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辉友
副组长:于小钧
成 员: 赵坤堂 刘春晓 孙付波 王江林 孙靖凇 康新涛 吕丽萍各班班主任
二、消防安全工作应急救援人员职责分工:
1、总指挥:李辉友
副总指挥:于小钧
2、灭火行动组:于小钧任组长
成员:孙靖凇、鲍军峰
任务:鲍军峰负责教学楼电源;孙靖凇负责教学楼消防栓、灭火器的使用。火灾发生后首先是切断电源,消灭隐患,保护现场。
3、疏散引导组:组长:赵坤堂,副组长:王江林
成员:一楼:程光 二楼:康新涛 三楼:孙付波 :任务:在火灾发生时,程光迅速把教学楼前后门打开。上课时间,任课教师迅速组织学生准备撤离,办公室负责人迅速把在办公室的教师分派到本楼层的各班,两位老师一前一后打开教室前后门组织学生有序的沿走廊右侧躬身撤离,本节课上课教师在队伍前头,办公室负责人分派的教师在队伍中间,带领学生及时撤离火灾现场。如果是课间或大课间活动时间,由班主任和办公室负责人分派的教师负责组织本班学生撤离。撤离下楼顺序为平日放学时的要求,要做到快速但必须安全,带领学生撤离的老师要负起责任,绝对不能发生踩踏事故。在办公室没有分派的教师要主动到楼梯口负责监护学生,安全撤离。
火灾发生时,一楼负责人如果不在办公室,由孙艺欣分派教师,前两位老师都不在办公室,由程光分派教师;二楼负责人如果不在办公室,由邢昕分派教师,前两位老师都不在办公室,由刘夕娜分派教师;三楼负责人如果不在办公室,由赵美芬分派教师,前两位老师都不在办公室,由唐梅分派教师;撤离的学生由孙付波负责指挥,按班在田径场草坪从北向南依次按一年级一班、一年级二班、……的顺序集中站位,各班清点学生人数,向两位老师报告。康新涛负责教学楼撤离后的清查工作。
4、通讯联络组:吕丽萍
任务:程光迅速打开广播室门,便于领导组织指挥撤离和救护工作。吕丽萍负责报警、119联动、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事后上报情况。
5、安全救护组:刘春晓
任务:转移伤员,配合120送往医院救治。
学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御”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辉友
副组长:于小钧
成 员: 赵坤堂 刘春晓 孙付波 王江林 孙靖凇 康新涛 吕丽萍
职 责: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校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当地震发生时,负责救灾指挥。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五组。
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责任人李辉友。职责是负责贯彻上级和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和执行下达的任务;协调调度各方面的工作。
宣传组:责任人孙付波。职责是对防震减灾活动及震后抢险救灾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物资组:责任人孙靖凇。职责是对新建工程进行抗震设防管理和监督。协调调配学校急需的物资,搞好震后物资供应,为早日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条件。
教育组:责任人王江林。主要职责是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搞好对全校师生员工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负责灾情的上传下达,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震后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
防疫组:责任人康新涛。职责是做好药品、医疗器械的准备及卫生防疫知识和急救知识教育,协同医院和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校急救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和控制传染病在校内的暴发和流行。
救灾组:责任人赵坤堂、吕丽萍。主要职责,组建抢险工作队伍,震后迅速实施抢险救灾,指导协助学校做好震后抚恤稳定工作。
二、震前防震减灾工作
1、有中期地震预报阶段
(1)学校成立防震抗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要教育广大教职员工增强责任意识,时刻将学生的安危放在心上。
(2)排查校舍险情,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3)制订出地震应急反应预案,徐伟宁负责,确定好紧急情况下师生的疏散路线、顺序、避震安全地点及抗震减灾措施,李振强负责。紧急情况发生时,学校领导要亲临现场指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包班。
2、有短期地震预报阶段
(1)防震抗灾体制进入紧急备震状态,防震抗震领导小组依其职责迅速做好应急准备。学校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
(2)全面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3)依据预报,必要时组织师生按应急反应预案疏散避震。
三、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工作
1、学校按照防震炕灾应急预案和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令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及抢险救灾进展情况。
3、在条件具备时,迅速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
4、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学校服从上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恪尽职守。
学校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
本预案所指特大自然灾害是指台风、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及地质等因素引发的特大自然灾害。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领导小组
组 长:李辉友
副组长:于小钧
成 员: 赵坤堂 刘春晓 孙付波 王江林 孙靖凇 康新涛 吕丽萍
职责:下达启动处置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命令。依据上级批示和现场情况,适时决策、发布指令,组织指挥处置行动。组织调集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向上级教育部们报告事件的情况,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通报或协处请求。同时负责与有关卫生、公安、交通、乡镇等部门协调工作,检查监督突发事件的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应急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快速高效。
二、应急反应行动
1、灾情发生后,及时召集有关人员初步研究判断灾害等级,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开始启动特大灾害救灾工作。
