随手拍”活动,记录了校园内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定格了一次次无声的感动。
二、规范行为,夯实师德师风建设基础
明确党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统领作用,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实行党员和普通教师结对,做好师德谈心和心理疏导,还在一些关键节点及时发出“预警”最大限度地规避师德风险。学校开展了“师德专项治理”、“签订师德承诺书”、“教师节宣誓”、“新教师师德培训会议”、“师德主题征文”等多样化师德建设活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使教师守住底线,不触高压线,坚决杜绝体罚、有偿家教等师德违规行为;每学期精选师德学习内容,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级重要文件、教育法律法规等,对教师加强党性教育、普法教育和师德教育。
三、守正创新,步步为营,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一)守正——立足课堂,群沐书香
过去的一学期,“双减”、“五项管理”继续深入贯彻,2022版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全面实施,我们在深入务实地“教——学——研”中不断推进教学工作坚实扎根,立足课堂,群沐书香。
1.教——立足课堂本位,提升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各学科依托2022版新课程标准,加强学习、深入研究,细分各学段的目标达成,通过各级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有效探索。
实小专业教师团队的精诚协作下,课堂教学在各级别评比活动中屡创佳绩,收获满满:在四年级语文教研组担当重任的实小片区全区教研活动中 ,江修颖、徐维霞老师勇挑重任,整个教研组克服各种现实压力,反复打磨、拓展研读,向全区语文教师展现了“单元要素指导下的精读赏析与略读实践”课堂模式,为今后我校及片区乃至全区大单元教学的模式探索及建构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姜波主任在一轮又一轮的磨课探索中,为我们展现了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精读赏析批注学写课”的范式流程,在全市语文大比武中获得佳绩;英语学科更是凝结了全体英语教研组的核心力量,为我们展示出了英语教研组更新观念、注重创新,基于学生英语素养发展的大阅读观课堂教学模式,大教研组长王芳颖老师荣获全市英语教学大比武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刘助卿、张会萍、李昂等五名教师的课例在省市区三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被评为“优课”,邓成峰老师执教的《金木水火土》荣获区2022年中小学书法优质课,马明老师《轻物准投》荣获山东省线上体育优秀案例一等奖,宋雨、姜波、张德全三位老师的五个课例分获在2022年烟台市小学科学课程资源评选的一二等奖。
2.学——濡染阅读底色,师生共沐书香
教师的本位在课堂,校园的底色是书香。本学期,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实小的每一个晨曦与午阳都浸润书香,语文老师们通过校级、级部及班级的各层面设计,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习惯养成、家校协作、资源开发等角度,探索出丰富的读书推进经验,低年级着眼“绘本阅读”与原创绘本设计,中高年级通过思维导图、互动打卡、读书漂流、鉴赏积累、阅读晋级等形式进行读书深度与广度的持续拓展,同时在全校开展了书香家庭、读书明星评选并通过学校公众号进行了分级部跟踪报道,获得学生和家长们的广泛好评。书香致远,定能生慧。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一定是充满灵气、朝气蓬勃的,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一定是思想丰富、虚怀若谷的。本学期,在毕玲玲老师的引领带动下,学校新成立的“知新”读书论坛成为很多老师的精神家园与共享平台。老师们定期打卡、交流分享,在阅读中反思教学、在思考中丰富生活,书香氤氲、共同进步。
3.研——减负提质增效,共谋共进共长
老师们在阅读中学习、在课堂中实践,而教育的真实发生更是存在于那些看似琐碎却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常规细节。基于“教学研”的教育“守正”是让教育真实发生的基础,更是每一个孩子和教师不断成长的根本所在,需要我们善学善思、持之以恒,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创新——课程为基,探索为本
上学期,我们以课程开发为基点,带领老师们积极开拓、不断探索,本着横向拓维、纵向径深的新课程思路,细分微能力,着眼顾整体,在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创新中进行了丰实的探索。
1.“向上”多彩实践课程
上学期,在之前“3+6”“悦享”课程群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结合学情,整合校内外各项资源,利用每周五下午一二节课和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开发了尚智、尚艺、尚健等“向上”多彩课程体系,孩子们都在老师的精心教授下,基于兴趣、发展素养,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慧心、用心、耐心中成长留痕、未来无限。
2.“跟着邓老师学汉字 ”
上学期,为扎实落地新课标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我们基于学情、发挥优势,开发了“跟着邓老师学汉字”系列专题课程,利用科技平台,挖掘汉字文化,追根求源、一字乾坤,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也铸就了实小语文课堂的汉字文化标志品牌。成绩的背后凝结着邓老师夜以继日、反复修改的备课录制,更有毕玲玲老师、王肖雅老师、刘晓鹏老师历经心血的前期筹备、文案打磨、资源汇总、公号制作,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本学期我们的团队将继续前行,也欢迎更多的老师与我们同行。
3.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问题情境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也在上学期拉开了帷幕,以“秋意校园”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各学科老师集思广益、广泛发动,孩子们热情高涨,学习过程精彩纷呈,成功迈出了我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第一步。
