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要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学习能力为重点,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做到“一个突出”、“两个目标”、“三个优化”和“四个转变”,推动学校教学成绩稳中有升,再上台阶。
教学工作面临着的诸多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改革创新形势的矛盾;教材的难度与学生基础的矛盾;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矛盾;循环任课改革和教师队伍不能胜任的矛盾等等。必须要有矛盾不突破就“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精神,横下一条心、憋足一口气,只有锐意突破,才有出路。强化质量意识,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坚持月、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不动摇,完善“高分率”、“待转化率”等新评价指标体系,促使教师的着眼点转向全体学生,提高其学习动机和期望值。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课堂45分钟经营出最大的效益,力争学生全员高效,当堂达标。
继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态和谐的高效课堂,让课堂成为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家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方面,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切实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到“一个突出”、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两个目标”即轻负、高效。二是让课堂成为民主、平等、激励、安全的人文课堂。做到“三个优化”即优化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优化集体备课。三是让课堂成为多元共存、和谐共生的课堂。做到“四个转变”,即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在师生、生生互相激发、合作质疑并达成体验的课堂呈现过程中,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要把“优质轻负”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努力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最优化。利用各种载体,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形式组织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课标,进一步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突出体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提倡“自主课堂”教学。课上要坚持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尊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与教材文本的连接。合理运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信息化。加强反馈矫正教学环节,注重目标达成。
抓教学常规落实,创设有序的教学秩序。按照教学工作要实、教学管理要细、检查监督要严的原则,进一部规范对教学工作管理。 首先按照教改要求,科学制定教师个人备课、导学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规范要求及检查考核办法。二是采取巡检、把关、调研等多种手段很抓过程管理。三是严格落实常规检查制度,年级组:单周检查,单周反馈。教务处:双周检查,双周反馈。探索科学的检查办法,检查结果实行等级计分制。
夯实教学过程,加强教学检查和过程管理,突出“实”字,做到分工明确,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加强“四备”:个人备—主讲人备—集体备—审备、定稿。集体备课要做到“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训练。突出导学案、教案的可操作性和课后反思的实效性,改变备课中重形式、轻内容;重知识罗列,轻教法学法指导;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现象。教务处做到一月一查,一学期一总评。落实听课制度,做到听课、评课内容详细真实,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坚决杜绝抄袭造假现象。建立学习委员记录上报制,教务处给每班下发教师听课记录本,学习委员要做好听课教师记录,每周五放学前上报教务处,学期末上交记录本。
优化作业设计,严把作业关,作业内容要精选、精练,有留必收,有收必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重、难、错题记录本,夯实学生基础。通过作业检查评比和规范学生考试答题要求来强化学风训练。坚持作业分层布置制度,精心设计作业;严禁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复性作业,要求布置启发思考、可选择和层次性作业。精心批改作业,增强实效性。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学生应付—教师随意批改—再随意布置—学生再应付”的恶性循环。
开展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开展一次视力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当地媒体和宣传平台开展近视防控科普教育。
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校本教研、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等。支持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确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要在思想建设、业务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切实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
强化日常教研,提升教师素质。以点带面,狠抓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力争集体备课的质量更上新台阶。备课组长要充分发挥本组教师的资源优势,努力做到人尽其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并举”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
努力做好毕业班教师的思想工作,继续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拼搏,敢于争先的优良作风,充分调动毕业班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为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营造良好氛围。科学的搞好每次考试成绩分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引导教师打好学科组团体战,班级团体战,盯住尖子生、关注希望生,保住指标生,狠抓临界生,争取教学成绩大面积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