2、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救灾工作和应急措施,经确定后由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实施,确保救灾款物迅速、及时到位。
3、视灾情需要,向上级报告灾情,申请给予救灾资金和物资支持。
三、紧急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队伍主要由学校教职工组成。
灾害对师生生活造成威胁时,学校要组织转移安置,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紧急转移安置不受条件、范围及程序限制,直接组织力量从速实施;转移安置以就近、安全为原则,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临时安置与长期安置相结合,确保师生吃、穿、住、医等必要生活条件得到妥善安排。
四、有关事务处理
1、调查核实师生受灾情况,按损失大小、困难程度、救助情况分门别类、登记造册,逐级上报。
2、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3、宣传救灾工作成效和典型事迹,促进互助互济,弘扬社会良好风尚。
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师生可能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李辉友
副组长:于小钧
成 员: 赵坤堂 刘春晓 孙付波 王江林 孙靖凇 康新涛 吕丽萍
二、交通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的主要职责
1.发生交通事故时,负责发布应急救援指令,向“110”和“120急救中心”报告;负责人:李辉友 孙付波
2.控制事态发展,做好各方面稳定工作;负责人:赵坤堂
3.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工作;负责人:孙靖凇
4.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负责人:刘春晓
5.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情况;负责人:李辉友
6.组织人员进行现场保护和进行事故善后处理。负责人: 王江林 康新涛
三、处理事故的职责
接到发生事故报告后,事故领导小组成员要立即赶赴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工作,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扩大,组织救援、保护事故现场、开展事故调查取证,尽快设法向教体局督导室报告事故情况;如属重大安全事故,则视事故情况,与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取得联系,妥善处理。
四、关于安全事故的调查结案
原则:突发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先抢险救急,及时汇报,按照依法办案、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开展事故调查处理。
1.确认事故现场,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排险,防止事态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和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协助交警、交管部门拍摄或绘制现场图并写出书面记录。
2、及时疏散人员,组织人员及时做好同乘学生的护送工作。
3、如有伤亡事故,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4、学校可依事故调查的需要,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调查分析,组建专家调查组,调查组任务是协助学校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者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制定防范措施写出事故报告。调查组可独立写出调查报告,报市教体局、镇党委政府、公安局。
五、应急处理预案措施
(一)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学校主要领导,并迅速上报市教体局和镇党委政府。
(2)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教师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立即通知交警、交管、车管、车队等部门到位。
(二)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最大可能迅速调集必需的机械设备及人员、车辆,迅速投入开展抢救及突击抢救行动,调查现场情况,如有人员失踪,立即判明方位,紧急安排有关技术专家根据事故特点、事故类别,制定抢救方案,同时安排同乘学生的疏散和护送问题,必要时请求武警、消防部门协助抢险,请公安部门配合,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120)或就近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学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为预防和减少学校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一、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驾驶员疲劳驾车、超速、超载、随意变道、闯禁令标志、应变能力差、车容车况差、车辆安全性能差(特别是制动系统)、学生及教师上下学、班不安定因素等情况都可能是诱发的原因。
二、预防办法和措施
1 、加强对校车驾驶员及广大师生交通法规、安全行车的教育。
2 、加强对乘车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特别要教育学生不要把头、手伸出车窗外。
3 、选择认真负责的教师随车,做好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
4 、不准违法超载、超速、违反交通规则。
5 、租用的校车也适用本预案
三、应急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校车交通事故,按下列程序处理。
1 、报警。 负责人:于小钧。在第一时间向公安交警报警。
2、处置乘车人员。
(1)发现学生受伤者,要尽快及时送医院救治(或视情拨打 120 )。负责人:赵坤堂
(2)另外调动车辆接送学生,换乘车辆时,随车教师要看清周围交通、车辆行驶情况,避免发生新的交通事故。负责人:孙靖凇。
3 、通知家长。负责人:王江林
4 、报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先口头后书面)。负责人:李辉友
5 、配合交通事故处理部门调查,并参与调解。 负责人:刘春晓
6 、及时做好学生及家长安抚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负责人:赵坤堂、孙付波
7 、保险介入。负责人:孙靖凇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学校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现场处理组、安全保卫组。
指挥小组:
1、领导小组
组 长:李辉友
副组长:于小钧
成 员: 赵坤堂 刘春晓 孙付波 王江林 孙靖凇 康新涛 吕丽萍