4.劳动教育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开设了基础农耕校门课程,形成了我校有课程、有基地、有序列的“三有”劳动教育体系,并荣获烟台市第二届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典型案例。
5.科创中心
劳动创造美好,科技引领未来。上学期,我校科创中心正式成立,莱山区首届中小学生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信息技术组、科学组、卓庆琴、齐元静、刘渺、毕玲玲等老师一起积极组织活动,为我校“尚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2.0校本案例在市推选时,实小老师们积极转发,体现了我们团结一心的凝聚力。科创中心市教改项目《基于智慧平台的小学教学环境的探究》已立项,正在进行中。山东省数字资源建设基地的评选,经过假期里王芳颖老师、田端磊老师的日夜攻坚,我校已通过烟台市的遴选。在以孙万祥老师、宋雨老师为引领的信息组与科学教研组的指导努力下,上学期,我校有纪李文泽、梁宇瀚等84名同学的50项科技作品在市科协、团委、科技局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小制作成果展示活动”分获13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徐闻、吴怡涛等45名同学的作品在市教育装备与技术中心举办的创客大赛取得10个一等奖、2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科技未来,硕果累累。
(三)步步为营——未来已留白,多彩等你来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梳理一学期的收获为我们带来的是坚实前行的信心,更有值得反思的要义。
1.教学常规不是“谁都知道”而应该是“谁都做到”。每一个不迟到的晨诵时间,每一份认真批改的作业试卷,每一篇看似费神的教材研读,每一次关注思维发展的有效提问… …都是蕴藏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都是值得我们最用心探索的教育根本。一个合格的老师首选要做到就是脚踏实地:目标要准,明确每堂课的经典三问,在哪里、到哪去、怎么去;路径要实,提问有什么价值,活动有哪些实效,学生有哪些反馈;定时复盘,一堂课反思,重点学生跟进,见贤思齐内省。常规做实,扎实前进。
2.教育创新不是“与我无关”而应该是“我也可以”。如果说教育的“守正”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教育的“创新”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所以,对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没有年龄与能力的门槛或托词,唯一的准绳就是“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真实发生”。所以,放开心态,不要自我设限;放开双手,有些事是做着容易想着难;放开嘴巴,关键时刻有“我”更有“我们”。
最后,分享一个公式:“时间规划力+空间秩序力=活色生香的你 ”。未来已留白,多彩等你来。让我们在“守正”中扎根,在“创新”中向上,步步为营。
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紧抓班级常规管理
从学期初到学期末,始终紧抓班级常规管理,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教育重点,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实小随手拍、向上班级评选等方式,对班级卫生、学生行为习惯等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班级优化大师方面。从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同步利用好班级优化大师这一网络平台,各班级根据班级优化大师情况评选每周班级之星予以表扬。学校对班级常规管理情况及时予以评价和反馈,鼓励平行班级之间寻找差距,及时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查漏补缺。
2.实小随手拍方面。倡导全体教师随时用手机记录校园内最感人的瞬间,上传《实小随手拍》群相册,利用周一升旗仪式,颁发“最美少年”荣誉奖状,发现实小最美少年,弘扬榜样文化。
3.向上班级评选方面。每个月根据各班级常规管理、班级活动等综合情况,进行向上班级评选,利用升旗仪式和每月“榜样的力量”公众号文章进行表彰。
(二)构建向美而行的评价体系
1.以班级优化大师为平台,加强班级常规管理,以评价引领成长,老师在手机端评,学生在白板上评,家长在手机可随时接收到评价信息,家校共育,近在咫尺。
2.利用一年级的《好习惯成长护照》和二至五年级的《争章手册》,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促进学生成长。一年级学生凭《好习惯成长护照》上获得的好习惯奖励贴到好习惯银行兑换礼品。二至五年级学生凭《争章手册》上获得的奖章评选表彰荣誉。
3.构建最美少年、榜样少年、向上少年、白杨少年的梯度评价体系,激发向上内驱力。周周有最美少年、月月有榜样少年、期中有向上少年、期末有白杨少年等表彰。学校每月发布榜样的力量公众号,引导优秀者更思优秀,平凡者则树立触手可及的榜样目标。学生在不断体验和激励中聆听到成长拔节的声音,向美而行。
(三)重视班主任管理工作
从学期初的新班主任培训、全体班主任会议到每周二的班主任例会,政教处始终重视班主任管理工作。年中集思广益重新制定了班主任考核方法,不断强化班主任责任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一年级设置正副班主任,其他年级设置一名班主任,重新细化正副班主任职责和班主任一日常规,认真组织正副班主任老师参加各级各类班主任培训,提高正副班主任工作能力,同时为副班主任随时能接任班主任做好充分准备。寒假时间,组织班主任老师参加了线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四)持续规范德育工作
1.抓主题教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1)养成教育长抓不懈。上学期开学初我们深入开展了“养成教育规范月”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了“与好习惯牵手,争做好习惯之星”的一系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根据各项养成教育具体方案,在充分开展养成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月末评出养成教育月班级文明之星、养成教育文明班级。学期末,以学生的习惯养成为基础,评选“好习惯少年”,以榜样激励学生。
(2)主题教育润物无声。抓住每一个节日契机,开展一系列德育序列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从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入手,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培育一代新人。
