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莱州市文昌小学劳动教育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 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
本学期,继续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劳动课程《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校活动,以实践为核心,以劳动教育和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劳动实践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形成对劳动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 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劳动质量意识;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情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 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 的奋斗精神。能自觉自愿地劳动,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
2、知识能力目标:
能从目标和任务出发,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约束条件, 制订具体的劳动方案,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发展基本的设计能力; 能使用常用工具与基本设备,釆用一定的技术、工艺与方法,完成劳 动任务,形成基本的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 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学会 自我管理、团队合作。
三、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7-12岁,大部分在家长的照顾下养成了初步的劳动能力,会自己收拾书包和书桌,能收拾碗筷,自己的衣物被褥能整理;中高年级的学生能力较强,自主劳动能力增强,生活能力增强。学校里,教师能教给学生简单的扫地、擦桌子、整理桌洞、清扫树叶、收拾垃圾等劳动技能。但是,一部分学生在家懒惰,家长代替严重,一年级的一小部分不会系鞋带,书桌书包乱糟糟,本子书籍丢三落四。在劳动的时候玩心太重,扫地擦地怕重怕麻烦,活动中有部分学生不会合作,小组活动中欠缺互助、谦让、包涵精神。活动过程中存在急躁情绪,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四、主要工作:
1、探索构建 以“规范组织有效指导”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劳动实践基本模式。
2、各年级要制订好年级组的活动计划,确定好活动主题,在做好日常基础劳动的同时,一学期设计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定期做好展示评价,做好活动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导处。
3、制定实践基地劳动计划,按计划种植、管理、收获,指导学生从事劳动基地的劳动。
4、将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具体措施
(一)安排好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不可随意挤占学生劳动实践课时间。劳动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来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二)加强对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指导
劳动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选择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设想活动中的困难,预设解决方案。
2、在劳动活动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制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对动手操作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制作的方法,技巧,指导学生会按照顺序进行操作,找到窍门。
3、劳动基地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带领学生认识劳动工具、如何使用劳动工具,指导如何种植、管理植物,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观察和管理,全程留取影像资料。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劳动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丰富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劳动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劳动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四)做好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劳动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五、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好学校本学期劳动实践活动计划和实践基地劳动计划。
2、召开一次劳动实践活动课教师的工作会议,落实本学期的相关工作。
3、布置各年级《劳动实践清单》。
4、学习主题1《神奇的指纹》,要求学生做好课前收集
十月份:
1、 召开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两次。
2、 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种植活动。
3、 组织全校听评课活动。
4、 第一周学习主题2《生态农庄之旅》研学指导、第二周学习主题3《爱心书籍》制定服务活动方案、第三、四周学习主题4《神奇的扎染》技术学习课
十一月份:
1.继续组织学校3——5年级进行实践基地实践活动。
2.组织劳动实践活动课老师进行案例、论文撰写,并进行评比。
3、第一、二周学习校本劳动课程《争做父母小助手》,第三周结合学校运动会学习校本劳动课程《校运会志愿者》,第四周学习主题5《水火箭》并组织学生操场进行实践。
4、、结合一二周学习内容抽查一次学生的生活劳动(现场展示劳动成果)
5、组织全校劳动综合实践教师进行教研活动,讨论制定五一劳动周活动文案。
十二月份:
1、征集评比劳动实践活动论文、案例、主题活动方案等。
2、上缴相关资料。
3、 组织开展五一劳动周活动,并进行成果展示。
4、第一二周学习主题8《我带大家去游览》,第三四周学习校本劳动课程《衍纸》
5、组织劳动周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去向日葵农场进行生态农庄研学活动。
一月份:
参加劳动综合实践教研活动,讨论确定学生期末劳动素养评价方案
第一二周学习大主题活动《传承端午文化》,第三四周学习校本劳动课程《衍纸--蝴蝶飞飞》
完成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教师的考核工作。
1、组织学生集中展示劳动技能,完成学生劳动期末劳动素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