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山区第八小学 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4-05-20     

字号:

一、基本情况

烟台市莱山区第八小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 1 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 27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 2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1.课程开课情况。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1-5 年级每周 1 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劳动教育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和年 轻教师担任。教务处定期对各班劳动教育课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包括教案、活动照片等过程资料。

2.基地建立情况。校内劳动基地 2 处,一处设在教学楼前,一处设在综合楼后,占地面积 600 平米;校外劳动基地设在陈家。

3.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 0.6 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材料、工具等方面的支出。

4.选用教材情况。烟台市莱山区第八小学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5.学校实施方案。

二、烟台市莱山区第八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抓好我校劳动教育工作,根据莱山区教 体局《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意见》 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教育目标,加强组织领导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 生活靠劳动 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 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了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实现既定的劳动教育目 标,决定成立第八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 陈恒远

副组长: 王英哲

成 员:张淑芬、浦娟、宋梦兰、梅丹、杨超颖、全体班主任

(二)坚持基本原则,发挥育人功能

1.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4.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 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教育活动

1.发挥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引领指导作用。落实“ 1+X ”劳动 教育课时制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主要用于劳动方案策划、 劳动知识学习、技能方法讲解等,以此引领各年级学生顺完成劳 动教育清单,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淬炼劳动品质。

2.在课外校外活动中恰当安排基本的劳动清单内容。将劳动 教育清单与学生的个人日常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 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中小学生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 1 至 2 年 级不少于 2 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 3 小时。对照劳动教育清单, 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

3.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机制。在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 的支持作用。结合劳动清单的内容和目标,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劳动教育理念,争取家长支持,共同 落实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积极为孩子创造劳动实践机会,督 促孩子养成劳动习惯。协调、动员社会相关机构,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劳动成果展示,评选劳动达人

1.确立学生劳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 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把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通过劳动实践报告,制作手工作品,拍摄劳动实践照片、小视频等方式展示交流劳动教育成果。

2. 以班级为单位评选“ 劳动之星 ” “ 家务劳动小达人 ”、 “ 手工达人 ”“ 种植小能手 ”等荣誉称号,在全校进行展示评选出学校的“ 劳动小能人 ”。

3.把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班级管理情况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有效增强老师们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劳动周方案及照片。


(五)课程实施

1. 打造“三区”,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辟课外劳动实践场所,精 心打造“幸福植物角——班级种植区”“幸福生态廊——长廊种植区”“幸福农场——校园种植区”三区, 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

2.设置有效时间和场域,保证课程开足开齐、实践性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每周不少于 1课时,综合实践不少于1课时的要求,学校采取“1+1”两课连上模式安排课时,并于每月最后一周的 90 分钟大课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年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热情劳动的情感,检验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

3.抓好队伍建设,保证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过硬

我校立足本校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作用,建立培训机制,打造一支能胜任劳动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确保劳动教育有人抓、有人教、有实效。

成立劳动教师工作室,以校内三个“幸福种植区”为依托,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制订详细的工作室 方案,明确工作室总体目标、成员职责、具体任务、实施步骤、考核 办法、任务分工,逐步探索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劳动教育模式,促进学校劳动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外聘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引领传统工艺劳动、新技术科创等方面的劳动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为学生提供家政服务类、田园实践类和职业体验类课程的支持与配合。

4.设立“四岗”,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

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参与到学 校的校园环境维护中,设立“班级责任岗”和“校园公益岗”。大队部根据校园布局、学生年龄特点,分配校园清扫劳动、整理任务;班 主任根据学校任务要求,结合班级清扫任务,合理安排,分工明确, 使每位学生都有劳动任务,都能参与到班务清洁整理、校园环境整 治、 校园美化绿化中,引导学生养成爱劳动的良习惯,在实践中获得劳动 的益处 。

家校携手加强劳动教育效果,在家庭中设立“家庭责任岗”,每个学生一段时间内承担一项劳动职责,定时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并保证一个月学习一项新的劳动技能。

尊重学生意愿,从学生劳动兴趣出发,征集学校周边、社区、社会层面的劳动公益岗,带领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参加范围广、层次深的社会公益、职业体验、考察探究等方面的劳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评价体系

我校提出劳动教育四维度评价方式,包括校园劳动表现评价、家园劳动表现评价、社园劳动表现评价、成果展示评价四个方面,分别占评价总分值的30%、30%、30%和10%。

校园劳动表现评价和社园劳动表现评价从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开展,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形成评价结果。

家园劳动表现评价由学期三大主题任务构成,具体为家务劳动、设计制作、美食烹饪三大系列,以周为单位,做到周评价、月指导、期表彰,由家长进行评价,学校进行表彰。

成果展示评价从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展示和劳动知识测评三个方面进行。

劳动评价把平时评价与阶段总结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采取梯度上升的方式,分为“春耕”“夏耘”“秋实”“冬祥”“幸福娃”五种奖章,增强学生劳动的仪式感、责任感和获得感,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三、教学设计

薄荷的种植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体验薄荷的种植,安全规范使用劳动工具。

2. 在劳动中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3. 在劳动中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养成勤俭节约,不怕困难的品质。

4. 在劳动中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验薄荷的种植,规范使用劳动工具。

2.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种植情境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天气终于暖和了,学校给了咱们四年级二班分了一块实验田,我们可以自己种菜了。

可以种什么?请同学们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

薄荷是一种特殊的草本植物,既是蔬菜,又是香料,还是一味中药。薄荷冰饮激发种植兴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植此春色,共享耕趣,学习薄荷的种植与养护。

齐读课题。

二、识薄荷

(一)薄荷先接触   

你在哪里接触过薄荷?