2.继续狠抓德育常规,全面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全面抓好德育常规。一是抓好每周一次的升国旗活动,做到有时间、有主题、有表彰,坚持抓好国旗下讲话这一重要的德育基地,树优秀学生榜样,激励学生自我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进一步培养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加强主题班会活动的实施,构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按照德育序列化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精选活动主题,规范班会内容,利用好每周一节少先队活动课,开展好主题班会活动;三是狠抓《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落实力度,重点加大班级和学生的精细化管理,结合德育评价体系,评选出班级之星、榜样少年和白杨少年等,周周有表扬,月月有表彰;四是加强家校联系,定期、不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家访活动,做到有记录、有家访照片,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让家长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合力,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真育无痕,打造向上而行德育品牌。
实小的办学理念是“让教育真实发生”。白杨树,是实小的精神标识,象征学校育人目标是培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善而生、向美而行”的白杨少年。德育品牌以“真”为核心,无痕为特征,筑“四向”体系,育“白杨”少年。
学校结合区教体局的方案开展德育序列化活动,于养成教育、理想信念、身心健康等活动中,培养向善而生的白杨少年。“真育无痕 向上而行”德育品牌的建设,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注入源动力,教师风采、学生面貌展现“向上”活力,在各种竞选、演讲、汇演、运动会等比赛活动中,学生呈现出来的自信风貌让校园充满了活力,整个校园呈现向上生态,学校整体工作“向上”发展。
(五)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精准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由于班级多管理难,级部主任事务繁多,为第一时间确保疫情数据准确及时上报,在每级部设置专门的数据统计人员,做到快准精。对上学期突发的威海、芝罘及本区域疫情,做好重点人群摸排,建立台账。后期每周要求频次的核酸检测,尽量做到高标准完成,因请假等原因未及时检测的督促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不断强化教师的疫情防控意识,精神及时传达,执行及时跟进,重点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人员追踪,数据精准摸排。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政教处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不同的活动,如开学典礼表彰大会、一年级队列比赛、秋季运动会、党史答题、国防教育活动、学宪法答题、合唱比赛等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得到了锻炼。
五、坚持生命至上,确保校园安全
从制度建设、安全教育、演练实践、常态共建等方面强化安全工作,提升学生安全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一)明确校内安全责任主体。签订责任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着力交通、防溺水、消防、上下学、寒暑假安全教育等重点,每学期利用《安全教育手册》,形成家校合作的安全工作常态格局,共同筑起牢固的学生安全警戒墙;结合班晨会和安全主题活动,以开学、冬季、夏季、寒暑假等时间节点,通过观摩、学习、实践、文本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交通、消防、防踩踏、心理健康、反恐、防校园欺凌等安全主题教育。
(二)建立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不断强化硬件建设、人员配备保障,晨午检、卫生消毒、出行跟踪汇报、异常应急机制等疫情防控链条建设,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坚决打赢疫情防护持久战。
(三)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如地震、消防紧急疏散演练,心理健康定期回访疏导,交通安全知识宣讲等安全实践活动,使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四)开展常态化的体育健康活动。以体育课、趣味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帆船社团比赛、冬季阳光体育活动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和生命健康意识。
(五)学生就餐。目前我校学生午餐实行校外配餐供应和食堂自做两种形式;学校要求配餐公司严格管理,确保配餐质量,做到安全、卫生、营养;学校食堂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操作规范,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午餐,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建立领导和教师轮流陪餐制度,陪餐人员负责对饭菜的外观、口味、质量等进行评价,对食堂卫生环境、从业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并倾听就餐学生的意见建议。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培养“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向善而生 向美而行”的育人目标引领下,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把学校办成为一所“人人向上而行的优质化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今年荣获 “烟台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莱山区岗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