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生长,也是病菌滋生的季节。宝宝们在春季会比较容易遭受到念珠菌的“侵袭”,在口腔内长了像“雪花”一样的白膜,擦也擦不掉,给家长门带来了焦虑,寻思这是咋回事呢?
这是患上了“鹅口疮”,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门千万不要慌,今天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鹅口疮,又叫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口腔黏膜炎症,常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本病的特征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常见于颊黏膜、舌、齿龈、上腭等处。开始为点状、小片状,以后渐融合成大片,可铺满整个口腔黏膜。但与奶块不同,奶块易擦掉,鹅口疮不容易擦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渗血。
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但是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可能引起发病:
1.婴儿出生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了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 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治疗:
很简单,杀死白色念珠菌就可以了。
可以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1片0.5g的加25ml的水)于哺乳前后清洁患儿的口腔;制霉菌素片碾碎后加适量的水或油调匀(1片加10ml左右)用棉签局部涂抹,1天2-3次,注意在看不到白斑之后还要连续涂抹3-5天,一定不要立即停药,这是造成反复的主要原因。
预防:
1.每天帮助宝宝清洗口腔,检查孩子口腔状况。
2.妈妈要注意手卫生,每次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保持干燥。
3.奶瓶、奶头、安抚奶嘴、餐具、小手巾要注意清洁和煮沸消毒,并晾干。
4.孩子生病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生素。
5.家中用品、擦地、擦桌子等都不要使用消毒剂。
6.孩子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孩子洗漱用具要跟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7.不要亲吻孩子小嘴唇,有研究表明,有部分孩子的是被大人亲吻嘴唇而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