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苗家学校2024春季全校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总结

日期:2024-05-17     

字号: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校学科教学大比武活动,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道德与法治、劳动、科学、综合实践、音体美)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本次比武听课,小学部领导、学科参赛教师全程参与,

一、整体情况 本次校级比武讲课总体来看,各学科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幅度大,特别是青年教师,准备积极而充分,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了良好的个人素养和教学基本功,同时,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法的选择及最终学习效果的呈现等都可圈可点,当然,直观的课堂教学也暴露出一些准备的不足和其他问题。常规材料提供齐全。 

二、具体情况: 语文: 优点:均关注了单元语文要素在文本课堂的有效落实,并结合项目训练,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李霄云老师的《秋天》,单元语文要素训练贯穿始终,从指导的帮扶,到小组合作的放手学习,层层深入,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实现了导学的有机过渡。再者,教师目标化文本解构合理,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如王德丽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环节目标的确定“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清晰而合理,古诗古韵洋溢课堂,结合具体文本进行解读学习和指导,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尹兆栋老师的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有素,如五年级老师的《试卷讲评课》,学生讲解有理有据。 英语:房美岭老师英语素养良好,板书规范、美观,师生口语表达规范、流利、自如。 综合学科:均体现了“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合作,“活动”中感悟,特别是崔珂凤老师的《多元文化,多元魅力》,单元目标下的课时目标不仅做到了前铺垫和后延伸,而且学生课堂学习达成度高。

三、存在问题 整体:

1.教学目标

本次比武讲课,大多数老师的授课时间均超时,原因就是环节目标过多.环节目标归属于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是在基于单元目标下的目标,确立不要太多,环节目标均要有达成和评价,重学习内容要有当堂检测.材料检查中的备课,教学目标表述仍有笼统、指向不明现象。

2.教学方法

在七学科的课堂与教学设计中,均有”小组合作”形式,但学习效果各不相同.学法指导,一定先要有指导,即”导学”,然后才可放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学不当,则流于形式.当然,综合学科例外,上课时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具体导学.个别老教师的教案中,教学法体现不明。 

3.学习效果

根据学习目标查看学习效果,有的蜻蜓点水,有的扎实牢固,学习效果好当然是在好的学法指导后的呈现,更是练习强化和检测中的巩固。

4.教师素养. 语言表述要精练,教师讲得时间不超过课堂改革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过多的讲必将缩短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另,课堂中不可频繁走来走去,肢体语言也不要太多,粉笔字的板书有待提高.(特别是语文学科) 具体到学科: 语文: 第一,基于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第二,基于教师目标化文本解构,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三,结合项目训练,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习字课:运用归类识字、随文识字、集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写字,凸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训练。习读课:以“读”为学习主导,结合单元语文要素,采用板块层级生成式教学,进行项目训练。

四、建议要求 

课堂教学要做到:

1.单元目标的制定 关注语文要素,注意关联性和整体性。要与单元主题相吻合。 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任务。

2.单元目标的达成 将单元目标合理、恰切地分解到课时目标中去,做到:统一、明确、具体、恰当和精简。 抓住文本的线索可以更好地厘清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注重将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落实语文要素,教给学生学法。结合项目训练,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和策略研究,交给学生方法的表达。 数学:(关注课堂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情、用不同方式呈现学习目标,如把学习目标变成语音,把所有的问题放进情景里。中高年级则可以设计自学提纲,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分层达标。(针对每个学习目标设计相对应的练习题) 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注重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设计的练习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学过程以训练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 数学更提倡以旧知引新知。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精准制定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课中创设课堂情景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有序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按照教学常规一体化要求,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和学情,精准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重点突出,注重知识的梳理归纳,活动设计多样、活泼、启智,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有达标。评价机制有效。 精准指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任务具有整体性与关联性。 研究单元整体的策略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自然拼读贯穿始终。 语言运用能力贯穿始终。 培养提取文本的能力。 综合:(基于单元主题的情境式教学)基于课程标准以及单元教学目标,关注单元导读,引导学生提出本课有价值的探究问题,设计“导学单”,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如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辩一辩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多样活动中完成合作学习和评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