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烟台市海洋牧场建设和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海洋牧场建设情况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作出“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的重要指示,同年10月,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烟台召开。我市高度重视,将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相继出台了《海洋牧场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牵头制定了《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国家标准、《钢质可移动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开展了《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协同立法并经省人大审查批准实施,示范推广了“海工+牧场”、“陆海接力”、“大渔带小渔”三大模式,启动实施了海洋牧场“4带、20群、100箱”发展规划,全市现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6处,其中国家级20处,约占全国1/8。
二、深远海养殖发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牧场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指示要求,我市坚持高标定位、系统谋划、陆海统筹、创新驱动,全力推进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累计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32座,养殖水体突破120万立方米,年可产鱼类1.5万吨。“经海”深远海智能网箱已下水8座,单个网箱养殖水体达到7万立方米以上,年可养殖鱼类1000吨。依托“九仙云”实时监测平台,实现自动投饵、成鱼回收等多项功能,单个网箱日常管理仅需3-4名员工。创新开发“抗击风浪自然灾害险”“网箱养殖波高指数险”,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流通加工协会授予我市“中国深远海养殖之都”“中国海产品预制菜之都”称号,省厅批复同意我市开展深远海养殖试点,并在农业农村部备案。2023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193万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3.8万元,年均增长8%左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市将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全力实施《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我市海洋牧场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2024年,新开工建设6座深远海养殖网箱。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市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50处,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1.建立标准体系。严格贯彻落实《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督导和规范海洋牧场示范区运营和管理,依据《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及《烟台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聘请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和水科院黄海研究所等国内一流专家团队,科学确定装备型海洋牧场与航路、锚地等重点通航水域距离、离岸距离,优化海洋牧场空间布局。
2.强化科技赋能。一是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突破提升大型抗浪防污网衣、智能水下机器人、智能投喂装备、智能洗网机、自动投喂船、活鱼运输船、吸鱼泵、智能传感器等核心装备技术研发制造。二是实施“透明海洋”战略,建设海洋综合立体观测体系,打造“生态开放、技术先进、数据全面、安全可控”的深远海养殖、海上监测预警、救助保障多功能大数据平台,为“百箱计划”的精准性开发、科学化布局提供支撑。三是推进海洋重大科创平台海头科创中心建设,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等海洋渔业领域一流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入驻,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牧场科创平台。四是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建设研究生教育联合培育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牧场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
3.建立扶持体系。积极引入资金雄厚、运营规范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海洋牧场建设,探索试点海洋牧场保险以奖代补政策,创新海域使用权抵押、水域滩涂养殖证抵押贷款等模式,创新贷款、产业基金、保险、股权投资等金融手段,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贯彻落实《烟台市农业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十三条》,对装备型海洋牧场创新发展涉及的装备、配套设施及种业等给予市级财政兜底补助。
最后,感谢您对烟台市海洋渔业及海洋牧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
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