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艺术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学校共有教学班 36个,其中高一13个,高二12个,高三 13个。现有专职艺术教师 14 人,音乐教师 6人,美术教师 8 人。音乐专用教室 16间、美术专用教室 9间,音乐、美术器材配备 达标比例为 100%。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开设艺术课程,在课 时安排上,美术课每周1课时,音乐课每周1课时,学校共有13个艺术社团,周六下午为社团活动时间。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传统节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收到相关主题手抄报优秀艺术作品350 余幅。
(二)学校美育工作和学科融合。完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 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学校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强化美育实践活动。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不同学段美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制度,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营造美育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美育教研和科研工作。学校共同加强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及时解决美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促进美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实施目标:学校以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 2+1 ”项目和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内容,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在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和艺术活动,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需求。组织课外文体活动要覆盖到全体学生。
2.具体措施:以“全面普及,特色优先 ”为总体策略,具体活动、措施做如下安排。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学生每月文体活动的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 ”,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文体竞赛活动。结合我校艺术、体育 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演讲、征文等比赛。
(3)开展学校特色文体活动。
①每学年一月份举办“冬季长跑比赛” “元旦汇演” 创意剪纸比赛。
②每学年四月份举行中国鼓特色教学汇报。
③每学年五月份举办校园艺术节。
④每学年六月份举行毕业典礼。
⑤每月举行一次单项艺术活动或比赛。
⑥每学期举行“经典诵读 ”“诗朗诵 ”“主题合唱 ”等跨学科文化活动。
(三)艺术教师配备与条件保障。
1.教师配备与培养培训。学校共有艺术专职教师 14 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教师 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的艺术教研、培训、赛课、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学生竞赛等活动。
2.本年度我校继续参加2024年烟台市中小学艺术展演。
(四)艺术课程建设、课外艺术活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1.艺术课程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 体艺〔2014〕1 号)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 程。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 6 个学分,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 证72学时。按时完成艺术素质测评,测评结果及时上传省艺术素质测评平台。
2.课外艺术活动
积极参加各级艺术类展演,开展校级艺术节、戏剧节、合唱 节等活动,学校艺术社团包括合唱、古筝、吉他、舞蹈、中国、丹青、绘画等 13个。艺术特色课程有中国鼓、主题工作坊两项。“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强国少年”红色微电影一等奖 1 项,艺术节优秀实践教学成果 5项,经典诵读二等奖1项。
3.特色发展
音乐开展中国鼓特色教学,美术开展书法教学、主题工作坊教学。
4.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治理为重点 积极开展“文明校园 ”创建活动。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融入 各种艺术元素,如雕塑、绘画、手工作品、摄影作品、文化墙等。
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1)“谐美 ”原则。“谐美 ”即“和谐、立美 ”,在体育活动与艺术实践过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育人 ”原则。课外文体活动中坚持育人宗旨, 以锻 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艺术审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3)“全面 ”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 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我 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各方面良性发展。
(4)“安全 ”原则。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 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5)“ 常态化 ”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教育教 学常态活动,根据总体安排,开展好每学年的体育节、艺术节和 每月的主题体育活动与艺术活动,每次活动有实施方案、过程性资料、总结等。
除硬环境外,各学校还注重校园文化艺术中“软环境 ”的建设。学校主动与各级文联等文化部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民间 艺术社团、家庭合作,广泛利用社会、学校、家庭资源,聘请艺 术专家、文艺志愿者、民间艺人来校讲座、表演、办画展等形式,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一些乡土艺术教材。
(五)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1.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学校每学期对学生开展艺术基本素质测评,音乐方面主要有 音乐鉴赏、合唱、器乐演奏;美术方面主要有美术鉴赏、绘画、书法。将测评成绩计入学生综合成绩,让学生感受艺术素质提升。
2.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
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 文件的通知》要求,及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各学校均按照《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及相关文件要求,严格开展学校自评工作。
3.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加强艺术教育常规管理。各校切实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规程》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 体艺〔2008〕8 号)等上级相关文件的规定,深入推进“体育、 艺术 2+1 项目 ”的实施意见》并根据校情制订相应的细则和配套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