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作业改革,实施精准精学
一、项目实施过程
(一)推进步骤
1.准备阶段
(1)与平台项目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对项目论证、制定项目推进方案。
(2)确定试点班级,宣传动员,搭建平台,配置相应的资源和设备。建立领导机构,组建实验团队,组织教师、学生培训,学习数字化教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实施阶段
按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开展专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作业改革实施情况进行汇报、研讨,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
(1)2023年11月开始进行实验,立足课堂,教学研讨。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多轮次的进行专题培训、研讨、反思交流,经验总结;(2)就效果及前后数据的对比情况,进行论证、评估、纠正完善工作。
3.推广阶段
逐年扩大“作业改革”受众面,逐步增加年级、班级、学科,实现梯次推进的整体目标。
4. 总结反思阶段
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反思问题不足,为全面形于学情诊断的中小学个性化作业改革提供实践支撑。
(二)具体做法:
从2023年11月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围绕“中小学个性化作业改革项目”这一中心,以“打造、提升、形成”为三大目标,扎实开展“三个进”工作:即培训带进、教研共进、数据精进。
1、培训--带进
培训遵循“三级联动”原则,即平台方培训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培训普通教师,教师自修;
第一次培训,初识作业诊断平台;第二次,信息化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第三次,有针对性的解疑答惑;第四次,“持续性采集学情数据”专题培训,根据不同时期项目推进的需要,遵循“应用驱动原则”,保障了培训的实效性。
2、教研--共进
独行快而众行远。通过中心组教研、集备教研、微教研打造的多种教研形式,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基本困难及应用策略进行研讨、帮扶。通过微信群向平台专家请教,在专家的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平台的基本使用得以解决,为项目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数据--精进
(1)利用大数据支撑的课堂检测--真正实现精准施教。
结合着我校前面一直推行的“周清月结”制,利用课堂检测、周测、阶段性测试,依托平台的数据分析,准确发现班级间的差距、学生知识掌握上的漏洞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突破点,根据班级成绩发展曲线及每个学生的学情报告研究,从而更好地实施精准施教。
(2)打造学校数字化学生评价新体系。
借助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给学生赋分,融合到学校已有的“小组积分”学生综合评价系统,以评价促质量,以综合性评价促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二、项目实施成果及效果
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我校课改进一步提质升级。教师正在走向分层化教学,精准施教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正在实现个性化学习,思维活动过程实现了“可视化”。
1.实现了对作业诊断平台的充分利用。利用大数据支撑,真正实现精准施教,精准评价,精准反馈。教师及学习者都能够对照数据及时对教与学的状态做出评判,并及时加以补救。两主教学得到真正落实,教师迅速把握教情学情,讲授、辅导准确高效;而学生则能够在数据的指引下,迅速捕捉知识漏洞,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帮扶更加精准,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在问题突破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主体地位得到较好体现。
2.基本形成“思维发展型智慧课堂”新模式。课堂基本因素由原来的三个:小组互动、任务驱动,思维律动,升级为“3+A”,这里的A指作业改革不台支持下的大数据掌握学情,形成支撑智慧课堂的重要载体;明确了“思维发展型智慧课堂”的六大环节,达成检测环节成为思维发展型智慧课堂的必备环节。学生学得课业快乐轻松,教师教得职业幸福感倍增,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正、公平、均享
3.总结出土山中学智慧课堂实效推进的两大策略。
一是课堂检测“短平快”策略;当堂测试,耗时短,阅卷快,掌握学情“短平快”,有针对性的辅导讲解“短平快”,确保了测评的效果和实用性,这种测评方式因短小实用得到老师们的欢迎。
二是“检测成绩与学生小组评价相融合”策略:随堂检测的成绩直接纳入小组和个人积分,促进了小组评价的准确、真实、有效。
4.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项目自2023年12月14日开始正式使用,截止到2024年4月25日,共安排35场大单元测试,共有6662人次参加考试,共生成5885份学情诊断报告。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平台提供的数据报告篇幅大,信息量大,教师很难有精力细致研究。
2.操作有实际困难,主观题需要有教师批阅,批阅之后再填涂分数再行扫描,扫描之后需要时间等待成绩,不及教师直接批实效性强。因此教师使用平台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落实实践应用。把现有的平台和资源价值最大化,充分挖掘“思维发展型智慧课堂”建设和“作业改革平台”的功能开发利用。
3.借助平台促进学校作业研究迭代升级。
4.完善项目研究评价机制。出台系列评价细则,从常规评价到活动成果的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项目研究有序、健康、快速的开展。
5.扩大应用“作业改革平台”。逐年扩大“个性化作业改革”受众面,逐步增加班级、学科,实现梯次推进的整体目标。
所谓“群雄携手,无往不利”,任何科学研究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效优质的研究团队。引导团队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以注重解决教育需求为导向,培养独立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营造开放创新的学术氛围。期待与烟台市的各实验校相互切磋,使该项目实现真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