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特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相关政策与制度。
一、主要领导负责制
建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各处室主任、卫生员各负其责。定期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指导、研究学校卫生工作,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岗位责任制
根据学校制定的卫生区划分,每天由值日教职工、学生对相应区域的卫生进行清扫,做好卫生环境保洁。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检查评比,每月表扬先进。总成绩纳入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班级和个人取消评先选优的资格。
三、建立常规工作制
每年三月、十一月作为“健康教育宣传月”,以广播、讲座、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坚持每日做两次眼保健操,不断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开展视力普查普治工作。坚持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体质。
四、强化传染病的防控和报告隔离制度
传染病防控期间,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对学生做好防治工作,并做好宣传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设专职信息员,及时对疫情防控相关信息统计报送及时准确。
严格落实“三检”制度。每天进行晨午检,进行体温检测,及时掌握师生健康状况。提醒家长及教职工每天上午、下午上学前要进行身体状况家庭自检,一旦出现发热、干咳、腹泻、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或居家治疗,体温正常满3天后方可回校。
严格执行通风、消毒制度。加强教室和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做好隔离监护。经医院诊断为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学生、教职员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对新型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若有可疑病症(发热、头痛、咳嗽),及时送医院检查治疗。家庭成员中有新型肺炎病人的学生、教职员工,若有密切接触,必须居家隔离观察2周,未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方可回校上课或上班。
切实对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针对学生近视、龋齿、沙眼、贫血、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六病”防治工作制订具体防控宣传计划。
五、规范健康查体检查制度
每年要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检查,建立和规范体检档案。对体检中发现有各种疾病的学生,要下发体检复查通知单及时进行复诊和给予治疗。开展学生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比、评价等调研工作,为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规范卫生室常规工作制度
学校卫生室要做好师生卫生保健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和日常伤病的妥善处理,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七、建立学校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档案,对卫生工作要建档立卷,做到系统化、经常化、规范化,并对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
八、落实学校卫生环境监督与管理制度
(一)教学卫生
1、教室的采光、照明、微小气候、课桌椅及黑板符合卫生标准。
2、课程安排要有利于学生健康,符合学生用眼要求,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负担,课时、课外作业和考试次数。每天,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超过各阶段年龄水平(6-8小时)。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保障学生每日睡眠时间(8-10小时/每天),适当安排作业,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坚持每日两次做眼保健操,自觉课间活动与放松。
4、教师应准时下课,杜绝拖堂,要求学生课间必须到室外活动,保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5、根据学生视力情况,调整学生座位,矫正学生视力。
6、培养学生正确读、写、坐的姿势。
7、教师要文明执教,衣着整洁,仪表端庄。公共场合不准穿拖鞋、短裤、背心,不拖留课堂。批改作业要细致,批注字迹要清楚,板书要工整,讲课声音要适中,上课时不对着学生咳嗽、打喷嚏,不抽烟。
(二)体育卫生
锻炼时先做好准备活动,有病的学生要停止锻炼。根据学生性别、年龄特点和体育活动能力分组进行不同要求的锻炼。生理负担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保健性锻炼。
(三)社会实践卫生
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不要让学生干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大的活动。活动工具、活动强度,要考虑学生年龄大小、个子高低、体力强弱,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注意活动保护和安全。
(四)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暴饮暴食,不要边吃饭边谈笑,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饮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或少吃零食,不喝生水。珍惜粮食,远离浪费。要牢记“饮水要思源,吃饭要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的古训,倡议“勤俭节约,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珍惜粮食,不随意浪费粮食,用餐时不多盛饭,不乱倒饭菜。
