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情况】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小学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日期:2024-05-20     

字号:

福山区张格庄小学位于福山区西南端,是一所典型的乡镇小学。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在劳动教育上,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开发特色劳动课程

学校以“根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主题,“追根、传承、超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渗透进了学校的各个方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也紧紧围绕“根文化”这一主题,开发了五类基本课程:

一是以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育根”篇;二是以农耕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立根”篇;三是以传统饮食为主要内容的“润根”篇;四是以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的“赏根”篇;五是以职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追根”篇。

在这五类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中国大樱桃第一镇”的区位优势,开发的大樱桃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特色。如樱桃树的管理、用大樱桃加工食品、樱桃胡制品等,既分属不同篇目,又紧密联系,独成体系。

同时,我们将劳动教育与steam课程紧密结合,实现了多学科融合教育。例如我们在进行大樱桃采摘过程中,开展的“如何提高大樱桃的采摘效率”研究,学生制作的大樱桃采摘模型代表福山区参加了烟台市科技创新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今年全区劳动教育成果展评中,我校获一等奖,其中学生制作的野菜茶、樱桃颈枕等作品被选送到市里参赛。

二、依托劳动基地建设,有效落实课程目标

我校建有1200余平方米的劳动基地——彩虹园。基地周围使用刷上七彩颜色的废旧轮胎围成连拱式栅栏,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完美地解决了美观和安全问题。

基地改造之初,杂草丛生、乱石遍地。每周劳动课时间,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土地,拔杂草、清顽石、松土壤、建围栏……师生全程参与劳动基地建设,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劳动基地旧貌换新颜,学生们也切实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目前的劳动基地,以种植为主,按主要作物分为蔬菜区、瓜果区、果树区、花卉区、药材区等,包含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种色彩的作物。除传统作物外,每年都会栽种一些罕见作物,开阔学生视野。学生按照班级“承包”不同的区块,从平整土地、起陇成畦、播种插苗、浇水施肥、捉虫除草,一直到作物成熟,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劳动,每组都要有观察记录。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高涨,劳动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三、依托劳动技能竞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我们将日常评价与技能竞赛作为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一是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在教师层面,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评估制度,将劳动教育与语数英等文化学科同步纳入课程管理,每学期对教师的开课情况、开课质量纳入教师综合考评,教师的课程观念开始转变,明确认识到劳动教育不再是老弱教师的专项福利。学生层面,实施劳动等级评价,做到了每一项活动都有评价,每一次活动都有记录,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评价,每学期都有“劳动之星”评选表彰,评价结果计入学生成长档案,学生逐渐认识到,会劳动与会解题同样重要,同样能收到表扬。

二是发挥劳动竞赛的促进作用。我们按照学年初制定的劳动教育计划,除了定期开展劳动周活动外,经常性的劳动技能单项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提升。竞赛组织过程中,我们采用“共性+个性”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比赛项目。共性项目要求同一班级全员参与;个性项目,则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特长单独设置,班级推荐报名。每一次竞赛,各班级都会将学生的表现发到家长群里,赢得了家长的支持。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了“我为母亲缝制遮阳帽”、“掰玉米粒”的比赛,对比赛中表现优异的个人和小组进行奖励,收到了良好反响。

四、依托学校管理体系,保障劳动教育条件

劳动教育从规划实施评价考核全程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中,保障了劳动教育课程顺利开设。

一是组织有保障。学校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二是人员有保障。在教师配备上,由1-5年级综合实践教师兼任劳动教育教师。同时我们返聘了1名当地退休教师,作为专业种植指导教师,负责校内劳动基地管理。

三是课时有保障。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进行统一管理,保证每周每班1课时。

四是条件有保障。不断加大劳动教育投入力度,定期组织人员培训,购进设备和材料,确保了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