职 责:下达启动处置交通应急预案命令。依据上级批示和现场情况,适时决策、发布指令,组织指挥处置行动。组织调集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向上级教育部门报告事件的情况,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通报或协处请求。同时负责与卫生、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协调工作,检查监督突发事件的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长室
主任:李辉友
成员: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及各班主任。
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现场处置组:
组长:赵坤堂
成员: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及各班主任。
职责:深入现场做好有关救援、抢救、解释、宣传、调解、劝导等工作,及时调查收集交通事故的起因、现状、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进行现场处置,采取必要措施。
安全保卫组:
组长:于小钧 康新涛
组员: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及各班主任。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维护管理警戒工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需要采集证据的进行文字和图像收集;疏散人员,疏通车辆,维护现场秩序。
学校预防踩踏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全校学生的生命安全,防止学生在校园内发生踩踏事故,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应急预防踩踏事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辉友
副组长:于小钧
成 员: 赵坤堂 刘春晓 孙付波 王江林 孙靖凇 康新涛 吕丽萍
二、各部门工作职责
1、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救援小组分为①、新闻宣传组②、后勤保障组③、救援行动组④、治安维护组⑤、疏散引导组⑥、医疗救护组⑦、事故调查组⑧、善后工作组。各工作组指定负责人,负责各组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2、根据安全应急事故的要求,工作小组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集物质及交通工具,全体教职工都有参加重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处理到位。
三、工作职责
1、当遇到突发事件,及时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开展重大安全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的损失。
2、组织召开处理突发事故工作会议,确定救援方案。
3、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教学秩序等工作。
4、检查督促各部门责任人做好各项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四、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发生预案
1、结合国内发生的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各班要以主题班会、手抄报等形式对学生集中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
2、规定好学生上下楼梯的通道,在集会做操等活动中,要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各班任课教师就是该班的组织者和直接责任人。
3、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侧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集体活动时,做到上时不下人,下时不上人。
4、一旦发生事故,要迅速组织教师指挥学生疏散,及时将事故信息上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5、教育学生在楼梯、走廊通行时,如果发生有人倒地,要立即停止前行,不拥挤、不惊叫、自觉回撤。
6、每学期组织一次防踩踏演习。
五、具体工作措施
1、采取分流放学的方式,防止一涌而下的局面发生。在放学时,值周学生、巡查护导教师必须到指定岗位维护秩序,行政领导负责督岗。
2、建立安全上下楼制度。要求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在下课时组织好本班学生排队,按顺序有序上下楼,并紧跟班级,不能离开。各楼层楼道口,有值周学生值日,对乱跑、乱窜、拉拉扯扯、大呼小叫的学生除批评外,还要登记,纳入一周评比中。一楼楼梯口巡查护导教师负责组织好学生排队有序上下楼。
3、各班按学校所规定的楼梯上下楼。不得窜楼梯。楼梯上划分道线,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防止学生乱跑乱窜,发生碰撞事故。
4、利用班队会、晨会时间教育学生“谦让、友好、团结”。在楼梯上,彼此互相关心,他有困难,我帮他,我有困难,他帮我,互谦互爱是防止打闹事故的“疫苗”。
5、建立踩踏事故救护预案。学校针对这类事故的特点,成立一支应急小分队,从救护车辆、救护人员、分流路线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方案,确保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对事故最好的处理。
六、应急救急程序
1、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必须在最短时间(5-10分钟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学校不得缓报、瞒报或延误有效抢救时间,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严肃处理。
七、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安全巡查方案
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的制度,完善本校安全防范机制,尽早发现和整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整体提升我校安全保障水平,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以下巡查方案:
一:巡查内容
本校安全巡查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十个方面:
(一)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二)交通安全情况;
(三)消防、用电安全情况;
(四)饮食卫生及食堂安全管理情况;
(五)学校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安全情况;
(六)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情况;
(七)学校安保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情况;
(八)学校安全教育及各种应急演练活动情况;