九、落实个人卫生监督与管理制度
1、要求学生仪容端庄大方,讲究衣着,头发卫生。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六勤”、“六不”。“六勤”是指:勤刷牙、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六不”是指: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变质食物,不吸烟、酒,不乱用毛巾、茶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壳、纸屑杂物。
(2)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到校,吃饭要定时定量。坚持天天早锻炼,认真做广播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站、立卧行走姿势(立如松、坐如钟(铜钟)、行如风,卧如弓)。
(3)保护视力,做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认真正确地做眼保健操。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在光线暗弱或强光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行进途中或坐在动荡的车船里看书,不要把字写得太小、过密。不要边吃饭边看书或电视,不要用指沾唾液翻课本,不把笔衔在嘴里。
(4)定期进行体检,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治疗。
(5)做好预防接种,勤洗澡、讲清洁,防止传染病和流行性疾病的发生。
(6)每班每周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一次,政教处要做好记录。
2、注意用眼卫生。
(1)每天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并注意用眼卫生,看书写字时眼离书本或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不要在走路、阳光下、黑暗处看书或写字,看书看电视有所节制,预防眼睛近视。
(2)教师板书字迹工整、清楚,讲课声音要符合要求,让最后排学生看得见,听得清。
(3)下课不拖堂,坚持静校制度。
(4)根据学生视力情况每班每周抡换桌位一次。
(5)全校每学年根据年级高低,课桌凳调换配套一次。
十、建立卫生检查制度
1、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各处室负责人担任。
2、各处室、各级部、各综合组、各班级根据划分的责任区实际,确保工作落实到人。实行每周一大扫,每天三小扫的卫生制度,并做好保持工作。每天打扫三次要落实(早上上班,中午上班,下午放学后)。除正常清理卫生外,可根据责任区卫生状况,做到随脏随清。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卫生大扫除。
3、传达室人员负责校门口、门前“三包”区域和传达室室内的卫生清扫。每天早上清扫一次,遇有刮风、下雪等天气要及时清扫。传达室室内卫生清扫参照学校卫生清理标准。
4、办公室负责各处室、各办公室的卫生清理检查工作。工作日,办公室每周对卫生清扫情况进行抽查;每月组织各处室、各级部办公室、各综合组办公室、仪器室及专用教室进行卫生评比。
5、政教处负责各班级的卫生清理检查工作。设立流动红旗。每周进行检查、抽查,每月总结成绩评选卫生优秀班级,升旗时颁发“卫生流动红旗。将卫生评比情况纳入量化项目。
6、教室内要有扫帚、垃圾桶、畚斗、拖把等清洁卫生器具。
7、严禁学生带零食进教学区域,经发现有带零食进教学区域或随地乱扔废弃物的,视为违纪扣该班级的纪律分。
8、检查卫生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并给予解决。
9、全体师生要树立卫生保持的意识,形成发现脏物就清理的良好风气。
附:《卫生环境标准》
卫生环境标准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卫生环境建设,为营造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根据学校要求,现将环境卫生有关标准通知如下:
一、办公室:
1、办公室内外门、窗擦拭干净,保证洁净明亮,无烟头、灰尘、蛛网及污渍。
2、办公室桌椅、文件柜、电脑、电器、沙发等设备设施擦拭干净,无灰尘,无污渍;桌面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不准出现与办公无关的物品,例:水果、茶、食品、帽子、手套、跳绳、毽子等。
3、办公室墙体张贴内容规范在一个地方;张贴的没用的纸张去掉,不留双面胶、透明胶等明显的痕迹。
4、办公室地面扫清拖净,不留任何死角,做到无积水、无纸屑、果壳、碎末等废弃物;清扫物品放在门后,垃圾当日清理。
5、与办公无关的物品要么清理,要么放入柜内,处理的大件物品联系总务处清理掉;中午在校吃饭的老师,请把锅碗瓢盆、行军床、躺椅等物品放入柜内或柜后看不到的地方。
6、个人衣物统一归置,整齐摆放,可以像学生一样,统一放在一张桌子上。
7、办公室外整体墙面、大厅、楼道、走廊、栏杆及栏杆下的台面,每日随时进行清理,保持洁净,无水浸、无灰尘。
8、办公室门外不准存放任何物品。
9、每天下班后,关闭一切用电设备电源。
二、班级、专用教室及器材室:
1、教室门、窗擦拭干净,保证洁净明亮,无烟头、灰尘、蛛网及污渍。
2、教室桌椅摆放整齐有序,多余的桌凳送回总务处;学生课桌及书洞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衣服统一整齐叠放在一起;课桌之间的距离不准拥挤。
3、教师讲桌两边不准有学生桌;讲桌面不准出现除教鞭、粉笔、上课必备用品外的其他物品,无粉尘;黑板凹槽及时清理,无粉尘;讲桌下的桌洞只许放教师用凳,无灰尘杂物。
4、讲台破损及时联系总务处修理,不准出现拖拉电线、金属边翘起的现象;两块讲台对接无缝。
5、教室地面扫清拖净,不留任何死角,做到无积水、无纸屑、果壳、碎末等废弃物;清扫物品放在门后,拖把放在盆里,摆放在走廊对着前门的位置;垃圾当日清理。
6、教室外整体墙面、走廊窗台、栏杆及栏杆下的台面,每日随时进行清理,保持洁净、无水浸、无灰尘;教室内窗台、走廊栏杆不准悬挂拖把等清洁用品。
7、教室门外不准存放任何物品;雨具整齐挂在走廊栏杆上,天气好转及时拿走。
8、每天下午放学后,关闭一切用电设备电源。
三、专用教室及器材室的清洁标准同上。
四、每天清扫处室卫生区,全天候保洁。
注:此卫生环境标准做为学校“常态化”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