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行政规章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学校发生伤害事故时,使安全事故的损失控制在最低值,特制定本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意外伤害事故的范围
意外事故:
是指出于人的主观意料之外的学生伤害事故。它包括缝针、肢体骨折、骨裂、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烫伤等。
在成人看护的情况下,因事发突然无法施援而造成的,虽未构成伤害事故性状的,但有明显外观损伤的情况。
当时虽未发生明显的外观损伤,但有可能或疑似造成危害的情况
二、处理程序
(一)事发阶段的处理
1.学生发生伤害事故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向校医或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报告,分管卫生的老师应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及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同时根据学生入校报名表上提供的紧急联络人信息与之联络,在取得联络人同意后与老师一起陪同学生前往联络人首肯的医院诊治。
2.在确定学生伤害程度及诊治方案时,必须听从专业医护人员和家长的意见,把对学生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不得擅自干扰或自作主张,凡因擅自干扰或自作主张造成事故处理复杂化的,其处理办法见“细则”。
3.在初次诊疗阶段,分管的卫生保健教师必须详细记录医院的诊疗过程,形成书面报告,并把经主诊大夫签名的学生病历卡进行复印,在校内备案。
4.当班老师必须书面报告学生发生意外的经过和第一时间诊疗的详细情况,由1位目击者签名作证,在24小时内上报校校应急小组。
5.校应急小组根据教育和儿保部门对事故的认定办法进行调查、取证和认定,以书面形式上报有关部门备案。
6.在做好抢救、救援工作的同时,保证校内治安秩序的稳定。
(二)事中阶段的处理
1.依法调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由校应急小组成员、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出面进行调解,不得个人出面调解。
2.班级教师在学生发生意外的当天必须登门向家长说明事情的过程(包括起因、发生意外时校方采取的措施、基于目前状态是否适合来校和如来校我们采取的个别照料措施)。可以购买金额不超过100元的慰问品前去探望。校应急小组派出人员随同家访,代表学生校向孩子和家长表示慰问。注意态度诚恳,不推卸责任,也不要信口开河、随意答应家长的要求。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的分寸。
3.班级教师和校医要认真观察孩子在意外发生以后的生活和家长情绪,主动询问,加强联系,掌握情况,随时沟通。及时了解损伤的愈合情况,及时制订进一步诊疗的后续方案。
(三)善后阶段的处理
1.由校应急小组及相关人员集体出面(3人以上)与家长商量善后事宜。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精神,集体审议家长的诉求。形成善后处理意见。
2.由应急小组成员起草《协议书》。内容包括:协议双方的身份;学生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事发时间、地点、诊疗情况和结果);双方达成一致的善后意见等,经集体审议并交学生的监护人(或代理人)阅读。
3.在确认双方对《协议书》所列内容无异议后,约定双方进行签字,并一次性结算相关费用。
4.给付费用。不论数额多少,均要由对方(或对方书面委托的代理人)亲自在收据上签字。
5.若校内调解不成,双方均有权启动法律形式予以解决。其间的一切程序和方法按照法律的要求履行,不再由校应急小组出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