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招远市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日期:2024-05-19     

字号:

为深入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全面践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招远市实验小学继续深耕劳动教育,积极践行五育融合,将劳动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磨砺意志、培养品质,秉承着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奠基幸福人生。我校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和阶段性教育要求,制定学校劳动教育计划,细化目标任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并持之以恒抓好劳动教育工作。

一、扎实落实课堂常规劳动教育课

通过学校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同时依托劳动教育课堂,开展情感教育和劳动技能培养和训练。学校劳动课程的设置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进行家庭劳动,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性劳动,使孩子们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识。通过学校劳育课程化的具体实践,使孩子们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长为具有劳动情怀和劳动本领的合格人才,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重任。

“劳动+认识”课程旨在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与意义,通过纪录片、微电影、科普视频等载体,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劳动,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推进劳动强国的品德教育。各年级选择适宜学生年龄的影视观看后通过班级讨论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慨,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和体会。

“劳动+认识”课程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组织开展以“快乐劳动,最美巧手”系列活动,教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的整理、收纳技能并养成良好习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真正感受到劳动之美、生活之美。

打造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我校开发“阳光小农园”及“实验小学一米田园”两处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劳动条件和劳动氛围。教师指导三到五年级的学生在“一米田园”各班包干责任区按时节种植生菜、油菜、茼蒿、小白菜、葱等蔬菜,学生利用劳动课、课余时间进行翻地、播种、栽培、除草、灌溉、捉虫等劳动过程,在劳动中提高劳动能力。

二、弘扬传统文化,浸润劳动之美

学校根据重大节日、节气开展各种活动,如国庆“享节日 乐劳动”劳动周、春节“龙行龘龘迎新春”劳动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亲历亲为,也克服了长期以来单纯学习书本知识的枯燥与乏味,使得学习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既动手又动脑,体会到一起劳动的快乐,从而养成学会珍惜、热爱劳动、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

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

三、增加校外实践机会,拓宽劳动教育平台

社会资源是最生动的教材,在劳动教育中发挥支持作用。我校积极寻找校外资源,带领学生走进校外劳动实践基地。

在九顶原乡研学活动中,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美味可口青团、采摘桑叶来喂养蚕宝宝、学习传统拓印技术,学做非遗传承人。

在综合实践学校研学活动中,学生们体验活字印刷术、剪纸、制作衍纸书签、包粽子,传承非遗技术;制作铝丝戒指、航空模型、废弃物创新利用,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通过研学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也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求知欲。在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四、注重实践,全面发展

(一)学生发展     

本学年学校与九顶原乡景区化村庄合作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设了科普课、种植课、烹饪制作课、欣赏课、收获课、品鉴课等课程体系,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共同参与种植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习惯,树立劳模精神。

(二)教师发展    

1.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本学期我校董菁斐、薛玉萍两位劳动教师参与招远市中小学劳动课程教学设计比赛。    

2.培养多能力型教师。我校成立劳动课题研究小组,参与招远市中小学研学实践课程及校本劳动课程评选活动,研发劳动校本课程《以劳育美 润泽生活》。


招远市实验小学

2024年5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