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前提,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突破口,以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为原则,结合我校出彩办学理念,以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校各项文体活动的“大实践”课堂,继续完善快乐王国的建设。积极探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技能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认知自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学生的全员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方案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
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三、课程内容及具体目标
课程内容:
1、烹饪技术(初一——初四)
2、研究性学习(初一——初四)
3、金梦想实践基地种植(初一——初三,初一:花生、豆类种植;初二:玉米、高粱、豆类种植;初三:葡萄栽培、月季的栽培与繁殖)
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体验(初四)
国防教育(初一新生军训)
4、市级综合实践基地学习
知识与技能目标:
烹饪技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能独立操作完成基本饭菜的制作(初一、初二学生四菜一汤;初三、初四学生六菜一汤)
种植技术:(初一——初三学生)了解所种植作物的生长习性,营养价值,合作完成作物的种植与收获。
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体验:(初四)了解社会职业的分工,对自己的未来起到初步的指导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参与、体验劳动(烹饪、种植)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形成解决未来面临问题的方法,提升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况,体验农业生产劳动,树立劳动观念,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劳动的艰辛,养成良好的生活品质;在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民主、分享、进取等良好的人生态度。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相关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学校层面为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做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在实践中,我校的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科学、合理将四大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建立并完善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完善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并逐步呈现特色。
四、课程实施策略
1、教学管理
为规范课程开设、规范课程备课、规范课堂教学,学校成立劳动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栾乐雁
副组长:赵蕾 顾凌燕 门曰山 吴运梅
职责如下: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师资配备和教学(或活动)场所。
(3)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指导。
(4)建立学生综合活动实践课学习档案袋。
(5)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考核。
(6)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题成果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