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为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立统一指挥、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规范高效的处置各类自然灾害体系,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降低自然灾害对教育系统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规范校园内特大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救灾工作,确保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校园,给学校和广大师生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的应对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 长:杜涛
副组长:李文强 战立国 姜建国
组 员: 周凯 许瑞英 刘伟杰 孙维科 周俊兴 徐大鹏 王强 曲强强 刘丽君 王宁宁 宿伟艳
职责:下达启动处置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命令。依据上级批示和现场情况,适时决策、发布指令,组织指挥处置行动。组织调集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向教体局报告事件的情况,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通报或协处请求。同时做好请示、协调工作,落实突发事件的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四、应急信息报送机制:
(一)应急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发生自然灾害时,工作小组组长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在灾害发生1小时以内向市教育系统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准确:信息内容客观翔实、全面准确,不得漏报、瞒报、谎报、缓报。
3.续报:学校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后,事件情况发生变化时,工作小组组长及时向教育系统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续报情况。
(二)应急信息报送内容
1.自然灾害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背景、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等现场情况;
2.自然灾害发生起因的初步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3.事发学校已采取的措施、灾区的需求等;
4. 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五、临灾应急响应:
(一)预报后的应急响应。在上级主管部门发布自然灾害预报后,学校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即可宣布预报进入预备应急期。预报区的预备应急反应主要包括:
1.根据教体局部署,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检查、落实预案的执行情况;
2.按照教体局统一部署,发布躲避通知,必要时组织避灾疏散;
3.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灾情监测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生命线等工程的应急保护工作;
5.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6.防止自然灾害谣传或误传,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发生衍生灾害,保持校园安定。
(二)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自然灾害发生后,在教体局统一部署下,学校迅速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1.I级灾害的应急反应。在教体局的领导下,学校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运作,协助组织、指挥受灾应急处置工作。
2.II级灾害的应急反应。根据受灾情况,在上级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学校领导小组及相关成员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全力以赴、妥善处置,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和工作情况。
六、灾后应急措施:
在教体局的统一领导下,学校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首先做好抢险救灾及自救互救工作,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如下工作:
(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二)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力量抢救伤员;配合有关部门向灾区学校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三)校园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配合有关部门恢复被毁坏的校园道路和有关设施;配合电信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校园通信设施,保障通信畅通;配合电力主管部门恢复校园被破坏电力设施和系统功能等,保证受灾学校的用电供应。
(四)粮食食品物资供应。配合有关部门调运食品与物资,保障灾区师生员工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五)受灾师生安置。配合民政部门调配救济物品,做好受灾师生转移和安置工作。
(六)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配合公安、武警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
(七)消防。配合消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校园内火灾发生和火灾的扩大蔓延。
(八)次生及衍生灾害防御。配合有关部门对受灾校园内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治衍生灾害的发生。
(九)灾害损失评估。配合有关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灾害损失调查和评估。
(十)接受外援。配合民政部门接受和安排社会各界提供的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