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我校劳动教育始终以教研室工作意见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渠道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索。立足乡村实际,结合自身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和劳动各实践环节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得劳动素养的提升。我校劳动教育的扎实开展,让更多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明显变化,学生全部参与劳动实践,签订家务劳动契约,进行校园劳动竞标和社会劳动申领。学生不再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通过真参与、真劳动,莱州市柞村镇中心小学一年来劳动实践教育硕果累累。
一、教研引领课堂,实践落实素养。
年年磨课,有时进步甚微。究其原因,教师似乎形成了一种依赖定式,“快说说我的课有哪些不足”,曾经多么习以为常的一句话,在年复一年的磨课中,却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缺乏自主反思。鸡蛋从内打破才是成长。请别人指出问题或听别人指出问题,与自己发现问题,它们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本学年的教研组轮听课和视导评估磨课中,我们都是先从自我反思开始的,然后教研组成员互相提意见。在今年视导评估磨课研讨过程中,由任教老师先谈自己对本堂课的感受和认识,大家由她的感受结合观课的心得切入研讨,就是这样一个小改变,最终的教研效果却是大相径庭。在二年级下册《缝沙包》对基本针法的探究过程中,老师们甚至是一边教研、一边制作,每人亲身体验缝完一个沙包后,大家才对“如何让孩子下手”这个问题豁然开朗!针法这个难点的突破,也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组长不能一手遮天,有意或无意地搞“一言堂”;组员就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反思,积极投入,才能成长自己。
二、劳动基地实践,促进学科融合。
本学年,在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心小学增加了君子兰、葫芦种植基地;园区小学增加了小麦种植基地;大周家小学开发了蘑菇种植项目。孩子们根据时间和季节选择种植的蔬菜,走进大自然,感受田间地头的四季变化,体验耕种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园区小学的孩子们根据地域特色种植了麦子,近期正是麦收时节,孩子们体验了麦收的辛苦与快乐。各校在种植期间学生对农作物进行管理、记录,每周以小组的形式填写观察记录表,再统一收回存档。我校积极进行学科融合,将数学计算、语文写作、美术写生、科学标本、道法分享、心理关爱等融入劳动课堂,在尊老爱幼中弘扬传统美德,德育无声。学科的渗透融合将是我校今后在劳动教育研究过程中的重点方向。
三、牵手环球石材,开阔劳动眼界。
今年,我校积极拓展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牵手柞村镇环球石材有限公司,让学生实地观摩石材加工的整个过程。环球石材是一个大型的石材加工公司,石材公司的专家为同学们讲解关于石材加工的专业知识,学生观摩先进的石材设备,如自动切割、自动抛光、智能除尘等现代新型石材科技用具,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懂得科技对石材产生的巨大影响。孩子们生在柞村,长在柞村,从小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厚植乡土情怀,立志用科学改变家乡面貌,对柞村镇今后的石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立体联动教育,共绘劳动契约。
学校以项目学习为载体,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构建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形成多维联动的劳动契约模式。学校通过鼓励家长与孩子每周制定劳动契约内容,开展亲子劳动课程等方式,让家长在劳动技能、劳动习惯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精心设计劳动契约卡,学校每月通过班级我评价、学校总结表彰的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校携手共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校形成多维联动的劳动制度和劳动模式。
五、主要成绩。
劳动教研组长王晶老师是莱州市教研室综合实践与劳动学科青年研训班成员之一;2023年11月在莱州市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成果展评中指导学生获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家庭参与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被《中小学教育》杂志2024年2-3月版面刊登发表;2024年5月,带领学生参加莱州市首届劳动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024年5月,参加2024年烟台市小学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现场观摩活动,助力专业成长之路。
如今,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漫步校园,劳动教育在各个阵地体现,在学生心中渗透。希望今后我们在劳动教育之路上,紧随莱州市教研室韩主任的脚步,将劳动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在柞村小学这方教育的热土上,莘莘学子正如那奋力生长的幼苗憧憬着无限未来。