生说自己搜集的资料。

(二)薄荷小档案

一起来正式认识薄荷吧!考察一下薄荷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种植。

放录音:薄荷,唇形科植物。是一种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品种超500个。叶对生,花小,有白、粉、淡紫等色,唇形,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喜欢在潮湿的气候下生长,适应性强,耐寒好种植,非常适合新手栽培。最早期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及西亚洲一带盛产,元代传入中国。

薄荷值不值得种,为什么?

生交流。

三、种薄荷

(一)种植方法

1.播种

薄荷怎么种植呢?第一种植方式——播种。

大家观察一下,两瓶种子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

引出种植步骤讲解视频。

生游戏理清种植步骤。

工具介绍。

生种植实践。

展评,总结评价。

同学们,你们在劳动中遵规守纪,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真是一群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小种子们快点发芽。

2. 扦插

有一种种植方法可以更快的看到苗子,它就是——扦插。

(1)什么是扦插呢?截取植物的根或枝插入土中,或泡在水中,等它生根。

请看一段视频,学习扦插步骤。

挑战升级了,请对步骤和工具进行分类,边分类边解说。

(2)重点练习剪枝。

请同学们给大家做个示范,边示范边解说。

预设:找到一盆薄荷,选取比较粗壮的枝条,拿出尺子,量出7-10厘米,用剪刀剪下,上面平剪,下面斜剪,留上面2片叶子,其余叶子剪掉。

(3)剪枝练习

每组两个容器,每人剪一棵苗,按自己的喜好水培或土培,完成的由组长放到讲台前。

同学们第一个种植任务完成的非常好,小苗已经有了自己的新家了。老师给你们点赞,同学们也给自己鼓鼓掌吧!

3. 移栽

足够的水分和阳光,会让扦插的苗很快长出根系,接着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移栽是把植物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栽种。

移栽步骤讲解。

移栽工具出示。

(二)种植

1.下面就到了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在我们的试验田进行种植。

任务:每组移栽4棵苗

要求:(1)组长填写表格,分配任务。

(2)6分钟内完成。

(3)完成举手请老师评价,贴五星。

(4)评价完把种植成果搬到讲台并贴五星。

(5)五星小组成员获劳动之星奖章。

(三)种植分享大会

小组交流:

(1)说清组名。

(2)按步骤说清楚种植过程,按分工说。

(3)说一说种植感受。

师小结:在劳动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效率高,我们体会了劳动的快乐,我们学会了感恩和珍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份体会比任何物质收获都更珍贵。

四、拓展

薄荷养护很简单,足够的阳光和水,薄荷很快就丰收了!小小的薄荷,用处可大了,你听。

播放音频。

薄荷养护很简单,足够的阳光和水,让我们班的菜地很快就丰收了!

四、莱山区第八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

莱山区第八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劳动教育评价作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通过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新时代劳动观念,推进小学阶段“双减”政策的走实走深,发挥导向功能,提高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评价原则

1. 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确保各项指标的一致性和科学性。评价要实事求是,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契合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的需求。

2.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平时性表现,也要注重综合性评价,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全面性原则。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的培养和监测,各项评价指标要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

4.适合性原则。遵循小学劳动教育的本质特征,坚持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校的劳动教学与学生劳动素养养成的评价制度。采用适当的评价系统,有效监测活动的开展、实施,保证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指标体系

我校提出劳动教育四维度评价方式,包括校园劳动表现评价、家园劳动表现评价、社园劳动表现评价、成果展示评价四个方面。

校园劳动表现评价和社园劳动表现评价从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四个方面开展,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师评等形成评价结果。

家园劳动表现评价由学期三大主题任务构成,具体为家务劳动、设计制作、美食烹饪三大系列,以周为单位,做到周评价、月指导、期表彰,由家长进行评价,学校进行表彰。

成果展示评价从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展示和劳动知识测评三个方面进行。

四、期末评价

1.期末评价把日常评价与阶段总结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根据学生平日劳动情况及劳动评价表反馈情况给学生赋分,校园劳动表现评价、家园劳动表现评价、社园劳动表现评价、成果展示评价分别占评价总分值的30%、30%、30%和10%。

2.评价采取梯度上升的方式,分为“春耕”“夏耘”“秋实”“冬祥”“幸福娃”五种奖章,每评选一次增加一个等级,增强学生劳动的仪式感、责任感和获得感,促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3.赋分排名班级前15%颁发奖章。

4.评价结果将在学校公告栏公示,保证评价公平、公正、公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