(九)各类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
(十)各类专项或综合安全活动开展情况。
二:巡查方式
1、巡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全镇进行全面巡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2、巡查在镇级层面、校级层面进行。
镇街中心小学负责辖区内完小、幼儿园的巡查。校内巡查分日巡查、周巡查、月巡查,按“一岗双责”的要求,分工负责,协同配合。
三:巡查职责
巡查制度实施期间,由学校各分管领导结合各自实际,自行制定不同区域、单元的巡查记录。定期由学校归纳相关记录单。巡查记录单及整改情况报告单每学期建立台账,装订成册。
四:工作要求
1、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巡查;
2、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公平、公开、公正,绝不弄私舞弊,隐瞒不报;
3、巡查人员严格按照巡查内容进行巡查,不留死角,全方位巡查;
4、巡查人员保证规定的巡查次数和巡查内容,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5、巡查人员在巡查完后,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逐项逐条进行登记,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并落实整改。学校一时难以整改或本身无法整改的,及时上报,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帮助解决。
6、巡查人员在巡查中主动学习各类安全管理知识,提升巡查指导能力。
集体活动事故应急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外集体活动中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的交通事故、意外暴力事件、因活动器械损坏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
一、组织与指挥
(一)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随队的各年级班主任、随队教师组成。
(二)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有关教师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师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者实施救助工作;
3、根据需要对师生员工进行疏散,并根据事件性质,报请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当根据“生命第一”的原则组织,决定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四)应急状态期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成员之间必须保证通讯畅通。参与活动的各年级(班级)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做好本年级(班级)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配合、服从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加以督察和指导。
(五)参与活动的任何集体和个人都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为处理突发事件所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班主任要积极做好对学生的安抚工作,突发事件涉及的其他教职员工应当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
二、监测与报告
(一)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采用逐级汇报制度,事件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集体活动带队的学校领导汇报,集体活动带队的学校领导应在第一时间向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随时与上级保持密切联系。
(二)严格执行学校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各类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根据事件性质,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并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未得到指示前或得到明确指示后,对事故可能影响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要进行保护。
(三)突发事件向外发布情况,需要经校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在已经明确确定事件性质的基础上以集体形式发布,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或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后作出决定。任何人员都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学校要立即将突发事件所致的伤亡病人就近送往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救求援。
(三)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立即保护现场、采取疏散、隔离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中止活动、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性质,应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家长、教师家属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或者联系家长进行救治。
应急处置预案
为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运作,及时应对大型集体活动期间发生的各种有关安全、稳定事件,做到对事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控制局面、减少伤害和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活动开展期间,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应及时启动本预案:
1、活动场所建筑物(含临建)坍塌;
2、活动场所发生地震、火灾;
3、现场秩序失控,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4、现场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5、其它影响安全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领导下,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及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3、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重视安全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活动的策划、筹备、举办等各个环节。
