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成果】烟台市蓬莱区实验中学中考化学经验介绍活动教研成果

日期:2024-05-20     

字号:

一、中考化学复习的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导学案:在制定每个单元复习学案时,以教材为依托,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减少重复,知识点不是讲给学生,而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精讲少讲,只做点拨性引导,绝不就题讲题或只给出答案,而是寻找规律,归纳性的解题思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突出重点。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注重集体备课:我们学校化学集体备课固定是周五下午一二节,宏观上我们一起商讨复习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探讨,研究疑难困惑,步调一致;微观上,我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状况,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微调。

每次备课必须做到每节复习课都目标明确,决不浪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复习目标设计要五问:一问:本复习环节学生要去哪里?二问:学生怎么到达那里?三问:学生在哪里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四问:学生可以总结并获得什么经验与方法?五问:怎样判断学生是否到达那里了?这五问总结出一个观点就是“观学情,抓落实,目标具体化”,决不浪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精选习题: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是我们备课组复习前的必修课,尤其是前三年的试题,多方面采集信息,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我们达成共识,在作业布置上我们不再是整套题布置,而是对当天所复习的知识有针对性的练习;我们每次作业布置都绞尽脑汁,我们投入题海,筛选练习题,精心选择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避免了题海战术、大量重复的机械训练。精选试题。每次作业或考试后,我们常会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授课以及复习有没有实效,做完练习题后进一步思考该题考察了什么内容,锻炼了学生的什么能力,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题思路等等,让学生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答题方式、化学知识点如何运用。

二、初四上学期的成功做法:

充分利用导学案:化学课从原来的6节减到5节,而教学进度不变半年要讲完整册书,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把导学案搬到学生课本上,把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需要补充的,归纳性的解题思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讨论在相应的空白处填上答案就行,这样大大缩短了记笔记的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抓课堂落实、每周小测:落实知识点的掌握,对于每周新学的知识点,中考重要的知识点、题型每周进行相应的小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让学生随时绷紧弦不放松。组内教师交流本周训练题的作答情况,并对训练题提出删减或补充意见。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有差异,题目投入训练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先“下水”做题,分析题目的考查范围、题型比例、难度等,再根据学情和教学时间安排,对训练题进行适当删减或补充,做到精练精讲,提高训练效率。对于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更好落实,我们是通过让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今年复习计划:我们将中考的化学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开学到四月上旬左右

1、以总复习手册为依托。按照新课程标准给学生重新梳理哪些知识点是识记,哪些知识点是理解,哪些知识点是运用,进行基础知识复习。教学中对基础知识要讲解清楚、严格要求,对基本方法要步骤清晰、认真落实。

2、通过典型的例、习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当堂小测,及时反馈。练习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考点肯是重点,不盲目的加大练习量、加大难度。学生的作业分层设置尽量全批全改。我们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轮:专题复习   4月中旬至5月上旬

根据历年中考命题特点,我们准备从学科网下载中考专题汇编,投入题海,筛选练习题,选择新颖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一定要避免题海战术,能力培养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通过每次作业每次检测让学生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答题技巧、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五月开始,练习实验准备实验技能考试。

第三轮:实验技能考试后,重点进行第三阶段复习--综合训练、模拟测试(六月下旬-中考前一周),这一阶段主要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应试能力。

认真研究烟台市近五年中考试卷,研究其考查内容及知识点,利用学生手里的资料或组合类似的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教师要从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思维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达到学生缺什么,教师想方设法补什么,重视学生在“双基”知识方面、方法规律存在的缺漏。

最后:回归课本、查漏补缺(考前一周)

我们实验中学初四化学组虽然年龄偏大,没有年轻人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但我们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积极向上的心,在教研路上从不懈怠,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