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莱州市文昌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4-05-17     

字号:

2024年莱州市文昌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市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关于教育教学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评价机制,强化教学实践指导,推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目标

1.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继续做好全学科德育教育结合德融数理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

2.抓实常规管理,提升教研效率。

3.课堂教学,深化效率课堂实践。坚持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课堂教学实践有突破。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组团队,青年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班主任团队各有成长并有实绩。

5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培养良好习性,加强书写和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自律、身心健康、积极自信、有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的文昌好少年。

、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一是推进课程融合建设。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精神,研究优化“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健全校本课程管理机制,创新课程实施方式,探索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整合实施的路径,形成课程育人合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年内召开学校课程建设推进会,开展优程方案评选展示活动。

二是推进课程特色建设。落实《烟台市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指导意见》《烟台市新时代劳动教育五年发展规划》《烟台市中小学书法教育推进方案》等文件要求,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深化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实施“读写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劳动实践教育特色课程和基地建设,持续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书法)、劳动素养。开展学生读书活动,举办书法教育系列活动、参加全市的中小学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成果展评。

二)深耕教学研究。将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课堂教学研究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

1.课标领航,把握教改方向

紧跟教体局部署的“新课标领航计划”,5名种子教师参与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以他们的学习所获为点,探索大单元教学的样本,推进课堂教学转型升级,打造“让素养生长”的“效能课堂”。开展系列性的活动:一是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学习关于大单元教学的理论,革新教育观念;二是以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开展种子教师对全体教师大单元学习的培训和研究,把握教改新方向;是开展学科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择优向上级推荐。

2.聚焦课堂,提升学科素养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把好讲课关:明确课堂结构,扣实效率课堂内涵,实现基于目标的“精准教”“有效学”“科学评”。重视新课标的达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技能,落实当堂达标,做好分层达标;是开展大单元课堂教学研究实践课。以种子教师与同学科一名骨干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其他教师重点落实效率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反思、研讨、达标、教学效果对比等,分析大单元课堂教学落实情况,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实效的途径。加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是加强语数英学科专题教学研究。语文学科加强经典诵读、写字专题研究,涵养学生德行,提升学生阅读与书写水平。数学抓实建模专题研究,提高计算能力、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英语提高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综合学科着重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三)抓实教学质量。

1.常规管理,抓细抓实。一是继续推进教学常规一体化,

实现教师“备—上—批—评”与学生“习—学—做—考”的双轨并进,有效提升“学生学的质量”。二是集备教研把好备课关:厘清单元目标,抓好“集体备课—个人修订—课堂实践—反思提升”的基本运行机制,落实“目标设定—策略实施—效果评估—持续改进”的基本备课范式,确保备课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抓好作业设置的“精、细、实”优化作业设计,突出分层分类,提升作业品质。四是重视个性化辅导。建立学情会商制度和学困生帮扶制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加强个性化辅导,给予学生适切的教育关照。

以教研组协同、学科骨干引领、常规观摩展示、考核评价、个人常规整改与教研组日常量化捆绑等举措,加大对老师的教学常规管理与督查,使所有老师均能做到常规规范,全面提升常规管理质量。

 2.严格检测,落实追踪达标。首先是检测落实到人。堂堂测,单元测,阶段测,期末测的组织与质量分别落实到教师、教研组、级部与教导处,各司其职。其次,教研组加强试题研究,把握考查方向。在教师出题基础上,群策群力,智慧共享,共同完成单元试题编写与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分析错因,统一查漏补缺,统一进行平行测。对平行测仍不达标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追踪达标,夯实学生双基。再次,重视分析平行班级的发展情况,做好教情学情的分析与诊改,切实提高教学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抓实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教研组长团队、青年团队、骨干团队成长。

1.教研组长,业务渐长。继续以主题教研、常态教研、即时教研的等方式开展教学研究;以学科主任跟研,级部主任跟进方式提高常态教研效果,提升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例会,交流研究与活动情况;组长参与主题教研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其次,加强课题研究,通过市级十四五课题研究,设置不同观测维度的课堂教学活动,带动更多教师参与课堂研究。学期末评选优秀教研组。促使教研组长做到懂业务,善协调,能拼搏,敢争先。

2.青年教师,雁阵成长。一是推进“青春之我”青年共同体建设,加强新课标、大单元教学、教学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利用周三有约与月读叙事,让青年教师整理与分享教育案例与教育故事。搭建多种学习、展示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家校沟通能力与课堂教学能力。二是发展青年教师的特长与专长,找到新的生长点和突破点,通过雁阵模式促进教师分层发展:三年内新教师通读教材,理清教材体系,掌握知识脉络,把握学科本质;3-5年教师要深研目标,深习策略,深融技术,追求课堂的高效能;三是加强师德培训和学科教学能力培训。上好常态课、达标课与优质课。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践与评价贯彻整个学期。持续训练基本功,让教师们以不同的方式成就自我,助推教育、服务学校。

3.骨干教师,梯队发展。打造一批乐研究,善学习,懂业务的骨干教师队伍, 设置一二梯队。第一梯队为已有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师,第二梯队为初步积累经验且在课堂教学或者教学成绩,班主任管理等方面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以老带新,利用学校开展的读书、教研、赛课、经验交流等活动,分层进行评价。以领航计划的五位种子教师为主,开展大单元教学实践课研究。骨干教师要紧跟本市学科研究前沿,在全校分享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动态;要每月上一次领航课,团队每月进行一次主题交流,相互碰撞,共同提升

4.薄弱教师,帮扶到位。在班级管理与教学管理上,每个教研组都出现个别的薄弱教师,了解他们的困惑,选择合适的师傅实行“师徒结对达标”方式,提高帮扶力度。级部内对老师进行班级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双向师徒结对,做好常规、教学质量的指导与跟踪落实,以徒弟班级管理和教学成绩是否达标来评选优秀师傅,提高师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抓好学生培养。习性养成、学科能力、书写与阅读、特长发展等。

1.习性养成:开展“学习习惯养成月”活动,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每月规范、养成一项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每月学生习性养成的评价。

2.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常态课与磨课研课优质课活动等均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表达的准确与完整度加强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研究,从问题设计(内容、时机、效果),学生思维习性的培养两个方面着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书写与阅读。加强对学生书写指导,由语文教师完成。倡导全学科书写。书写练习时间分别为中午及全学科时间。阅读形式:校内读与课外读结合,教师推荐读与学生自由读结合;集中时间读与分散阅读结合,读书交流与亲子阅读结合;具体书写与阅读的相关操作、措施与评价,学校会出具体的方案,每位老师均应重视。

4、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继续推介优秀的家教文章,提倡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交流,与家长合力共同教育孩子继续做好家长进课堂,家长会活动。

六)抓好课题研究科研带教研水平提升

在课题研究上,采用专业引领与过程性指导研究相结合,做好市级十四五两个重点课题的过程性研究, 另外,抓好校级小课题研究,引领老师们根据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立研究的主题,梳理研究内容,做好研究指导,做到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进行研究。聘请市课题研究专家或者联谊校专家讲座,或对课题研究过程、校内研讨方式等进行指导 。鼓励教师多总结积累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做法,多将自己的感悟及时写作,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