4、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要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三、前期工作:
1、信息报告:
大型活动中发生安全事件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汇报,并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人视事件发展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
校长为本次活动的第一安全责任人。活动的组织者为本次活动的安全责任人,活动期间组织者不得离开活动现场,随时掌握现场情况。安全事件发生后,学校在上报的同时,要以校长为中心及时、有效、果断的开展工作,控制事态、减少损失。
3、应急响应:
学校接报后,有关领导视情况及时启动本预案。
四、突发事件处理响应程序:
(一)事件发生后,在场工作人员必须立即响应:
(1)迅速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将伤员送往驿道医院急救;
(2)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撤离突发事故现场,清点统计人数;必要时通过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发布险情简报,提出应急时期纪律要求和防范措施。
(3)迅速划定现场保护范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4)必要时与当事人员的家属及政府职能部门(比如公安、交警、消防、公共卫生部门等)取得联系,协助好救援工作。
(二)及时报告:
(1)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有关部门或知情师生要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大概情况向学校领导报告。学校领导根据事件性质、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和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组要快速开展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通报情况,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在未经领导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越级报告或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三)现场勘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报告人及现场目击证人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进行文字记录、现场拍照,掌握好知情人员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资料,为查清突发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提供第一手材料。
(四)突发事件受到控制后,采取下列措施进一步妥善处理:
(1)进一步明确人员职责。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性质及工作人员具体情况,把各项工作落实下来,安排专人专岗负责,避免出现工作“盲点”与任务目标含糊不清的情况。
(2)通知相关人员,严防事态扩大。突发事件往往牵涉到多个人,多个家庭,乃至多个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应将突发性事件的结果、大致的过程与起因等,迅速而客观地通知相关的个人或部门。
(3)在抢救师生生命安全事故时,应及时保障车辆要求,财务组应及时提供医疗款,保证因突发事件受到伤害的师生能及时得到抢救。在受抢救师生稳定后再根据具体责任情况由领导班子研究处理方式。
(4)协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深入调查了解,统一对外发布相关信息。先期处理基本完毕之后,应该积极地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等进行详实调查,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由学校领导统一、客观地向外界介绍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
(5)对重大突发事件迟报、漏报、瞒报、接到突发事件通知而不及时到位处理的人员,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6)在突发事件发生并被控制稳定后,各小组应及时召开现场会议,并将会议内容以书面形式提交应对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指挥部,应对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指挥部及校领导班子应及时研究处理议案并消除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7)有关人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突发事件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认真整改,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损失,避免事件的再发生。
五、应急处置小组:
在校领导统一领导下,成立“应对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指挥部”:
组 长:李辉友
副组长:于小钧
成 员: 赵坤堂 刘春晓 孙付波 王江林 孙靖凇 康新涛 吕丽萍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一)总务处:
具体职责是:
1、掌握突发安全事件的全部情况,按指挥部的要求收集、汇总、上报有关情况,下达上级指示精神。
2、统一调配人、财、物,负责做好处置事件的具体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3、负责安排值班,督促检查反馈各组工作落实情况。
4、调动机动车辆。
5、接待安排上级主管部门的调查。
(二)疏导组:
组 长:赵坤堂
副组长:王江林
成员:一楼:吕丽萍 二楼:康新涛
楼层拐角处由当天值班教师到位负责
具体职责是:
事件发生后,要以最快速度组织班主任等有关人员即刻赶赴事发现场,面对面开展疏导、化解工作,引导现场人员有序撤离。
(三)后勤保障及救护组:
组长:孙靖凇
具体职责是:
1、活动开展前做好医务人员、救护地点、医疗器械、药物的准备工作。
2、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3、对重伤员送医院继续治疗。
4、保护好水、电等设施,保证安全用餐、用水、供电。
(四)保卫组:
组长:刘春晓
具体职责是:
1、维护事发现场及周边秩序。
2、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3、配合公安部门完成现场保护、线索调查和取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